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為明
(漳州市人民醫院,福建363000)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遠端進展期胃癌療效比較
蔡為明
(漳州市人民醫院,福建363000)
目的分析比較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遠端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方法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該院確診的65例遠端進展期胃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實施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對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并發癥及近期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清掃淋巴結數目及住院費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5.00%(8/32),較觀察組的9.09%(3/33)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年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遠端進展期胃癌效果優于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可明顯改善手術各項指標,減少并發癥發生,近期療效顯著。
胃腫瘤/外科學;腹腔鏡檢查;手術后并發癥;手術后期間
胃癌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其具有病死率高、發病率高等臨床特點,目前已位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的首位[1],對患者生命及健康均造成巨大的威脅。臨床根據患者病程將胃癌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及晚期胃癌。其中進展期胃癌是指癌組織已經侵入患者漿膜層及胃壁肌層,此階段患者臨床癥狀相對明顯,大多表現為上腹疼痛加重、惡心、食欲下降、乏力等,大多數患者越早積極采取有效治療,其治療康復概率越高[2]。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以區域淋巴結清除或病灶擴大切除的胃癌根治術為主。近年來,隨著腹腔鏡的興起及快速發展,其憑借創傷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廣受患者及醫生青睞,目前已有逐漸取代開腹手術的趨勢[3]。但由于胃結構的復雜性,目前關于進展期胃癌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報道較少,且尚存在爭議[4-5]。基于此,本研究對65例遠端進展期胃癌患者分組給予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并對兩組療效及安全性展開對比。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確診的65例遠端進展期胃癌患者,納入標準:首次對原發病灶實施手術治療者;經病理及手術確診為胃腺癌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存在其他惡性腫瘤者;實施急診手術者;術前接受化療、放療者。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審,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34~65歲,平均(49.21±3.46)歲;TNM分期:ⅠB期10例,Ⅱ期16例,Ⅲ期6例;合并內科疾病:糖尿病3例,高血壓3例,肥胖癥2例;腫瘤部位:賁門11例,胃體10例,胃竇11例;分化程度:高8例,中13例,低11例。觀察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33~66歲,平均(49.83±3.54)歲;TNM分期:ⅠB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7例;合并內科疾病:糖尿病3例,高血壓2例,肥胖癥2例;腫瘤部位:賁門10例,胃體10例,胃竇13例;分化程度:高9例,中14例,低1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TNM分期、合并內科疾病、腫瘤部位等一般資料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措施如下: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取患者“人”字位,以5孔位操作法,常規檢查腹腔并建立氣腹,觀察患者腫瘤大小及部位,并判斷其是否存在遠處轉移。分離胃結腸韌帶,并將胃短血管及脾胃韌帶分離并離斷,將胃網膜右血管淋巴結清掃。選擇結腸中動脈為標志,并將橫結腸系膜前葉剝離至胰腺下緣,在胰腺下緣將腸系膜上靜脈暴露并分離,將腸系膜上靜脈淋巴結及幽門下淋巴結進行清掃。向頭側方將胃竇部牽拉,將胃十二指腸動脈進行解剖,選擇胃右動脈根部將幽門上淋巴結進行清掃并離斷。將胃體部往上提,將冠狀靜脈暴露,于基底部進行離斷及結扎。將胃左動脈、腹腔動脈干、肝總動脈裸化,繼而將肝總動脈淋巴結、胃左動脈淋巴結、腹腔干淋巴結進行清掃。將十二指腸韌帶打開,并充分暴露肝固有動脈,將肝十二指腸韌帶進行清掃。游離十二指腸球部至幽門下,長度約為2 cm。取上腹部正中為切口點,切口長度約為5 cm,將切口保護套置入,并進行游離。將小切口縫合后重建氣腹,對患者腹腔內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進行檢查,沖洗手術創面,并放置引流管置Winslow孔處,手術結束。對照組實施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具體措施如下: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取患者仰臥位,于上腹正中處做切口,長度20 cm左右,并逐層入腹,采取與觀察組相一致的吻合與游離方式。兩組手術操作均由相對固定的醫生組成并完成。
1.2.2觀察指標(1)手術相關指標:統計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費用、術后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清掃淋巴結數目。(2)并發癥:統計兩組術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腸梗阻、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發生率。(3)隨訪: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比較兩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患者手術相關指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32 33術中出血量(mL)54.68±17.78 48.34±16.02a手術時間(min)134.42±23.12 141.42±25.98a術后通氣時間(d)3.21±0.65 2.71±0.64b住院費用(萬元)2.64±0.53 2.79±0.56a術后住院時間(d)8.54±1.63 5.84±2.67b清掃淋巴結數目(枚)33.24±8.63 34.74±7.98a
2.1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清掃淋巴結數目及住院費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5.00%(8/32),較觀察組的9.09%(3/33)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3兩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比較術后對所有患者隨訪1年,對照組無瘤生存率為78.13%(25/32),總生存率為90.63%(29/32);觀察組無瘤生存率為84.85%(28/33),總生存率為93.94%(31/33)。觀察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自20世紀90年代腹腔鏡的興起以來,其憑借創傷較小、術后恢復快、對腹腔內臟器干擾小等優勢,逐漸被臨床應用于胃腸道腫瘤外科治療中[6]。胃癌淋巴轉移是影響進展期胃癌患者預后及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根治要求為淋巴結清掃應超過D2[7]。但由于胃解剖層面較復雜,且血管供應多,加之淋巴轉移的途徑繁多,造成實施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過程中因根治難度大、操作過程煩瑣等因素影響,而導致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8]。因此,在實施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前應嚴格把握患者的適應證,并遵循傳統開腹腫瘤根治的原則:(1)徹底清除淋巴結;(2)將病灶整塊切除;(3)按照非接觸原則及完全將腹腔內脫落的癌細胞進行消滅;(4)切緣距離腫瘤應超過5 cm[9-10]。其中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難點及關鍵點均在于淋巴結的清掃。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觀察組術后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實施開腹胃癌根治術的對照組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與開腹胃癌根治術相比,腹腔鏡可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及癥狀改善時間,有效減少了并發癥發生,加快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恢復。分析其原因為由于腸黏膜對缺氧及缺血存在較高的敏感性,而腹腔鏡手術中將氣腹壓力調節至11~13mmHg(1mmHg= 0.133kPa),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因氣腹壓過高而產生的呼吸、循環障礙,降低腸黏膜淤血性損傷程度,提高胃腸道的氧供及灌注能力,同時可減輕應激反應及炎性反應帶來的腸道損傷,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進而有利于患者早期進行下床活動,早期恢復腸道功能,縮短治療時間,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及心、肺等術后并發癥發生[11-12]。在術后1年隨訪中,觀察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短期療效顯著,其可達到與開腹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明顯的微創優勢,但關于其遠期療效及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隨訪研究。
綜上所述,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遠端進展期胃癌效果優于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可明顯改善手術各項指標,減少并發癥發生,近期療效顯著。
[1]李永良.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在進展期胃癌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4):26-28.
[2]帥曉明,高金波,劉興華,等.新輔助化療聯合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3):241-246.
[3]賈凱,馬晉峰,樊臣杰.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對遠端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2015,10(6):851-853.
[4]徐劍.腹腔鏡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近遠期療效觀察[J].微創醫學,2015,10(4):454-456.
[5]梁寒.局部進展期胃癌的合理淋巴結清掃范圍[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3):183-186.
[6]潤增慈,韓廣森,趙玉洲,等.胃癌根治術中解剖剪清掃No.12a組淋巴結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3):263-264.
[7]沙洪存,洪曉明,戴珍珍,等.腹腔鏡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無漿膜層侵犯的進展期胃癌[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10):737-739.
[8]華瑾,杜建軍,王安輝,等.腹腔鏡輔助與開腹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對比[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6):421-424.
[9]吳梅青,周旭坤,李平,等.新輔助化療聯合腹腔鏡輔助D2近端胃癌根治術治療近端進展期胃癌[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2):109-111.
[10]田君,姚學權,陳徹,等.進展期胃癌不同切除術式對輔助化療耐受性的影響[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4,6(2):88-92.
[11]王軼群.腹腔鏡輔助下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7):537-539.
[12]宋軍,樊瑞智,付海嘯,等.遠端進展期胃癌行腹腔鏡輔助D2根治術近期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4,34(11):807-80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32
B
1009-5519(2016)21-3342-03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