馮侖
我上高中時還在“文革”期間。西安的夏天很熱,但那時候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女士還是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我們還沒用上空調。老師們住的是一排平房,每間房子不到 10 平方米。我的班主任住在最前面那間,和她家隔了三戶,是教語文的李老師的房子。
有一天,我到班主任那兒去,發現李老師家門口坐著一個婦女,穿著長袖衣服。我當時很詫異,就問班主任:“蘇老師,李老師家門口坐著一個像是從農村來的婦女,天氣這么熱,她為什么不去房間里待著?”
她不能一個人在屋里待著,會有嫌疑,萬一有什么動靜,也容易引起誤解;更不能穿著短衣短褲在門口晃來晃去。所以她只能像現在這樣,不管天氣多熱,也只能穿戴整齊地坐在門口,期待老公早點回家。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民營企業也該如此,要有一個守本分、有期待的姿態,期待并且相信市場的力量。具體地說,是期待兩種變化:
一是調控那雙閑不住的手變成一雙理性的、溫柔的手。我的一個朋友曾在微博上發過一個數據:有關部門一年罰款收入上萬億。我不知道這個數字對不對,但是確實看到過因為罰款太重致使一個河南婦女喝毒藥的新聞。各部門的手都伸出來罰款,或者這些罰款都放在各部門、不交給公共財政、不轉化為社保及教育和衛生資金,這些都不是大家期待的。
我們也期待審批程序更簡化。為什么要簡化呢?比如,你一個發結婚證的部門,為什么還要管別人做愛的姿勢呢?就算你管得了做愛姿勢,也管不了別人的高潮和生孩子。管這么多,大家可能就都不結婚了。
我們一直期待的是搞清宏觀調控和市場的關系。期待沒有落空: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清楚地表明,市場將會起決定性的作用,而政府部門應該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發揮地方部門的公共服務職能。
第二個期待是民營企業的腰桿能直起來,放開膽子做點事情。以往民營企業在市場上被擠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除了投降、推門跑掉,沒有其他選擇。所以,我們期待民營企業在市場當中的定位變得更清晰。這個期待也沒有落空,十八屆三中全會同樣明確了這一點:民營企業和其他所有企業都是一樣的。
這意味著,我們不用再擔心國進民退,也不用再欣喜民進國退,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優進劣退。只要做最好的企業,我們就能進;做得不好的企業,不論你是什么出身,都應該退。市場的力量強化了,調控的行為規范了,企業的角色清晰了,那么我們就要進入黃金的 十年了。所以,我總是對一些民營企業家朋友說,我們不應該再發牢騷了,因為和過去 100 年相比,今天的民營企業地位不是不高,而是相當高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只要是做得還不錯的民營企業,地方首長無論是書記還是市長,都會很認真地接待;而且之前地方上還有一條規定:在飯桌上,官員自己不可以喝酒,而民營企業家可以。
在黃金十年中,市場會更大,規則會更公平,民營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也會發揮得更好。我們的期待變得更加強烈,但這個期待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是戰戰兢兢,有點忐忑,現在則是非常有信心,對未來10年民營企業的發展前景,抱有非常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