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靖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心中醫內科杭州311223)
九味消瘍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的臨床療效觀察
夏國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靖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心中醫內科杭州311223)
目的:觀察和評價九味消瘍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4例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2例。治療組服用九味消瘍湯,對照組服用尼扎替丁分散片,療程28d。評價兩組臨床療效、胃鏡下的潰瘍愈合情況及潰瘍復發率。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63%,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8.13%;治療組在胃鏡下的潰瘍愈合率(81.25%)和總有效率(87.50%)均高于對照組的潰瘍愈合率(50.00%)和總有效率(78.13%),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第4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治療組潰瘍復發率6.89%,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1)。結論:九味消瘍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臨床療效顯著,有效地減少和預防潰瘍復發,提高臨床治愈率。
九味消瘍湯 十二指腸潰瘍 脾胃濕熱證
十二指腸潰瘍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比較常見,主要的臨床癥狀為上腹部疼痛,多為節律性反復性發作。近年來,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以脾胃濕熱證最為常見。臨床試驗顯示,西藥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總體有效率逐年下降,療效不理想,癥狀緩解后潰瘍復發率升高[1],因此針對該病臨床考慮采取中藥的治療方案。本院針對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采用九味消瘍湯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64例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患者。利用完全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治療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2.65±3.48)歲;病程2個月~7年,平均病程(3.9±2.1)年。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44.32±2.75)歲;病程8個月~9年,平均病程(4.2±1.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年天津)》[2]中關于十二指腸潰瘍和脾胃濕熱證的診斷標準選取患者,癥狀多為口中干苦、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具有節律性、周期性,經胃鏡檢查發現處于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期,患者年齡18~65歲。
1.3治療方法:對照組睡前服用尼扎替丁分散片,每天服用0.3g,療程28d。治療組服用九味消瘍湯。配方中包含甘草3g、黃芩10g、生姜6g、竹茹12g、茯苓10g、法半夏10g、陳皮6g、蒲公英15g及枳實6g[3]。由本院煎藥室負責統一煎制,1劑藥煎好后分成每包體積約150mL的2包,2次/d,溫熱后上下午各服用一次,療程28d。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癥狀表現、胃鏡下潰瘍的愈合情況,療程結束后在第4個月進行隨訪并檢查潰瘍復發情況。
1.5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臨床療效可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種。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胃鏡下潰瘍愈合判定標準分為以下四種:治愈為潰瘍及周圍炎癥完全消失;顯效為潰瘍消失,但仍然有炎癥;有效為潰瘍面積縮小達到50%以上;無效為潰瘍面積縮小不足50%。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6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8.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9.203,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胃鏡下的潰瘍愈合比較:治療組在胃鏡下的潰瘍愈合率(81.25%)和總有效率(87.50%)均高于對照組在胃鏡下的潰瘍愈合率(50.00%)和總有效率(78.1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后胃鏡下的潰瘍愈合比較
2.3治療組與對照組潰瘍復發率比較:治療組潰瘍復發率6.89%,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1),遠期看來治療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詳見表3。

表3 兩組潰瘍復發率比較
脾胃濕熱證在消化系統尤為常見。根據中醫理論十二指腸潰瘍多因受寒熱之邪入侵,困于脾胃之中,氣機不通,久之可致脾胃虛弱,胃腸黏膜受損進而導致潰瘍。同時伴有胃痛口干、惡心嘔吐、運化功能失調及不思飲食等臨床癥狀。因此,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時應該注重祛濕化熱,健脾和胃[5]。
目前臨床上治療此病西醫主要通過抑制胃酸和消除幽門螺桿菌,使用比較廣泛的是質子泵抑制劑。該類藥物起效快,療效好,但副作用大,易產生耐藥性且潰瘍復發率高。九味消瘍湯臨床效果比較滿意,副作用小,復發率低。配方中,茯苓健脾寧心,甘草補脾益氣,黃芩除清熱祛濕,竹茹除胃熱,法半夏歸脾胃經,陳皮健脾益氣,蒲公英清熱消癰,枳實消食強胃等。諸藥配伍,可調和藥性,達到活血祛瘀、強健脾胃、調理氣機、清熱祛濕的功效,從而治療胃脘脹痛泛酸等癥,提高治愈率。
通過對臨床64例治療觀察,兩種方式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時都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九味消瘍湯效果顯著。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九味消瘍湯可有效緩解患者口干口苦、胃脘燒灼、胃酸、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九味消瘍湯還能強效抑酸,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處愈合。治療組胃鏡下的潰瘍愈合情況遠遠好于對照組,統計結果表明愈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28d療程結束后第四個月隨訪發現治療組潰瘍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九味消瘍湯可有效預防潰瘍復發。
綜上所述,采用九味消瘍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脾胃濕熱證臨床療效顯著,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和體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潰瘍黏膜的修復以及預防潰瘍的復發,值得在臨床推廣。
[1]潘慧人,黃深榮,鄒銘斐,等.雷貝拉唑三聯療法聯合潰瘍湯治療脾虛濕盛型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53-54.
[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年天津)[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6):733-737.
[3]程福元,吳鳳琨,吳燕,等.九味補消湯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6):935-936.
[4]梁茂新,高天舒.《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臟腑諸證考察與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14(5):330-331,342.
[5]姒健敏.消化性潰瘍的愈合質量[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2):126-127.
R 573.1
B
1672-8351(2016)11-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