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鳳,安鏡羽,馬海芬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藥理學項目化教學的實施與思考
杜海鳳,安鏡羽,馬海芬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通過對照研究藥理學項目化教學改革,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基礎理論知識點掌握還不夠扎實。所以項目化教學適用于“工學結合”專業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對于醫學類專業基礎課程并不適用。
藥理學;項目化教學;崗位能力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項目化教學在職業院校蓬勃開展,尤其在江浙一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筆者于2014年7月參加“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提升”國家培訓項目,親聆戴士弘教授關于“項目化教學”的教授與指導,并在學院組織實施了為期兩年的“以崗位培訓為目標的《藥理學》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院級課題研究,對項目化教學有了一些思考,現報告如下。
1.1對象
選擇我院2013級藥學專業1、2班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入學層次均為高中起點,并通過了系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學習,成績無明顯差異。對照班按傳統教學法教學,實驗班采用項目化教學。實驗班教學方式如下。
1.2課程設計理念與做法
以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為宗旨,通過前期調研分析將藥學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解為崗位專業能力、工作方法能力、社會能力3部分。
根據學生學習生涯“2+1”模式,在校兩年側重基本理論、崗位基本技能、醫學人文素養培養,校外一年側重崗位職業技能、職業文化培養。整個課程體系彰顯職業化、崗位化、項目化和任務化特征。
在教學策略上依據學生工作崗位內容優化課程內容,分為3個項目,即藥品擺放與分類、保管,處方審核與執行,常見病癥合理用藥指導。各系統章節又按照具體內容和疾病特征分為用藥咨詢、常見病癥的自我藥療、重癥急癥的藥物治療3個子項目以及29個任務。
1.3教學效果
實施教學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期末考試成績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經檢驗,t=6.00,P<0.05。
表1 兩班藥理學成績比較(分)
學期結束后,圍繞工作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內容、自主創業幫助、職業素養提升幫助等職業崗位相關知識需求[1],對兩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經秩和檢驗,兩班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表2 兩班對職業崗位相關知識需求狀況(n)
項目化教學在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培養方面成效顯著,但對其基礎知識掌握方面效果不佳。
2.1提高學生工作方法能力
通過項目引領、任務驅動[2]等教學方法,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中實現對知識的凝練與總結,符合職業教育倡導的“做中學、學中教、教中評”的教學理念[2]。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養成了獨立思考問題、找尋解決問題思路的習慣,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能力。
2.2提高學生崗位專業能力
通過項目化教學學生明確了就業領域的工作流程[3]、工作內容,尤其是模擬藥房仿真的工作情境,對學生崗前專業能力培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兩班期末試卷中問病薦藥、評價藥物治療方案、處方審核與執行等題目,正確率分別占試卷總成績的80%(44%)、70%(33%)、90%(60%),實驗班明顯高于對照班。
2.3提高學生社會能力
學生通過參加社區社會服務活動,溝通能力得以充分鍛煉。與此同時,在完成社會實踐調查任務中,實驗班在調查內容、方法、目的、結果分析等的角度、深度、廣度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班。
實驗班調查思路清晰,方法得當,結果分析透徹并有統計圖及數據分析等,說明通過項目化教學學生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2.4半年后崗前培訓熟練度明顯增強
兩班半年后實施崗前培訓,實驗班動手能力、操作規范性都比對照班強,并且培訓考核成績實驗班高于對照班。
2.5基本知識點掌握不牢固
在期末考試中基本知識點考核嚴格依據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試題類型出題,實驗班和對照班考試結果:選擇題正確率分別為34%和41%,名詞解釋題正確率分別為64%、39%,簡答題正確率分別為69%、43%。
由此不難看出,項目化教學適用于“工學結合”類專業職業崗位能力培養,但對于醫學類基礎課程并不適用。
[1]丁麗.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藥物質量檢測技術綜合實訓》項目化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9):238-239.
[2]戴士弘.職業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高振宇,向敏.基礎藥學服務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8):83-84.
G424.1
B
1671-1246(2016)21-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