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慶典 彭姍姍(佛山市順德容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佛山528305)
處方點評對持續改進處方質量的影響
廖慶典彭姍姍(佛山市順德容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佛山528305)
目的:分析持續改進處方質量中處方點評的作用。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起實施處方點評措施,隨機抽取2014年1~12月本院開具的西藥處方5214張,并隨機抽取2015年2~12月本院開具的西藥處方5037張,觀察處方點評前后不合理處方的數量,并觀察處方點評前后各項用藥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本院實施處方點評后,不合理處方占比低于實施前,各項用藥指標數據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處方點評措施的實施有利于減少不合理處方的數量,促進處方質量的持續提高,提高持續改進處方質量工作的效果。
處方點評 持續改進處方質量 影響
患者就診時,醫生明確診斷患者疾病類型后,需要開具處方,藥師依據醫生處方,為患者發放藥物,因此,處方屬于一種依據及原始記錄,如處方不合理,會降低患者的用藥安全水平,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處方質量持續改進為醫院一項重要的工作,關鍵的組成部分即為處方點評,通過處方點評,發現處方中不合理之處,為處方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依據。本院于2015年1月起實施處方點評措施,本研究通過對比處方點評實施前后不合理處方數量,總結處方點評對持續改進處方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院于2015年1月起實施處方點評措施,隨機抽取2014年1~12月本院開具的西藥處方5214張,其中,男性3122例,女性2092例;年齡17~83歲,平均年齡(56.3±2.7)歲;處方來源科室:內科1332張,外科1547張,婦產科830張,門診1505張。并隨機抽取2015年2~12月本院開具的西藥處方5037張,其中,男性2931例,女性2106例;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56.7±2.9)歲;處方來源科室:內科1299張,外科1573張,婦產科812張,門診1353張。
1.2方法:實施處方點評前,醫生開具處方后,由藥師對處方進行審核,確保無誤后按照處方給患者發藥。實施處方點評后,改進處方質量的措施如下:①成立處方點評小組:點評小組成員包含藥師、各臨床科室醫生等,按照《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中的規定對處方的合理性進行點評;②分析處方合理性:從處方與患者疾病的對癥性、藥物使用劑量、給藥方法等方面分析處方的合理性,如處方不合理,分析產生的主要原因;③改進措施:將不合理處方的歸屬科室及歸屬醫生找出,將點評結果上報醫療質量管理辦公室,反饋給醫生,責令醫生改正,以實現持續改進處方質量的目的。
1.3觀察指標:觀察實施處方點評前后不合理處方的數量,并觀察實施前后各用藥指標的變化情況,包含平均用藥品種數、抗菌藥物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抗菌藥物金額比例。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數(n)和率(%)表示計數資料,利用X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實施處方點評前后不合理處方占比比較:實施處方點評之前抽取的5214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424張,占8.13%,其中,不規范處方203張,占47.9%,用藥不適宜處方157張,占37.0%,超常處方64張,占15.1%。實施處方點評之后抽取的5037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112張,占2.22%,其中,不規范處方53張,占47.3%,用藥不適宜處方43張,占38.4%,超常處方16張,占14.3%。實施處方點評后,不合理處方占比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實施處方點評前后各用藥指標數據比較:實施處方點評后,各用藥指標數據均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處方點評前后各用藥指標數據比較(±s)

表1 實施處方點評前后各用藥指標數據比較(±s)
注:與實施前相比,*P<0.05。
?
醫生為患者治療時,撰寫的醫療文書即為處方,具有法律效力,同時,可將醫院的用藥水平及醫療質量反映出來,因此,醫院處方管理中應十分重視處方質量管理工作。醫生開具處方時,可能會存在藥品劑量不規范、單張處方藥物品種過多、適應癥不適宜、配伍禁忌、給藥途徑不適宜等問題,降低處方的合理性,通過處方點評,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的成因,采取干預及改進措施,保證處方的合理性,實現臨床合理用藥[1]。
缺乏臨床診斷,或缺乏完全的臨床診斷,藥物用法、用量不恰當,缺乏前記、正文、后記內容,重復給藥為處方中常見的不合理現象,約占總的不合理問題的61%[2]。分析引發上述處方不合理現象的原因可知,醫生不熟悉電腦操作、工作仔細性差、電腦程序不完善等為主要原因,針對原因,醫院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干預:①醫生開具處方時缺乏責任意識為處方中存在不合理問題的主要原因,醫院應定期開展培訓,提高醫生對處方合理性重要性的認識,并掌握規范的書寫處方的方法,同時,培訓醫生的電腦操作能力,促使醫生能夠熟練操作電腦,減少不合理現象[3];②完善電腦程序,將提醒功能增加到電子處方系統中,醫生開具處方過程中,如果缺少前記等內容,提醒功能給予醫生提醒,醫生發現后及時改正,減少不合理現象,同時,臨床藥師在醫院信息系統中輸入常用藥物的常規用法用量,醫生書寫處方時以此為參考[4];③審核處方時,藥師應仔細,及時發現處方中存在的問題,與醫生聯系后確認,如存在不合理,醫生立即改正。
醫院處方質量管理工作中實施處方點評后,由成立的處方點評小組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點評,點評的內容包含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抗菌藥物劑量、用藥時間的合理性、聯合用藥時有無配伍禁忌、與適應癥是否適宜、違反禁忌癥用藥等,發現不合理處方后,立即上報告醫療質量管理辦公室,由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處方醫生發出書面通知,責令醫生改正[5]。通過處方點評,可不斷提升醫生開具處方的質量,實現質量的持續改進。
綜上所述,醫院處方質量管理工作中實施處方點評后,可及時發現處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并通過干預措施改正,避免處方中再次出現不合理問題,持續提升處方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提升臨床用藥合理性。
[1]沈榮生.臨床藥師參與處方點評工作的持續質量改進[J].醫藥導報,2013,23(1):116-118.
[2]謝明華,葛敏,彭佳蓓,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我院處方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5,17(1):46-48.
[3]郭軼芳,張慧明.處方點評制度在持續改進處方質量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15,12(10):91-92.
[4]唐志立,唐捷,王麗,等.處方點評在促進合理用藥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1(11):1531-1534.
[5]過之一,孫蓓蓓.處方點評對有效提高處方質量的影響效果評價[J].北方藥學,2015,21(11):193-194.
R 951
B
1672-8351(2016)11-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