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邢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幾點思考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邢臺人,鑒于邢臺市在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間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立足于邢臺經濟社會環境現狀,對邢臺市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產生幾點思考,僅供參考。
1.1發展相對落后。過去多年來,邢臺市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發展都取得了明顯進步。說起這個進步,是相比于以往自身的發展。縱觀全國,大家都在進步,都在發展,所以說產生進步也是理所應當的。進步的原因是立足于國家發展的潮流這個宏觀大環境。打個比方,前些年人們使用的都是模擬手機,現在使用的是數字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功能比模擬手機的功能強大了很多。邢臺的進步也是如此,只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而已,但并不是最早使用智能手機的,邢臺過去不生產模擬手機,現在也不生產智能手機。從相對論而言,僅僅是原地踏步而已。
1.2邢臺產業發展歷史。過去,邢臺市擁有健全的工業產業體系。拖拉機、汽車、鋼鐵、冶金、煤炭、玻璃、薄板加工等各類工廠全部都有,現在這些一部分消失了,一部分沒落了。消失沒落的原因在于全國國企改革這個大環境。如今想想,是我們真的不需要這些產業嗎,這些產業難道是邢臺發展的累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年這些企業中的骨干技術人員后來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國有或者私營企業之中,這都說明從技術角度來說,當年我們的技術并不落后,這些企業和人員為什么就不能在邢臺發展呢?也許是邢臺逼走了這些企業和技術人員。反思邢臺當年的國企改革,本人認為是徹底失敗的。為什么會是徹底失敗這個結局呢?主要在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于人,人在這個社會發展中始終處于引領地位。當年自上而下的相關人員,也許根本就不知道國企改革是個什么,看到別人轉制自己也學著轉制,看到別人破產,自己也學著破產,照葫蘆畫瓢,人云亦云,鸚鵡學舌,造成我市國企改革近乎全軍覆沒。
鑒于以上現實,老祖宗在邢臺建立的產業體系,現在基本上已經煙消云散,只剩下點鋼鐵、煤炭、化工、農業,與過去山清水秀的邢臺相比,林業也僅僅剩下一點點而已了。反思當年,國家為什么要把健全的各類工業體系放到邢臺發展,調集全國各地優秀人員來邢臺創業,這說明邢臺當年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今,國家制定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邢臺戰略位置重新凸顯。
1.3制約邢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環境污染、經濟落后、為官不為是制約邢臺發展的三大帽子。只有摘掉了這三大帽子,邢臺才能迎來發展的春天。首先來分析一下三頂帽子的相互關系。無論是環境污染還是經濟落后,原因都在于人。人是驅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樣,人也是造成邢臺經濟落后和環境污染的主因。這里說的人,指的是當年邢臺發展的主政者、為官者、決策者、參與者。并不是單指哪個人,這里指的是一群人、幾代人、幾代為官者、幾代參與者。顯而易見,為官不為是制約邢臺發展三大帽子的第一大帽子。這里說的為官者,指的是邢臺過去幾代主政者。造成邢臺今天發展這種困局,應該并不是當年幾代主政者的主觀故意,而是對邢臺現狀沒有摸透,是對自身的使命沒有認清,對自身的能力沒有看透,自身的聰明才智沒有發揮而已。改革開放以來,為官者主政一方,發展經濟是其主要任務。所以說,邢臺經濟落后這個現實,都是因為當年的為官者沒能立足于邢臺自身,從戰略上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總是在看別人怎么干,學別人怎么干,模仿別人怎么干,這些方法有時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說,全國煤炭熱時,就大力挖煤,冀中能源大力擴張,攤子鋪的無限大,而今煤炭產業不景氣了,發展就受阻了。鋼鐵熱時,就大肆毀林開山挖礦,造就了數不清的礦老板,而今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山林的滿目瘡痍,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其實,邢臺本地的鐵礦資源并不豐富,多為貧礦,多數開采價值不大,只不過由于當年鋼鐵價格高,才使人產生這些含鐵的石頭有開采價值的錯覺而已。而今看看我們的山,看看我們的河道,對比我們當年收取的那點資源稅,孰輕孰重,可想而知。是當年的主政者不清楚這些嗎,非也,是因為我們經濟太落后,都迫切地想改變邢臺經濟落后的局面。為官一任,主政一方,發展經濟,改變落后,無可厚非。所以說,經濟落后是制約邢臺發展的第二大帽子。經濟落后,主政者、為官者就要想方設法去發展。沒有一個長期科學的戰略規劃的指導,必然是不和諧的發展,盲目的發展,無頭蒼蠅式的發展。什么產業有效益就發展什么,看別人干的好自己也干什么,所謂招商引資,就是別人來邢臺想干什么就讓人干什么,不管是不是污染企業,只要能夠帶來GDP,全盤接受。這種發展思路,必然造成環境污染產業的發展。最近幾年邢臺發展的這些企業,多是發達地區淘汰轉移過來的產業。老家一個親戚曾對我講過一件事,說是一家化工企業當年想到我們縣建廠,一年能增加幾個億的稅收,由于是重污染企業,被他那屆領導班子否決了,這件事讓我從內心里佩服這樣的領導,佩服這樣的為官者、主政者。由此可見,環境污染只是為官不為和經濟落后的結果,是一種違背科學發展的結果,是一種為官不講究的結果,是第三大帽子。
過去幾年,我們也一直在講跨越式發展、趕超式發展,不過給人感覺好像一直停留在名詞上,自我感覺也很高大上,用詞也不落后。如今,邢臺市經濟在全省發展中還是處于落后,這就需要制定一個立足于邢臺市自身現實的發展戰略規劃。
2.1生態GDP發展戰略。生態GDP是指各種生態資源創造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將為官者在主政期間的生態恢復和發展指數作為升遷考核的主要指標。既然在經濟發展上已經落后了,那么在生態發展和環境保護上不能再落后了。生態GDP主要包含幾個指標:山區森林覆蓋率、山區林地蓄水量指數、河道水流天數、區域水位變化值、水污染變化指數、霧霾值、碳排放值等。建立一個全新的生態GDP模型,幾個指標里面有正指標,有負指標。通過運算,建立生態GDP發展考核模式。
2.2生態恢復和發展戰略。習總書記講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邢臺有美麗的太行山、大峽谷、大小水庫、無數的著名河流、達活泉等等。首先從生態恢復角度,制定一個15年生態恢復和發展戰略規劃,使太行山重新批上綠裝,使白馬河、七里河、大沙河、汦河、滏陽河等河流重新常年流水,使我們的達活泉恢復泉涌。要實現這個規劃,首先要從山區入手,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使大山恢復蓄水池功能。產業升級要做到騰籠換鳥,筑巢引鳳。騰籠換鳥就是要做到盡快淘汰污染企業,落后產業;筑巢引鳳就是要全力恢復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發展中的青山綠水,以優美的生態環境資源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來邢臺投資發展。蘇州、杭州之所以發展很快,與當地擁有的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分不開的。我相信,如果山區重新披上綠裝,河流重現小河流水,達活泉泉水重新噴涌,招商引資不會再難,不用我們出去請,也會有人找上家門來談項目、談合作。生態恢復和發展戰略的制定,要立足于邢臺實際,俗話說十年樹木,那就制定一個十五年生態恢復和發展規劃,這個發展規劃應該是所有規劃之首。十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幾屆領導班子的堅持不懈,也就實現了。立足于這個生態恢復和發展規劃,整合邢臺豐富的旅游資源,將發展旅游業提升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旅游業發展了,本地的優質農產品也就不愁銷路了,農民也能增收致富,所以說這個戰略規劃極其重要。
2.3綠色產業發展戰略。立足于邢臺薄皮核桃、板栗、蘋果、酸棗等現有種植業資源,與同行業國內知名企業對接,在邢臺建立園區,引進大型企業,打造國際頂尖食品飲料產業園區,就近消化邢臺綠色資源產能。
2.4淘汰落后產能和產業戰略。制定淘汰落后產能和產業十年戰略規劃,做到邢臺產業結構升級換代。
2.5主動對接國家京津冀一體化戰略。重點引進北京教育產業,將教育產業對接作為京津冀一體化對接的一個突破口。提升邢臺的教育發展水平,增強邢臺文化科技影響力,建立幾個科技文化產業園區。在對接中,一定要考慮生態環境問題,污染型、幾年內就會淘汰的產業一律不要。
邢臺市要想在全國發展這個大格局中實現趕超,必須打破慣性思維,來一次爆炸式的思想解放,制定一個敢為人先的戰略發展規劃,以生態恢復和發展為主線,以生態GDP為考核指標,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和旅游產業,果斷淘汰污染落后產能,以教育產業為突破口主動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通過整合發展,打造邢臺新型旅游產業聚集群,將邢臺打造成為一個國際性旅游城市。
054000邢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王憲宏郭建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