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光見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從小給小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針,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講政治,守規矩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有著鹽分重要意義。”因此,作為小學數學老師為了給國家培養尖端數學人才應從小學生抓起,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他們打好堅實數學基礎,同時要想培養小學生數學能力,就必須讓小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數學方面生活實踐中的簡單問題,讓數學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生活,化抽象為一般,為復雜為簡單那些小學生數學學習目標和學習能力就迎刃而解,這樣學生更加摯愛數學,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數學。在學習中應用數學,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下面對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培養淺談些見解。
一、與學生一起走進實踐生活,解決實踐生活中的學生數學能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很有價值,數學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被千百年來人們的生活實踐所證實了的,這是數學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創設生活情景,與學生一起走進生活,捕捉數學信息,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數學融為一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地用了數學知識。
例如我從教31年了,對小學生講授百分數時,我認識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注意、看報、看電視、搜集具有現實意義的關于百分數的依據,人人學生搜集的素材中認識百分數的意義,學習百分數的知識。這時學生學習到的關于百分數的知識,是從生活實際中得到的,當生活實際中有關情景再現時,學生就會產生用百分數解決情景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教學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緊密聯系實際,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能力培養為核心,先學后教的教學新理念。在“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外向課內匯集,這樣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學習教學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對事物認識帶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學會抽象數學概念的方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兒童觀察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僅觀察事物表面現象,而且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引導他們逐漸懂得看問題應該從什么角度看。同時要教會他們特別注意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拓展延伸,抓基礎,抓重點,破難點,結合考點、消除盲點。
例如:我在教講正方體和長方體時,我手里拿著長方體教具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幾何長方體,然后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的?教師將學生舉出的物體貼在黑板上,再讓學生觀察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物體的形態,大小不同,但都是長方體。這時學生只看到了長方體的表象,在這個基礎上要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本質特征,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將課前準備的長方體拿出來,要他們從三個方面觀摩(面、棱、頂點)長方體共有幾個面,相對長度如何?有幾個頂點,然后各小組報告觀察結果,教師將這些數據分別板書出來。由此,教師進一步要求學生觀察長方體有什么本質特征。可見學生已從觀察表面現象發展到觀感,本質特征牢固形成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概念,這樣學生易接受,對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效果顯著。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這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以學生一定要注意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同時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征,有利于學生更多地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從發現中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
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新課程要求學生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為了實現課改要求,數學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1.培養學生剪紙和拼畫圖的能力。
2.利用實物教學,培養學生,自制教具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運算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學到了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這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算法則(計算方法)運算時,要求學生既要搞清算理,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同時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合作交流,討論,按照運算的意義一步一步地歸納出運算法則。要求學生多練、熟能生巧,最后注重給學生知識方面糾錯,建立錯題庫,然后老師加以分類解讀。
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時,我31年教學如一日,是這樣做的。
1.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積極創新思維。如教學中講解角社部份知識時,首先讓學生,實物摸體;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將兩根細木條。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定義,并為引出平角,周角等定義做了充分準備。
2.聯系新舊知識,發展學生想象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在每教一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
3.分析與綜合。在數學教學中,分析綜合是用得最多的思維方法。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總是在學已有知識基礎上,按順序有步驟地把它分解成幾個部分進行分析,然后把各部分聯系起來,加以統一歸類,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4.判斷與推理。數學中的法則、定義、結論都是判斷,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判斷,這種思維形式,對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要更新觀念,在教學中把握先學后教,理解加記憶,分析加運用,評估加創新,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主體,實踐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關愛學生,注意學困生轉化,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繳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