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舞妮 孫 墅 戴 軼 鄧彩弟(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518000)
研究薄荷復方煎液對齲病、牙周病致病菌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王舞妮孫墅戴軼鄧彩弟(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518000)
目的:觀察并分析薄荷復方煎液在抑制齲病和牙周病的各種致病菌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中的實驗菌株主要包括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血鏈球菌,所用藥方為薄荷復方煎液,重點觀察它在抑制齲病和牙周病的各種致病菌中的作用。結果:薄荷復方煎液能夠有效地減少牙齦卟啉單胞菌及血鏈球菌的產酸量,能夠抑制其生物活性,從而減少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結論:對于口腔細菌的糖代謝以及酸代謝來說,薄荷復方煎液均能發揮抑制效果。
薄荷復方煎液 齲病 牙周病 致病菌 抑制 殺滅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薄荷復方煎液能夠實現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血鏈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也能實現最小殺菌濃度。為了深入地分析薄荷復方煎液抑制齲病和牙周病的各種致病菌的作用及其具體機制,重點分析此煎液對于致病菌的生理活性的具體影響,開展本次研究,實現了預期的研究目標,現作如下匯報。
本研究中的藥物成分主要是食鹽10g,薄荷15g,川椒10g,補骨脂15g,仙靈脾10g,細辛5g,石菖蒲10g,白芷10g,露蜂房10g,蚤休20g。將上述藥物加入1000mL的水中,文火煎,時長為3h左右,直至水量變為100mL,對其進行過濾,并需要進行離心處理,以獲取原液。
本研究將血鏈球菌作為齲病致病菌,將牙齦卟啉單胞菌作為牙周病致病菌。
本研究使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西門子公司)和藥敏分析儀(飛利浦公司);全自動厭氧培養箱;全自動血培養儀(英國DE公司);超凈工作臺;CO2培養箱。
4.1配制TPY液體培養基:取13.2g的TPY液體培養基,并將其加入500mL的蒸餾水,也可以選取等體積的去離子水,充分攪拌后,需要持續加熱,直至其煮沸并徹底溶解,然后將其裝入三角瓶,并需要在121℃的溫度下進行高壓滅菌處理,時長為15min[1]。
4.2配制腦心浸出液肉湯:取18g的腦心浸出液,將其加入500mL的蒸餾水,也可以選取等體積的去離子水,充分攪拌后,需要持續加熱,直至其煮沸并徹底溶解,然后將其裝入三角瓶,并需要在121℃的溫度下進行高壓滅菌處理,時長為15min。
5.1復蘇血鏈球菌:在凍干粉EP管中加入1mL的TPY液體培養基,然后需要混勻,并需要將其置入溫度為37℃的溫箱中進行孵育,時長為30min左右,然后在8個菌種保存管中分別注入菌懸液,并需要將其保存于零下20℃的環境中;然后取菌懸液,并需要于血平板分區處進行畫線操作。
5.2復蘇牙齦卟啉單胞菌:在凍干粉EP管中加入1mL的無菌小牛血清,然后需要把菌懸液加入BHI肉湯培養基,需要將其在37℃的環境中進行厭氧培養,時長為24h。
在BHI液體培養基中分別接種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血鏈球菌,并對其進行厭氧培養,時長為24h。然后借助48孔板對4種致病菌的MIC進行測定[2]。
結合測定結果,借助1 MNaOH,對BHI液體培養基的pH值進行調節。空白對照為培養基內的pH值的變化;本研究中共設5組觀察組。
8.1培養液的pH值變化與薄荷復方煎液濃度的關系分析: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血鏈球菌的產酸能力都相對較強,且不存在明顯差異,如果將pH值降至5.6左右,那么薄荷復方煎液對于兩種致病菌的產酸能力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當比例為1∶2時,pH值能夠始終大于7;當比例為1∶16時,對于產酸能力仍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培養液的pH值變化與薄荷復方煎液濃度的關系分析(±s)

表1 培養液的pH值變化與薄荷復方煎液濃度的關系分析(±s)
?
8.2水不溶性葡聚糖的濃度的變化與薄荷復方煎液濃度的關系分析:在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血鏈球菌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的過程中,薄荷復方煎液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當比例為1∶8時,仍能顯著影響血鏈球菌,當比例為1∶4時,仍能顯著影響牙齦卟啉單胞菌。如表2所示。
表2 水不溶性葡聚糖的濃度的變化與薄荷復方煎液濃度的關系分析(±s)

表2 水不溶性葡聚糖的濃度的變化與薄荷復方煎液濃度的關系分析(±s)
?
在人體結構中,口腔環境比較適合細菌滋長,在口腔處于健康的狀態下,各種菌群之間屬于平衡關系,但是這一平衡一旦被打破,便會導致牙周病以及齲病等口腔疾病。有研究人員指出,牙周病是導致牙齒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在齲病的發病中,黏性放線菌、變形鏈球菌、血鏈球菌以及乳桿菌等均屬于常見的致病菌。與此同時,在牙周病的發病中,牙齦卟啉單胞菌和伴放線桿菌均屬于常見的致病菌。
在口腔細菌致齲的病變過程中,生物學特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產酸,另一個便是產生細胞外多糖。在常見的口腔細菌中,產生有機酸的方式主要是代謝碳水化合物,且伴隨產物的逐漸累積,pH值會出現程度各異的降低表現,并會最終導致牙體硬組織出現脫礦情況,并會最終誘發齲損[3]。在口腔細菌的致齲性中,合成細胞外多糖的實際能力始終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一般而言,細胞外多糖主要是由水溶性多糖(WSG)和水不溶性多糖(WIG)兩個方面構成的,其中,WIG有助于增強細菌的粘附力,在菌斑基質的生成中有著較高的參與度,會為致齲菌的生物屏障提供保護作用,WSG主要是以胞外貯能形式存在,在菌斑的代謝中有著較高的參與度[4]。有研究人員指出,在牙周病的發病中,菌斑生物膜屬于重要的始動因子,并和機體免疫反應密切相關[5]。
本研究重點觀察了薄荷復方煎液在齲病、牙周病的治療中的效果,在以往檢出最小殺菌濃度以及最小抑菌濃度的基礎上,判斷此煎液對牙齦卟啉單胞菌以及血鏈球菌的生理活性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對于口腔細菌的糖代謝以及酸代謝來說,薄荷復方煎液均能發揮抑制效果,值得推廣。
[1]束雅春,秦昆明,劉曉,等.HPLC測定荊芥飲片煎煮過程中胡薄荷酮的含量變化[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6):60-62.
[2]曹寅,張琪,徐燕,等.降糖固齒湯抑制牙周致病菌實驗的研究[J].口腔醫學,2012,32(10):622-624.
[3]吉秋霞,徐全臣,于新波,等.殼聚糖及其季銨鹽對牙周常見致病菌的體外抑菌活性[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1,47(1):23-24,27.
[4]楊清嶺,趙麗,孔宇,等.三種中藥牙膏對口腔致病菌抑制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3,25(2):157-160.
[5]李正軍.中西藥聯合治療100例牙周病的臨床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68.
R 781.4
B
1672-8351(2016)11-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