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輝 曲 迪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改革及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楊龍輝 曲 迪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進入21世紀之后,中日兩國的經濟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互成為了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之一。大量的在華日企和日益頻繁的中日經濟交流,催生了對應用型日語人才的巨大需求。《日語會話》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培養應用型日語人才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傳統的《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片面、考查手段單一、考查體系不完善,不能真正考查日語專業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因此,有必要針對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多元化體系
據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發布的統計年鑒顯示,2010年中國的外資企業(除港澳臺資企業)共138298家,其中日資企業共22307家,占16.13%,超過任何一個在中國投資設立企業的國家和地區。中日兩國的經濟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互成為了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之一。大量的在華日企和日益頻繁的中日經濟交流,催生了對日語人才的巨大需求。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日語人才,已經成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滿足企業需求的當務之急,更是筆者所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所肩負的時代使命。
但是,我國的日語教育從起步到現在還只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人才培養成果,也還存在諸多不足。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從2004年開始,本校將培養應用型日語人才確定為本專業主要培養目標。2016年3月,為了進一步探尋本校日語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筆者曾以“就職后的困擾”為題,通過問卷的形式,對本校日語專業2009級、2010級、2011級共計200名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95份。195份問卷中,將“日語會話能力不足”列為“就職后的困擾”第一位的有183人,高達94%。筆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也同樣深刻感受到,本專業學生的日語會話水平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日語會話水平,成為了當前日語專業教學改革中急需探討的首要問題。
要提高學生日語會話水平,重中之重就是提高《日語會話》課程的教學質量。《日語會話》課程是日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它擔負著培養學生日語交流和溝通能力的基本使命,對于培養學生的日語實踐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日語會話》課程容易演變成《基礎日語》和《日語精讀》等課程的輔導課。在《日語會話》課程教學中,過于注重單詞的記憶和語法的理解,忽視了會話的“聽和說”這一宗旨,導致學生雖然記住了單詞,弄懂了語法,但是由于缺少“聽”與“說”的練習,說出來的日語語音不準,語調奇怪,往往不能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眾所周知,課程考核方式對課程教學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為什么《日語會話》課程教學中會存在以上問題?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傳統的《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明顯滯后,評價基準過于單一,過于偏重于以教材為核心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考核,過于強調期末考試的終結性考核作用,期末一考定終身,嚴重忽視了過程性學習和過程性考核的重要性,不能真正的考核學生的日語實踐水平和能力。此外,還缺乏《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與考核平臺的建設,把課堂僅僅局限在了教室之內,把考核束縛在了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之間。最后,校外學習型實訓和考核基地嚴重缺乏,不能把企業現場的工作環境和真實的考核標準引入《日語會話》課程考核,導致我們的考核方式偏離檢驗學生日語實際會話能力的基本軌道。
綜上總總,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導致教師不去深入研究《日語會話》課程的特性,而是采取簡單的與《基礎日語》和《日語精讀》等課程的教學方法沒有本質區別的方法來講授,使得學生的會話能力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專業素質。脫離企業現實標準的、滯后的考核方式,更是無法讓學生找到日語會話學習的突破口和努力方向,不能為今后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以及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確立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那么,當前對于《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如何呢?筆者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發表的與日語教學相關的論文進行了研究,從論文內容來看,最受關注的話題是日語教學中具體問題的探討,比如說日語翻譯技巧探討、日語會話技巧如何養成、商務日語文書寫作等等,該題材論文占到總數的一半左右。其它依次為日語課程設置、日語資格證考試、商務禮儀等等。大多數論文都是從宏觀角度來探討教學改革,或者研究具體教學法的更新。但是,很少有研究論文涉及《日語會話》課程的考核機制、評價方式等內容。此外,通過《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與考核平臺的建設,把學習與考核無限拓展到課后,以及通過建立校外學習型實訓和考核基地,把企業真實的考核標準引入《日語會話》課程考核、實現校企共同考核的改革研究更是鳳毛麟角。至于國外,總體上以日語系列教材開發和商務場合下的日本文化與歐美文化的碰撞與沖擊為主要研究內容,對于考核方式、課后網絡學習與考核平臺以及校企共同考核等內容很少涉及,且不符合中國國情。由此可見,中國的《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系統研究才剛剛起步,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均有待提高。
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和探索,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努力,探索出緊扣企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的、能夠真正檢驗學生日語會話水平的、完善合理的《日語會話》課程多元化考核模式。
1 取消紙面試卷作答的考核方式。《日語會話》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其考核方式應該以真正能檢驗學生“聽”與“說”的交流能力的考核方式為核心。因此,傳統的試卷作答的考核方式應該全面廢除。
2 調整《日語會話》課程成績評定標準。《日語會話》課程的考核標準應該做到“雙結合”,即過程和結果相結合:既注重過程的完成性,又注重結果的正確性。平時成績占30%,包括上課出勤率、作業的完成情況、平時課堂學習活動表現。實訓項目考核指學生實訓周的表現情況及效率的評價,占30%。期末口試是指對學生進行分組,給出會話活動項目,要求學生運用本學期所學詞匯和日語常識等知識,完成項目,占40%。根據學生對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具體如表1:

表1
3 制定文本式《日語會話》課程考試大綱,于課程教學開始之時就告知學生。很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嚴格按照教師給出的考核標準順利完成考核并考出理想成績,很大程度是因為對于課程考核標準了解不夠。開學伊始,就將文本式《日語會話》課程考試大綱仔細傳達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明確本課程的學習重點和努力方向。
4 建設《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和考核平臺。傳統的《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弱化甚至忽視了課外自主學習和考核的環節,即使涵蓋了此環節,也多半因為傳統的單一考核方式而徒有其表,無法真正對課外日語會話完成效果做出客觀有效的檢測和評價。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意義上的只局限于教室內的課堂教學和考核活動已經無法充分滿足大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與考核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課堂教學與考核的延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彌補課堂內教學與考核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不足。本課題力圖開發的《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和考核平臺采用隨機進入的模式,學習者在隨機進入《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和考核平臺的任一章節后,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然后必須完成本章節設定的考核環節。《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和考核平臺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首先課題組成員會在學生中進行訪談,并對訪談記錄加以整理和總結。根據學校的《日語會話》教學大綱和學生需求,將《日語會話》課程課后網絡自主學習和考核平臺建設分為以下12章節,分別是:入境手續、衛生檢疫、海關、迎接送行、出境手續、旅店(接待、客房、餐飲)、醫患、旅游、中國的改革開放、信息化(包含 BPO)、不動產和商務寫作。每一章都上傳有相應的 PPT 講解、專屬詞匯和章節考核等。同時進入企業實習的學生也可通過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和考核。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網頁,隨時隨地開始學習并接受考核。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日語會話》課程課堂教學與考核無限延伸到課后。
5 建立校外學習型實訓與考核基地、引入企業考核標準、完善校企共同考核制度。校企合作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提高高校服務經濟社會能力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企業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日語水平和會話能力。特別是給應屆畢業生提供更多實踐和實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就能接受企業和社會的檢驗,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到日語會話學習的突破口和努力方向,為今后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據筆者的調查,迄今為止的校企合作辦學,幾乎都局限于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完全沒有涉及企業和學校共同考核。其實這是對校企合作辦學的片面理解。既然要實行校企共同教育,就必須要實行校企共同考核,這樣才能讓檢驗標準不單一、不滯后、不偏頗。本課題致力于探索如何與企業聯合,建設一批學習型實訓與考核基地,并積極探索校企共同考核的合理機制。
《日語會話》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存在的本質的區別,通過會話課程全面帶動學生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將“教”與“學”,“學”與“練”充分的結合起來。通過會話課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有效引導教學朝著培養學生實際日語應用能力的方向發展。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保證學生有目的的學習和有目的的練習以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實行。因此,針對我國目前的《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而言,需要進一步的拓展和完善,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和考核模式,保證日語會話課程考核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劉玲.《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方式初探[J].亞太教育.2015(6)
[2]馮倩.如何提高日語會話教學的實踐性[J].時代教育.2013(9)
[3]申鑫.大學基礎階段日語會話課的教學模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2)
楊龍輝,男,(1982-02-05). 湖南長沙,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日比較文學,翻譯學,商務日語。
曲迪,女,(1982-05-30). 湖南長沙,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翻譯學,商務日語。
本論文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2015年度教改課題一般項目《日語會話課程考核改革及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湘外經院教字2015第53號第15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