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良++姜敏++牛劍鋒++鐘永本++宮道
【摘要】注重實踐的教學、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已經成為國內外教育普遍重視和關注的問題之一。在國家極力倡導建設應用基礎型大學的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專科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問題。以下,我們主要就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的改革進行研究,以為相關人員作出參考。
【關鍵詞】應用基礎型 大學專科 培養模式改革 分析與研究
1 前言
改革開放后,我國一些高等的專科教育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成績可觀。但是,其高等的專科教育在飛速發展同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十五”以來,一些高等專科的教育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比如培養的模式、辦學的體制以及就業壓力等相關方面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了人才培養模式的進展程度,因此,其專科培養模式一定要在順應相關人才市場變化的基礎之上作出相應的改革。
2 應用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現狀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正在歷經著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其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教育培養模式就必要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順應該種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之上作出一定的改革[1]。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的問題早就已經被各大高校乃至全社會廣泛關注,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之下,大學生尤其是一些高等專科的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就顯得更加的激烈,而其高等專科的教育處境也是十分的困難的。
3 應用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內容、目標以及解決的關鍵問題
3.1研究的內容
專科教育是一些高等教育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怎樣去培養人,以及培養什么樣的人,應該作為我們專科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改革的關注點和著力點,主要涉及到開設的課程的科學設計,實踐以及實訓類課程的比重的增加,專科師資專項的培養、上課的方式以及考核的方式的改革等等。
3.2研究的目標
根據我們國家相關高校改革總體的要求以及全社會的大環境需求,以全面提高相關學校教學的質量與管理的水平作為目標,培養道德良好、品質良好、業務素質高、專業能力強,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專科應用型的創新型人才[2]。
3.3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教育教學的質量作為我們高校生存之本和生命之源。專科的教育與普通的本科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但是卻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3]。因此,開展相關的創新研究,著力去解決專科生實踐和理論脫節,操作能力差以及思維呆板的問題,并在一定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以激發學生自身的創造力。
4 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專科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存在著去滿足多數人的同一教育,而去獲得效益和規模的問題。這種同一的教育體制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不但壓制了人們較為多元化的需要,而且同時也約束了相關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發展,使之不斷的僵化,從而缺乏相關的服務性和靈活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其學校辦學的效益與辦學的質量[4]。以下,我們主要就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展開相應的探討,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所示:
4.1辦學機制轉變滯后
之前,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沿襲了本科的培養模式,照部就搬,本科的辦學理念早已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學校只是一味的教學,而不關心學生畢業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學到的東西是否能學以致用[5]。當前,在素質教育的大潮下,應用基礎型大學的專科教育培養模式必須實現從傳統單一化轉向靈活多樣化,摒棄單一的教與學,而要實現教、學、用相結合。
4.2師資條件與培養模式改革要求不相適應
應用基礎型大學,不僅需要教師擁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做基礎,更需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雙師型”教師。但事與愿違,在師生比例失調的背景下,教學與科研雙重任務的壓力下,以“雙師型”為標準來評判每位教師,是不公平的。
4.3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學生大學期間要學什么,怎么學,這就涉及到一個課程體系的問題。課程體系是否合理,就成了重中之重[6]。在側重于教與學的辦學機制影響下,單一的課程體系或者是偽科學的課程體系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的改革。
4.4教材建設停滯不前
目前,大學專科教育教材的來源一種是在借用一些本科同類教材基礎之上通過刪減而成的,另一種則是通過一些教師聯合編寫成的。這些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都過分的去強調相關知識系統性,對于理論部分的設置過于偏重,而應用技能卻比較的偏輕,并沒有體現出所需的技能和相關知識的模塊的組合,而且教學的內容也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其職業的特征并不是非常的明顯,并沒有達到大學專科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標培養的要求[7]。同時,其教材的更新與開發還受到統編的深刻影響,不但周期比較長,而且其學校也不注意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使得學校教學的內容與教材建設并不能及時的去反應一些最新的知識和科技,使得科技與知識的含量不高,不適應高新技術與知識經濟的發展需要。
4.5技能培養的實效性較差
首先,其實訓的條件并不能滿足相關辦學的需求。通過相關調查得知,在一些大學專科學校當中,相關的應用儀器設備都比較缺乏,而且有的已經老化,該開設的實驗室也不能定期的開放,使得一些實驗課程不斷推后或取消,即使是能夠進行開設的相關的實訓課,其學生操作的機會也是非常的少的,從而使得其試驗或者是技能的訓練課變成觀摩課,因此很難達到崗位培養的相關目標。還有就是,其校內的實驗室或者是實訓的車間與國外有著天壤之別。其次其實訓教學并沒有真正的得到落實。在我們教學組織的實施當中,普遍采用實踐課和理論課分階段、分課時上的傳統的做法,并沒有同步的進行。而所謂的技能訓練大都也都是以計算機的培訓為主的,當然還有少量的實驗性課程。最后,一些校外實訓的基地和學校聯合并不是非常的緊密。多數專業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的時候一般都是從事一般體力勞動,并沒有按照教學的要求去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訓練,其學生在現場觀摩較多,但真刀實槍干的少。
5 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培養模式的構建
5.1轉變辦學機制,明確辦學定位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轉變機制,明確辦學定位是每一所應用基礎型大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5.2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要以課程為載體,教學內容要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要求不僅要知道“是什么”和“為什么”,還需要“怎么做”和“怎么樣做的更好”。
5.3建立一支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
應用基礎型大學要培養應用基礎型人才,教師隊伍建設要放在重要而又突出的地位。而“雙師型”教師正式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5.4加大教材建設力度
為適應應用基礎型大學的發展,推動專科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大應用基礎型教材建設勢在必行。因此要鼓勵優秀教師積極從事適用應用基礎型專科教育教材的編寫工作。
5.5逐步的構建實踐教學的體系
我們都知道,大學專科教育的應用性與職業性,決定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的理論是實踐密切的結合。而其實踐教學就是使其學生加深對一些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獲得包括一些職業道德以及職業技能的相關從業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由于一些大學專科教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具有實踐性,使其在辦學的過程中過分依賴于理論教學而忽視甚至歧視實踐教學,從而建立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在這種體系當中,要采取和企業行業部門相連合的形式,加大我們實踐教學改革的力度,改變那種僅僅在實驗室驗證結論的實踐,在相關企業從事一些簡單的一般性勞動的實習,單純的去將計算機和英語等級的考試成績作為去衡量其學生將來所需職業從業的能力水平的弊端,不斷的去豐富與改進相關實驗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技能考核等相關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去構建一種仿真或者是實地的職業訓練環境與具體的技術工藝訓練的過程的技能訓練模擬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去促進一些基本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職業實踐的技能和綜合的職業能力有機的結合,并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通過技能鑒定和綜合能力的考核去取得相關技術或者綜合能力的等級證書。
當前,要以《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實施為契機,積極研究探討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教育培養模式的工作才不會停滯。
結束語:
總而言之,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教育培養模式作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的類型,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可以說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與支持,這主要涉及到了應用型的師資、實驗教師隊伍以及相關的社會保障機制等等。
首先,其應用型師資是根本。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應該立足于應用型辦學進行定位,不能以“高”(高學歷、高職稱和高學位)為標準,而應該去重視引進一批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同時,還要要重視去加強其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對于大部分的教師來說,不但沒有實際工作的經驗,而且對于一些對企業的環境也不是非常的熟悉,這種教師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是很難培養出具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是非常重視其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的,在他們國家,博士畢業之后,必須要在企業工作滿5年之后,才有資格去應聘相關應用科技大學教師的職位,因此,該種做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鑒的。
再者,高素質的實驗教學隊伍是關鍵。上面有提到,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是十分的重視實驗教師的培養的,其實驗教師與理論教師比例接近于0.9∶1,而在我國的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教師的配備嚴重的不足。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對相關實驗教師的重視度不夠。為此,相關的教育部門與學校應該在一些基本的政策之上給予一定的扶持,以承認其實驗人員教師的資格,還要發給相關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對于一些特別優秀的實驗師,可以評聘為相當于正教授實驗崗位的職稱。此外,相關學校還要有計劃和有針對性地去提升其實驗教師的學歷結構以及相關業務水平,并且選派一些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實驗教師去國內外開展進修,攻讀學位,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去提高他們教學的水平與能力。
最后,政府的支持才是保證。相關政府與教育部門也應該為其國家應用型的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把應用型院校當作一種類型,加以指導和培育,在相關人事管理、經費預算以及項目立項等方面要予以大力的支持,其教學質量的評估,以及對學校考核的力度也應該體現出應用型特點,而且其指標的體系也需要與其他類型高校區別開來。只有這樣,其應用基礎型大學專科教育的院校才能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互動,與企業的發展共贏,與不同類型的人才同發展和共生存。只有這樣,才可以探索出一套符合國家高校改革要求的專科生培養模式,打好學生的專業基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出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保成,張錫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黃河科技學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黃河科技大學學報. 2009(04)
[2]陳新民,周朝成,任條娟,金勁彪. 深化教學改革 推進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轉型——全國民辦普通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綜述[J]. 中國大學教學. 2009(05)
[3]樊繼軒.論“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對民辦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 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06)
[4]杜洪琳.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以專業為載體的綜合改革——成都師范學院的探索[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5(07)
[5]陳輝,曹玉.美國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長處與不足——以匹茲堡大學iSchool研究生培養為例[J]. 繼續教育研究. 2016(04)
[6]朱春曉,李秀海,王明爽.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 2016(01)
[7]劉曉文,陳國鐵,林平,陳曼英.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