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毅
在雙語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關鍵是要對漢語數學語言能理解、掌握。少數民族學生在雙語數學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漢語語言問題,語言障礙嚴重地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分析。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雙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語言的理解、分析、表達能力。在我們新疆墨玉縣農村中學,由于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多少民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差,而且連聽懂都困難,小學數學漢語專業術語詞匯掌握得少,在這種特殊環境里,如何培養初中少數民族學生數學的漢語語言表達能力呢?我在教學中的做法是:
一、教師課堂語言要科學、準確、規范,做好“說”的示范
民族學生漢語口頭表述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模仿——創造”的過程。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雙語教師,要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數學術語,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啟發性,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對民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是表達數學概念、判斷、推理、定理的邏輯思維語言,具有準確、嚴密的突出特點。與富有彈性的文學語言相比,數學語言有一副“鐵板的面孔”。它的每個字、詞都有確切的含義,不容混淆?!爸本€和射線”、“坐標與坐標軸”等等,一字或一詞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詞序顛倒,也會表達兩種不同的意思,如“全不為零”與“不全為零”、“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等等;所以教師對有關數學定義、定理、公理的敘述一定要準確,不能使民族學生產生不必要的誤解。作為教師就必須首先做到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有較為透徹的了解。例如,“對應角相等”與“角對應相等”,“切線”與“切線長”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把“線段的中點”講成“在線段中間的點”不夠準確。
二、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興趣
在我們農村中學,學生在小學學過漢語,但漢語數學表達能力差,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不敢開口說漢語,不愿說漢語,不會說漢語,從而影響數學雙語的學習。
我在教學中,結合新課程理念,重新整合教材,精心設計以民族學生“說”為主的教學過程,因材施教,設計不同層次學生回答的問題,讓每人都肯說、敢說、愛說甚至搶著說。盡可能多給時間讓民族學生進行“說數學”的練習,這種練習,可以在民族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如在例題講解時,我引導民族學生從問題想起,求的是什么問題,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哪一個條件已經知道,哪一個條件還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讓民族學生把自己的解答寫在黑板上并要求用漢語講解,這樣教師也能夠從中了解到民族學生理解問題的方式,看到他的思路、推理過程,對術語、符號和一些基本數學思想的掌握情況,這樣能激發民族學生獨立思考及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數學中的概念、法則、定理讓學生反復朗讀、并說給同學聽,老師聽,感受“說”的樂趣,從而培養“漢語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讓民族學生時時在教師充滿鼓勵的目光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讓民族學生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提高自己數學漢語語言的表達能力。
其次,讓每個民族學生回家后把當天的學習內容給父母講,把“說”的氛圍延伸到家庭,讓家長和孩子同時享受到漢語數學語言的樂趣。復述的內容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
三、我在教學中,對民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作出要求:
(1)完整。訓練時要求民族學生先想后說,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比如有的學生說:“-8是相反數,8是相反數”這樣說不準確,雖然學生明白意思,但是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有時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糾正:“-8是8的相反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2)準確。無論是下定義,還是做判斷,都要求數學語言用詞恰當、科學合理。如: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才是相反數。不能說成;只要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就是相反數。這里:“只有”不能說成“只要”。
(3)有條理。訓練民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是要民族學生學會利用判斷和推理,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再把思考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我在教學中,給予民族學生更多的時間組織自己的語言:在民族學生表達不到位時,及時地啟發開導,使民族學生把較復雜的思維過程,有條理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當民族學生能把教復雜的思維過程,有條理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四、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1)小組討論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數的最佳方式
我在初中數學雙語教學中,遇到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運用新舊知識,主動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同桌交流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說,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講新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兩個同學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并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漢語表達能力。。
總之,民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為民族學生提供學習和使用數學語言的機會,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注意多向學生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能給我們大家說一說嗎?”“可以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想法嗎?”等問題,把握時機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應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民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