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淺析網絡用語的語用特色
□張春華
在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中區分了語言和言語的關系,簡單說,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言語是說話。言語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包括說話者的語音、語調、學養差異,形成不同的言語風格。如果把語言比喻成棋子,那么言語就是舉棋落棋之過程。語用即言語差異體現形式。網絡用語是網絡平臺創造并使用的交流工具,這種新的表達形式,契合網民心理,追求新奇、快速、簡易、個性的新興表達形式因網絡傳播而快速走紅。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語言創新是語言系統自身適應社會發展動態平衡的過程,是一直都在發生的事實,只是在網絡時代,其呈現頻繁、快速、生動、活潑,極其富有創造性的特點及時地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網絡語言以個性鮮明、自娛調侃、輕松俏皮,幽默風趣、委婉含蓄等特點,能把厚重的人生一語道破,能為嚴肅的氣氛增添清新活潑的味道,讓平淡枯燥的生活燥起來;網絡流行語不僅豐富了語言的生命色彩和動感,更重要的是傳播正能量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人的生存質量和人生厚度。網絡流行語著重從以下幾個面達到提高語言表達的奇異之美。
幽默是一種智慧和生活態度。幽默的語言常能活躍氛圍,給人帶來快樂,坦然面對困難,笑對人生。幽默語言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機智、自嘲、調侃、風趣。網絡用語中這類用語比比皆是,這些用語體現出網民健康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臣妾做不到啊”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臺詞,表達出一種非本人能控制的無奈狀態。此語立即引起了現代人面對生活中諸多無奈的共鳴而迅速走紅,配上圖片往往達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帶我裝逼帶我飛”是網絡流行語,指對某人崇拜和向往的真情告白,希望能跟某人一道,并想象成功的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網絡空間極大地滿足了網民的創造欲望,網絡用語極致地體現了網民創新的才能,“養眼”、“吸引眼球”、“吸睛”、“囧”以新奇語言表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形象刺激,言語新奇。網絡用語中類似表達非常豐富,如“青蛙”指丑男,“恐龍”指丑女等。通過句式變換,句意反差讓人捧腹大笑如“我不是隨便的人,我隨便起來不是人。”以反傳統的思路造出的典型句式,如“作為失敗的典型,你實在是太成功了。”生動幽默讓人過目不忘。
“言有盡而意無窮”本是語言不能完全地表達意思之意,說的是語言的有限性。同時正是語言的魅力所在,留給個人無限想象空間。網絡時代效率優先,言簡意賅被大家奉若圭臬,浪費口舌已為人們所不齒,對語言表達力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網絡用語以簡短的語言形式高度概括、壓縮信息、句式等方式生成了大量流行語,既符合網絡交流經濟性原則,又簡明扼要,石破天驚的表達效果而受到網民的熱捧。比如“羨慕嫉妒恨”一種層層遞進的強烈情感因不能自持而爆發出奇妙的語言力量,語言精簡一氣呵成,在表達效果、境界上遠非“羨慕、嫉妒、恨”單獨能做到的。類似的還有 “很好很強大”、“很黃很暴力”、“高富帥”、“白富美”等。網絡用語在追求簡潔時還要拒絕平庸,如描寫人長得帥的三字短句 “酷斃了”、“帥呆了”、“帥爆了”等,以極其夸張的手法、高調的描寫給人猛烈的視覺沖擊,簡潔而印象深刻,令人過目不忘。正如《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佳人,以其溫婉朦朧之美讓人無限遐想,千百年來,讓人永遠掛懷。
詞族語也是網絡用語的主力軍,以極強的概括性展示人生百態,簡潔明了,清新奇特,顯示出明顯的時代特征和人文氣息。“X霸”詞族語如“考霸”、“學霸”“面霸”,一個“霸”字盡顯其強大氣場。“X奴”詞族如“房奴”、“孩奴”、“車奴”等,僅“奴”字就能感受到現代人生活的壓力和艱辛。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山大,尤其在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接觸傾訴的機會明顯減少,網聊恰好提供了一種恣意放縱的情緒發泄渠道,網民通過嬉笑怒罵、惡搞以及調侃的方式獲得情感和心理的平衡,緩解高強度勞動和激勵競爭帶來的精神壓力。
“犯二”本是對個體行為方式的一種頗有負面意味的評價方式,網民卻樂意自居,代表一種個性直爽、不拘小節、隨意和放松的生活狀態。“女漢子”指個性好爽、不拘小節、不怕吃苦能獨當一面的女生,是女生性格獨立、自強自尊、追求平等的心理反映,也是面對現實生活無奈自嘲。
網絡中一些口語化的短句并非經典,但關注的是當下個體心靈的現實感受,營造輕松愉悅聊天氛圍,舒緩現實各種壓力帶來的迷茫和困惑。“神馬都是浮云”;或者以自我解嘲的方式充當生活的解壓閥或潤滑劑,如“以前我唯一的缺點就是太有錢,現在完美了。”“女神、男神”網絡中指女神經病、男神經病;“神童”神經病兒童,以調侃的嬉笑的方式解構權威和偶像崇拜。利用諧音制造笑點,戲說大道理“人活著,就要累,所以叫人類。”此語一出,哈哈之后,正視“累”原來是正常的生活狀態。這些慰藉心靈的流行語未經倡導卻有燎原之勢,正以不同形式和內容讓生活多姿多彩。
網絡語言的標新立異是網民凸顯個性的方式。通過聯想比喻隱喻等修辭造詞、諧音造詞、離析詞句、模仿等手法創造出多姿多彩、新奇古怪的網絡用語,是對傳統語言的反叛和顛覆,有些讓人忍俊不禁、腦洞大開。
自創特色,拒絕平凡是網民追求的方向,體現在網絡用語上的顯著特征就是新奇。“撩”是最近網絡上走紅的一個熱詞,掀起、撩動之意,網絡用語中有調戲、撩撥之意。如“撩妹、撩漢”。“撩”字表達了一種無害的“挑逗”似信手拈來卻又恰到好處,新奇傳神,“撩妹、撩漢”比“調戲”更口語化,語義指向更明確。網絡用語中數字諧音承載的文字信息,表達相對隱晦,網友用數字諧音達意,既興奮又刺激,玩的是心跳,耍的是個性。如當網戀的人看到“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1392010(一生就愛你一個)、會面紅心跳,柔情百轉千回。舊詞別解也體現出網民的別出心裁之處如“浪漫”別解為浪費時間、漫不經心。“善良”別解為喪盡天良。語義的強烈反差讓人過目不忘,意猶未盡,娛樂指數飆升。
“賣萌”即裝嫩,主要是通過口語化的疊音詞,如“乖乖”、“寶寶”、“親親”、“東東”、“PP/屁屁”“怕怕”和短句如“嚇死寶寶了”等以及配合相應的表情符號,這種生活中極少用的“童語現象”,在網絡中傳遞出可愛,親密、無辜等情感色彩,表現了在現實世界,面對社會壓力人們無處可逃,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對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向往,通過網絡語言來“賣萌”來釋放心理壓力、松弛身心,體驗生存快感。“么么噠”來自韓語的語氣詞,網絡用語表示親吻動作的擬聲詞,表示對一種喜愛,常用于關系較好的朋友之間,作為表達曖昧或友好的詞匯來使用,后來成為日常交際語使用。類似這種結構套用的新詞還有“棒棒噠”、“萌萌噠”表示好,可愛之意,這類網絡用語豐富了漢語的表達形式,同時也用在口語中增強談話的清新氣息。
(成都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