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孝華
【摘要】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不斷落實和貫徹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和需求,在發揮教師責任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有效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以此實現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并且不同階段的教學工作彼此結合,促使學生的數學教學工作不斷地改進,讓學生喜愛數學教學,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學生 數學 體驗式 教學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體驗式教學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案,創造學生參與的、有趣的教學工作,促使學生在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情景中學習到新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數學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邏輯性較強、思維力較高的工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在保障學生具備數學知識基礎的同時還要保障學生具備有效的學習方案、學習能力等,并且對自身具備的方案、能力等進行全面的整合,創造有利于學生思維拓展的條件,促使學生的學習得到發展。
一、創造情景,體驗知識的引導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設定喲秀熬的教學情景和體驗平臺,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情景中,由于學生處于豐富的教學環境中,促使學生具備優質的心態進行學習工作,因此較好可以依據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生活情景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例如,在學生學習分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一個情景中,為三個家人平分五個蘋果,要做到公平、公正。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小學數學知識,明確其代表的含義和實際問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提供有效的依據。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感受的機會,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情景教學中,感受情景的影響[1]。
二、合作學習,體驗知識的構成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工作,需要結合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工作。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主要是讓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應用科學化的學習方案學習有效的知識點,并且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工作是促使知識消化的重要方案,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體驗平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例如,在學習概率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定轉盤游戲。一個轉盤,有紅色區域和綠色區域,紅色區域大于綠色區域,紅色區域代表平均數增大1,綠色區域代表的是平均數減小1。每個小組有一個信封,信封里裝有4張卡片,每張卡片上有-10-10之間的6個數據。共有5個步驟:一,從信封中任意抽出一張卡片,算出卡片上6個數字的平均數;二、任意轉動轉盤,如果指針指向紅色區域就在原來的平均數上加1,如果指向綠色區域就在原來的平均數上減1;三、改動卡片上的這6個數據,使得它們的平局書滿足平均數的變化,可以增加一個數據,后者減少一個數據,或者改動其中任何一個數據。四、將卡片放回信封里。五、再次進行一到四的工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這個轉盤游戲10遍,把游戲結果填入表格。同時,這個游戲的工作較多,需要明確游戲的規則才能進行有效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師親自演示[2]。
三、作業實踐,體驗知識的應用
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促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以依據自身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體驗式”教學方案的實施主要是教師將實際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教學問題,從而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平臺,體會到需要具備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例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過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配實踐任務,促使其自由組合構成調查小組進行統計工作,主要的目標為“一周內家庭的電量對比”,從而找到一周內最長的用電時間。主要是對現階段已經獲取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并且選擇有效的統計圖進行展現,之后依據自身的研究問題計算出有效的數據,最后獲取有效的結論。這樣通過實踐生活和數學知識的有效結合,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4]。
四、查缺補漏,體驗知識完善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個整體的學習方案包含了預習、研究、練習以及復習等,只有不斷地研究和分析,學生才可以明確自身的不足,并且不斷的創新,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新課標的影響下的數學教學工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查缺補漏的工作,其中改善學生能力的方案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指作業互該。這種新式的作業批改方案,其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更好地參與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作業互該活動的實施主要是依據組隊為主,兩兩小組之間可以構成對比,并且建立長時間的批改工作,或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定的批改“教師”,這樣的定向工作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全面化的了解彼此的學習情況,對彼此的進步和問題都非常了解,這樣的批改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問題,以此提升作業互該
工作的明確性。另一方面是指試卷自改。自改的意思并不是指學生自己修改試卷,而是在教室修改之后學生進行二次修改。也就是說,在試卷下發之后教師先不要講解自己的批改意見,而是讓學生自己檢測,看自己有哪些問題,有哪些問題沒有弄明白而導致問題的出現,在這些問題改正之后,教師再進行修改的講解工作。在整體試卷都講解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再選擇與此相同類型的試題整合成試卷讓學生再次解答問題,檢驗學生查缺補漏的能力。這種教學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知識的了解,并且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錯誤,依據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自身設定的目標進行教學工作,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優質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注重實效教學,從而促使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獲取有效的知識,并且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秋紅. 激活數學“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愛上數學[J]. 華夏教師,2014,12.
[2]徐蘭. 初中數學體驗式教學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13.
[3]嚴厚泉. 讓學生在體驗中愛上數學[J]. 學園,2014,35.
[4]梁風雷. 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提高數學教學質效[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