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玲(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揚州225200)
我院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情況分析
沈玲(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揚州225200)
目的:對我院門診部抗菌藥物的處方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方法:我院門診部2016年1~6月隨機抽取216份抗菌藥物處方,通過設計抗菌藥物調查表,觀察所有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確定不合理現象后,加以規范化處理。結果:本院所用抗菌藥物類型豐富,62份處方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占比28.70%,具體表現于類型選擇缺乏合理性、用法用量缺乏合理性、給藥途徑缺乏合理性、溶媒缺乏合理性以及聯合用藥缺乏合理性等方面。結論:本院門診部在抗菌藥物應用程序方面基本達到合理標準,但是仍然需要不斷優化抗菌藥物應用流程,從而提升其應用價值及其安全性,醫院藥事管理部門須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培訓、督查和考核,促進臨床醫生抗菌藥物使用水平提高。
門診部 抗菌藥物 合理性 處方 給藥途徑
抗菌藥物多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臨床防治,近年來應用頻率越來越高,同時不合理用藥情況愈發突出,除了會造成醫療浪費也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要加以控制。我院是一家綜合性的醫院,地處城區,內外婦兒門診人次較多,門診處方中使用較多的藥物之一就是抗生素。自2011年國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管制抗生素的使用以來,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受到藥學部門的高度重視,使用越來越規范,然而百密一疏,不合理應用的情況還是有所存在,為客觀評價我院門診部抗菌藥物的處方情況,本次研究以我院門診部2016年1~6月開具的216份抗菌藥物處方作對象,通過找出不合理用藥情況,加以規范化討論處理,從而有效提升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水平。
1.1研究對象:隨機選取216份我院門診部2016年1~6月開具的抗菌藥物處方。
1.2研究方法:選擇回顧性分析方案,結合科室實際,設計抗菌藥物專用調查表,重點觀察抗菌藥物應用人群、主要分布對象、年齡結構、應用量以及聯合應用情況等,部分以制作excel表格的形式,對門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途徑、應用方法、應用劑量、溶媒情況、是否遵照適應癥用藥、用藥類型等信息進行統計。同時,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1]以及各種藥品的使用說明書為參考指標,深入分析本院門診部抗菌藥物處方開具情況,重點總結不合理用藥情況。
1.3統計學方法:本組研究數據采用SPSS19.0及Excel軟件處理,以百分率(%)計,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本院所用抗菌藥物類型豐富,216份處方中,有62份處方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占比28.70%;合理用藥154份,占比
71.30%(P<0.05)??咕幬锶狈侠響们闆r具體表現于類型選擇、用法用量、溶媒、聯合用藥、用藥適應癥等方面,同時部分處方還有多處不合理應用的情況,見表1:

表1 本院216張門診處方中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情況
2.2應用抗菌藥物的年齡分布情況,抗菌藥物的應用以10歲以下兒童和中老年患者為主要人群,見表2:

表2 抗菌藥物在門診應用的年齡分布狀況
2.3抗菌藥物在處方中給藥途徑,216張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中,有147張屬于口服抗菌藥占68%,有69張屬于抗菌注射劑占32%,其中兒科抗菌注射劑的使用占19%。
2.4抗菌藥物使用的216張處方中,涉及的抗菌藥品種類有6大類21個品種,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有:頭孢克肟分散片、注射用頭孢呋辛鈉、注射用克林霉素、注射用頭孢西丁、頭孢克肟混懸劑、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地尼、羅紅霉素膠囊、注射用阿奇霉素和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2.5抗菌藥物的聯合使用情況:一組抗菌藥物單一使用的占63%(其中與中藥制劑聯用的占15%,與地塞米松注射液聯用的占9%,與抗病毒藥聯用的占6%),兩組抗菌藥物聯合使用的占37%,無三聯抗菌藥物聯用。
3.1我院門診部抗菌藥物的處方開具不合理情況:深入分析本院門診部抗菌藥物的處方后,發現有合理處方154份(71.30%),不合理處方62份(28.70%)(P<0.05)。其中,不合理用藥情況體現如下:①類型選擇缺乏合理性,年齡小于18歲兒童禁用喹諾酮類抗生素,處方中卻有出現,還有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異常和老年患者都應慎重選擇抗菌藥物。②用法用量缺乏合理性。觀察本院用藥情況,發現有未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給藥、用藥劑量偏大、用藥劑量偏小等問題[2]。例如,在對頭孢菌素類藥品進行應用時,部分醫師會一次性應用一天的藥量,正確用藥方式需醫師了解所用藥品動力學特征,結合患者病情確定最佳給藥方式,維持有效血藥濃度,達到最佳療效。③溶媒缺乏合理性。一般而言,藥品說明書上會明確限定溶媒種類和標準,如果出現溶媒種類不符、溶劑量過大、溶劑量過小或者濃度不適宜等問題,都可能對藥品的穩定性造成影響,不僅會加大雜質成分含量,還可能會有過敏問題出現。④聯合用藥缺乏合理性。調查顯示抗菌劑單一應用占63%,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規定,而兩組抗菌藥物聯用及與中藥注射劑、地塞米松注射液還有抗病毒藥的聯用都占一定的比例,說明聯合用藥仍有濫用的趨勢,若醫師未能深入分析各種藥品的藥效學特征以及抗菌譜,就可能會有不合理聯用情況出現。例如,部分醫師會聯合應用阿奇霉素以及頭孢克肟,兩種藥品聯合應用會對β-內酰胺型殺菌劑的藥效造成影響,不宜合用[3],抗病毒治療無需聯用抗菌藥物,中藥注射劑不宜與其他藥物配伍,因含甙類、黃酮、生物堿等物質易導致不溶性微粒的增加及發生色澤及pH值的改變等,而地塞米松與抗菌藥物的聯用反而易掩蓋病情,不恰當的聯用反而會使感染擴散。⑤無適應癥用藥,通常情況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對象為細菌感染患者,但部分病毒性的感冒患者、關節炎患者以及高血壓患者都存在抗菌藥物應用史。例如,某高血壓患者于本院門診治療時,處方內藥品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以及左氧氟沙星等。
3.2調查結果顯示,以中老年人和10歲以下兒童應用為主要人群,這與臨床報道一致。在2016年1~6月的調查情況中,第三代頭孢菌素的頭孢克肟分散片使用量居首位,其分散片的劑型適合各類人群使用口服方便,但平均限定日費用(DDDC)較高,患者負擔的經濟費用高,臨床醫生應該注意區別選用。
為進一步改善本院門診用藥質量,確保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過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不斷優化處方工作。首先,臨床醫師需深入學習各類藥品藥理學知識,在主動了解各類抗菌藥物實時研究進展的基礎上,深入觀察患者適應癥、用藥禁忌,同時觀察各類藥品的溶媒條件與指標,并加強與患者良性互動與有效溝通,在準確開具藥品的同時,指導患者按量用藥、按時用藥,以提升臨床應用價值。其次,藥劑師應當充分發揮藥學指導作用,對各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動態監督,通過及時發現處方問題,并將其反饋至臨床醫師處,兩者進行商討后,制定準確用藥方案,協助臨床醫師合理選用抗菌藥物[4]。再次,院內管理人員還要重點管理各項藥學工作,組織臨床醫師定期展開培訓工作,重點培訓抗菌藥物相關專業知識及其正確用藥方法,通過規范用藥行為,實現對醫師處方開具程序的動態監管,防止不合理用藥。最后,院內還應加大日常監管力度以及干預力度,通過對相關規章制度進行不斷完善,督促醫師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及業務水平,掌握抗菌藥物各種類型、用法用量以及聯用條件,提升處方質量,避免不合理因素出現,從而提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工作中的安全性[5]。
綜上所述,本院門診部在抗菌藥物應用程序方面基本達到合理標準,但是仍然需要不斷優化抗菌藥物應用流程,從而提升其應用價值及安全性。
[1]徐丙發,秦侃,李雙虎,等.安徽省合肥市基層醫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7):2570-2572.
[2]李郁,徐文文,姜蕊蕊,等.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5016張抗菌藥處方分析與評價[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5):433-435.
[3]馬康,吳婭敏,王新歌,等.2011-2015年北京市延慶區醫院門診西藥處方點評結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12):1875-1877.
[4]徐雯宇,肖幸豐,陳梅莉,等.紹興市人民醫院門急診抗菌藥處方整改成效[J].藥學實踐雜志,2014,32(2):147-149.
[5]熊偉,李曉霞,張啟祥,等.建德市17家基層衛生院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合理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2):27-29.
R 96
B
1672-8351(2016)11-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