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縣充分結合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山區水利特點,根據小型農田水利量多面廣的現狀,積極探索小型水利設施自主建設、民主管理、良性運行的建管新體制,采取了切實可行的多種管理模式。
首先,明確管理機制。依照工程屬性,對小型水利工程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小(Ⅰ)、小(Ⅱ)型水庫、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小型灌排渠、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及量測水設施等配套建筑物,明確由工程所在地鄉鎮負責管理,小型水閘、塘壩、堰閘、機井、水池及裝機功率小于1000千瓦的泵站(市級管理的除外)由工程所在地行政村負責管理,以國家投資為主修建的鄉鎮集中供水工程,明確由縣人民政府授權水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出資人權利,進行資產的處置和監管,工程所在地鄉鎮負責日常管理。
其次,建立管護體系。一是對跨鄉鎮受益的大中型水利設施,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二是跨村受益的公益性中小型水利設施,由各鄉鎮委托水利管理站、用水者協會管理,三是對于聯戶受益、企業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采取承包、租賃的形式進行合同性管理,形成了主體明確、分級管理、層層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系。
第三,落實經費。一是政府買單,縣政府每年安排小農水后期管護經費近300萬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用于水利工程管護。二是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對小型水利基礎設施管護資金的投入,設立專戶,做到專款專用。三是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作為全縣小型水利基礎設施管護專項資金,并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四是各鄉鎮按照每年中央、省市縣財政投入養護資金總額的百分比予以配套,用于轄區內小型水利工程管護。
第四,建立考核機制。小型水利設施管護納入鄉鎮,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出臺監督考核辦法,考核分級進行,縣政府每年對各鄉鎮,轄區內小型水利設施管護進行專項考核,鄉鎮對各村小型水利設施管護進行專項考核,對不履行小型水利設施管護職責或履行不到位的單位和管護人員,由本級人民政府、上級小型水利設施管護領導小組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管護對象給予經濟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單位和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2016年夏季持續大暴雨,金溪縣境內小型水利工程眾多,一直處高水位運行,良好的管護體系確保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充分發揮了其蓄水、灌溉和調洪等作用,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文由江西省金溪縣財政局楊阿三、吳雅琴提供)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