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軍 劉 靜(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附屬陳村醫院兒科佛山528313)
探討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
黎軍劉靜(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附屬陳村醫院兒科佛山528313)
目的:分析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中應用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的治療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和參考。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合臨床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92.0%,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退熱時間、大便次數及狀態恢復時間以及大便鏡檢病毒轉陰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均不存在肝腎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結論: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中,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能提高治療有效率,縮短患兒的康復時間,安全性好,可推廣。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 療效 安全性
在兒科工作中,輪狀病毒性腸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以深秋初冬季節為高發時間段,所以我們也稱為秋季腹瀉。在臨床上,年齡處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多發人群,患兒起病急,病情變化迅速,早期癥狀包括嘔吐、排水樣便、腹脹、發熱以及脫水等[1],多數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會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所以,需要及時進行規范化的治療。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分析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的治療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5年3月~2016年4月,選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本組患兒均與《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的臨床診斷標準[2]相符,結合臨床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7個月~3歲,平均年齡(1.2±0.3)歲,病程2~5d,平均病程(3.2±0.5)d;觀察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7個月~2歲,平均年齡(1.4±0.4)歲,病程3~6d,平均病程(3.4±0.4)d。兩組基線資料(涵蓋性別、平均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患兒入院后,及時給予常規處理,包括補液、營養支持以及靜脈糾正脫水等,同時對其酸堿失衡以及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進行糾正治療,在此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行常規治療,方法為:每日1次在體積為100~25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0mg/kg利巴韋林注射液(江西潤澤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656),充分混勻后行靜脈滴注治療,同時嚴格遵照醫囑每日2次給予0.5g復方嗜酸乳桿菌片(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14)進行口服,以有效地補充腸道益生菌;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每日3次加用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西安迪賽生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10144),使用方法為:針對年齡6個月~11個月的患兒,每次的使用劑量是5mL,針對年齡12個月~2歲的患兒,每次的使用劑量是10mL。兩組均連續用藥7d。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和退熱時間、大便次數及狀態恢復時間以及大便鏡檢病毒轉陰時間;治療期間定期檢查患兒的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記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依據《兒科學》標準[3]評價兩組療效。①顯效:治療后3d之內,患兒的大便性質正常,每日的大便次數小于2次,大便常規正常;②好轉:治療后3~7d之內,患兒的大便性質改善,每日的大便次數小于4次,大便常規正常;③無效:治療7d后,患兒的大便次數及性狀等指標均無任何明顯改善。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病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并使用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同時使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例(%)]
2.2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兩組退熱時間、大便次數及狀態恢復時間以及大便鏡檢病毒轉陰時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
2.3不良反應:本研究中,兩組均不存在肝腎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
截至目前,在有關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病機制這一問題的研究方面仍然未能達成共識,但是有研究人員指出,輪狀病毒侵襲小腸絨毛極有可能是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在病毒侵襲后,患兒的腸功能會受到明顯影響并會出現紊亂情況,隨著病情的發展,患兒也會出現腸內源性細菌感染現象,致使其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嘔吐、發熱、脫水等癥狀,不利于患兒的健康成長,嚴重時甚至會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需要給予其規范化的治療[4]。
在以往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時,補液、營養支持以及靜脈糾正脫水等均屬于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等藥物,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兒的病情發展,抑制病毒活性,但是見效遲緩,療效短暫,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92.0%,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退熱時間、大便次數及狀態恢復時間以及大便鏡檢病毒轉陰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均不存在肝腎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這就表明,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安全有效,治療價值十分顯著。每毫升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中包括碳酸鈣50mg、丁香羅勒油1.5mg、三硅酸鎂11.5mg以及氫氧化鋁16.7mg,能夠有效地中和腸道過多游離的膽酸,也可以及時地中和分泌過多的脂肪酸,這就能夠抑制酸性物質對于患兒的腸道的損害,有助于保護和改善患兒的腸道功能,同時也能有效地防治酸中毒等不良情況[6]。在臨床上,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的藥理
作用包括抗酸、止瀉、收斂及保護腸黏膜等,可以有效地緩解患兒的腹瀉癥狀,改善大便性狀[7]。也有研究人員指出,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味甜,易于被患兒接受,能夠確保治療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的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8]。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中,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能提高治療有效率,縮短患兒的康復時間,安全性好,可推廣。
[1]段武瓊,周長懷,張娟,等.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液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探討[J].吉林醫學,2013,34(1):76-77.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94.
[3]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4-296.
[4]蘇博,王湛.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應用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分析[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4,21(5):223-226.
[5]溫汝芳.中西醫聯合用藥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157.
[6]李艷芳.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治療及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5):473.
[7]劉清澤.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治療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1):6382.
[8]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臨床評價學組.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中藥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J].藥物評價研究,2015,38(4):350-356.
R 725.1
B
1672-8351(2016)11-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