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愛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進步,加劇了個人在社會中生存能力的競爭,為了能讓孩子比別人更優秀,站在更高的起跑線上,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越來越低齡化。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幼兒時期就被安排了太多學習任務,被迫去上很多興趣班而不是真的始于興趣,幼兒園的教學模式也愈加接近小學教育,為了以后能夠進入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孩子的幼兒時期本就該以快樂幸福成長,進行思想啟蒙教育為主,重視其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過早地承受太多的學習負擔。本文旨在揭示幼兒教育的本質,論述其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幼兒教育 本質 意義
0.引言
幼兒時期的教育對一個孩子未來的成長方向有很大的影響,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幼兒教育問題的廣泛關注和探討。家長也從孩子的幼兒時期開始就對其加注了太多期望,很多家長無論孩子是否有興趣就依據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兒時沒能實現的夢想來要求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送孩子去雙語教學的幼兒園學習,用小學的教學模式去教育幼兒,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接受“精英教育”,起步比別人早。這樣的幼兒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幼兒教育的本質是否達成一致就是本文要研究探討的主要問題問題,進而論述回歸幼兒教育本質的重要意義。
1.我國幼兒教育的現狀
為了能更好地探討幼兒教育的本質特征,我們通過去幼兒園實地考察,與幼兒園里的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采訪大量的幼兒園老師和幼兒家長后,了解到現今我國幼兒教育存在以下問題:1.家長以自己的意愿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家長認為有用的興趣班,如珠心算、英語、繪畫、舞道、跆拳道等等,有的孩子從幼兒時期開始時間就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周末沒有休閑娛樂的時間;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幼兒園教育要把帶領孩子進行游戲互動作為幼兒園教學的基礎,這些年來,國家和各地省市也相繼發布相關文件強調進行游戲互動的重要性。可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幼兒園盡管努力為孩子創造輕松的校園環境,但是教學模式日趨接近于小學教育;3.幼兒園在孩子拼音都還沒學會的情況下,就對幼兒進行雙語教學,容易造成幼兒混淆拼音與英文,大大增加了幼兒的學習壓力;4.幼兒園為了增加收益,提升競爭力吸引生源,開展很多的興趣班,提前傳授小學知識。
2.幼兒教育的本質及其意義
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如盧梭、福祿貝爾等,經過對幼兒教育本質問題的研究探討后,他們都認為幼兒的成長教育要遵循他們自身的本性,解放孩子的天性,為他們創造一個愉悅自在的生活環境,讓孩子的稟賦能夠被挖掘得到更好的發展。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程秀蘭副教授運用扎根法研究發現,快樂幸福、理解尊重、保教關愛、身心健康、生命成長、習慣養成、心智啟蒙和適宜環境是進行幼兒教育的本質[1]。
教育本就應該是一件會讓人覺得內心充滿幸福感受快樂的事情,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更應如此,才能要促進幼兒身心共同發展。讓學齡前兒童提前接受學習教育是人之常情,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望,希望孩子日后能夠比別人優秀更具競爭力。但是在幼兒教育中,家長應該尊重孩子自身的意見,根據孩子的性格興趣進行引導,進行個性化教育,加以培養,給孩子留出娛樂游戲的時間,減輕孩子的負擔,而不是依據自己的意愿去決定孩子未來的生活軌道。讓孩子展現自己的天性,健康快樂地成長比學習來得重要,更有利于他們以后的成長。比如家長可以選擇孩子的一兩個興趣點進行培養,或唱歌或書法或舞蹈等;在節假日的時候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去爬山野餐等多接觸大自然,進行戶外活動;幼兒園的教育要豐富多彩,在適當的學習之余,多帶領孩子進行一些生動有趣的游戲,在不違背道德和規章制度的前提下,讓孩子充分釋放自己的天性,獲得真正的快樂。
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對身邊親近的人會有很強的依賴,需要老師家長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支持理解。當幼兒犯錯的時候,老師家長應該幫助他們分析對錯,耐心地教導他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當眾批評甚至打罵。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智、行動力都還未成熟,不太懂判斷對錯,卻有很強的模仿力,他們會下意識地模仿身邊人的行為習慣,家長和老師最為他們最經常接觸的人群,應該為他們樹立不亂扔垃圾,待人接物有禮貌,樂于助人的良好榜樣。
幼兒教育是一個與小學教育接軌的階段,主要是要對幼兒進行思想啟蒙,讓他們初步認識并感受這個世界,而不是提前進入學科學習,像小學一樣安靜坐著聽老師上課,進行精英教育。很多時候,當幼兒被迫去上興趣班,產生了他們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學習壓力之后,不僅他們沒有對其產生興趣反而會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家長要意識到壓抑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讓他們痛苦地學習,不能感受到幸福快樂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幼兒園不能為了收益和為了吸收更多的生源,一味地按照家長的期待去辦學,把幼兒教育搞得和小學教育一樣,這樣幼兒園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義。幼兒園應該是一個能夠帶給孩子思想啟蒙,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學會溝通,體驗快樂的地方,老師應該是在帶領幼兒玩樂的同時加以啟發學習。
3.結語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是指幼兒教育內在要素之間的根本聯系以及幼兒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區別于其他階段教育活動的根本特征[2]。也就是說幼兒教育的本質要符合孩子在幼兒階段的本性和學習能力,跟中小學教育區分開來,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自主的成長環境,適合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幼兒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的思想得到啟蒙,身心健康都能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有利于孩子未來的成長。改變日愈趨向“小學化”,學習壓力大的幼兒教育狀態,回歸幼兒教育本質是現今許多幼兒園和家長應該加以重視的一件事。總之,幼兒教育應當是生活導向或成長導向的,而不應是學習導向的[3]。
【參考文獻】
[1]程秀蘭. 當代幼兒教育本質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09.
[2]程秀蘭.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J].學前教育研究,2014,09.
[3]劉曉東. 從學習取向到成長取向:中國學前教育變革的方向[J]. 兒童發展與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