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其亭
(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 河南 鄭州 450001)
·經濟管理與改革發展·
部門和諧論主要研究內容及應用領域
左其亭
(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 河南 鄭州 450001)
本文在簡要介紹和諧論理論方法體系的基礎上,提出部門和諧論的概念;基于對目前我國部門管理的需要,構建部門和諧論的框架體系,并介紹其主要分支內容,包括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國土規劃、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林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經貿金融、安全穩定、國防建設等部門和諧論;并根據作者對部門和諧論的理解和對國家部門管理需求的分析,闡述部門和諧論的應用領域。通過這些應用領域的論述,來說明部門和諧論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前景。
和諧論 理論方法體系 部門和諧論 框架體系 應用領域
“和諧”一詞是21世紀初期一個很熱的詞,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可以遇到,比如,和諧社會、和諧城市、和諧團隊等。隨著而來的“和諧論”一詞也有很多應用,比如,語言和諧論、金融和諧論、經濟和諧論、產業和諧論、人水和諧論等。社會科學中經常遇到和諧問題,因此在社會科學中研究和諧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和諧論在社會科學領域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比如,從審美藝術角度研究和諧論美學[2],從消費系統均衡的角度研究消費和諧論的重要性和主要內容[3],從人類語言發展需求角度研究語言和諧論[4],從經濟學角度闡述社會保障和諧論基本理論及功能作用[5],從中國特色宗教與社會關系角度研究關系和諧論[6]。
盡管“和諧”、“和諧論”提的很多,但系統研究的不多,難以形成具有普適性的理論方法體系。筆者于2005年開始研究和諧問題,特別是從定量化角度開展研究,于2009年提出了和諧論的數學描述方法——和諧度方程[7],奠定了和諧論研究的數學基礎;于2012年出版了《和諧論:理論·方法·應用》專著[8],首次系統介紹了以和諧論量化研究為主要特色的和諧論理論方法體系;隨后又經過四年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研究,于2016年出版了第二版《和諧論:理論·方法·應用》專著[9],增加了相關內容的深入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闡釋了和諧論理論方法體系及應用實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仍有許多應用研究可以推廣,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對目前我國部門管理的需要,提出部門和諧論的框架。
筆者在文[9]中,把和諧論理論方法體系描述為: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諧”思想為基本指導思想,倡導“以和為貴、理性看待差異”的和諧思想,用和諧論五要素來定性描述和諧問題,用和諧度方程來定量刻畫和諧問題,度量和諧程度,用和諧分析數學方法來構筑和諧論量化研究的數學基礎,運用和諧平衡理論來尋找和諧問題的“平衡點”,采用和諧辨識、和諧評估、和諧調控方法對和諧問題進行量化研究[9]。和諧論理論方法體系包括四大塊內容。
(一)和諧論思想與理念。提倡以和諧的態度來處理各種關系,和諧思想是和諧論的基石。在和諧思想的指導下,形成自己一套具體的看待自然和社會的科學理念,包括主流觀點、主張、倡議、思路。為揭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和諧關系奠定意識形態的基礎。
(二)和諧論量化理論基礎。在錯綜復雜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和諧關系普遍存在且有時十分復雜,需要建立一套定量化研究方法。這是和諧論的重要理論基礎。具體內容包括:1.和諧論五要素。為了系統描述一個和諧問題,客觀上把五要素摸清楚就基本可以了。這五個要素分別是和諧參與者、和諧目標、和諧規則、和諧因素、和諧行為。2.和諧度方程。評估一個和諧問題的和諧程度時,必然要求定量化,為此提出了和諧度方程。這是和諧論量化研究的核心。和諧度方程簡單表達為HD=ai-bj。式中,HD為和諧度,表達和諧程度的指標,HD∈[-1,1]。HD值越大,和諧程度越高;a為統一度,表示和諧參與者按照和諧規則具有“相同目標”所占的比重。b為統一度,表示和諧參與者對照和諧規則和目標存在分歧情況所占的比重。a、b∈[0,1],且a+b≤1。i為和諧系數,反映和諧目標的滿足程度,i∈[0,1];j為不和諧系數,反映和諧參與者對存在分歧現象的重視程度,j∈[0,1]。3.和諧平衡理論。和諧平衡是和諧關系在一定條件下所呈現的一種相對靜止的平衡狀態。許多和諧關系的建立是基于尋找一種平衡狀態,可以通過和諧平衡模型來尋找其調控途徑。
(三)和諧論技術方法研究。在和諧論實際應用中需要使用比較具體的技術方法,這是和諧論研究的工具。具體包括:1.和諧辨識方法。通過和諧辨識方法的應用,可以定量反映出某一時刻各和諧方的主次和作用大小、不同影響因素的主次和作用大小,以及這種特征的時空變化規律,對系統認識和諧關系具有重要意義。2.和諧評估方法。通過和諧評估方法的應用,可以反映出總體和諧程度以及時空變化規律,為和諧問題評價、尋找和諧策略提供依據。3.和諧調控方法。通過和諧調控方法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問題的和諧度,使和諧問題達到最佳和諧狀態。
(四)應用實踐研究。和諧論理論方法已成功應用于水利、環境、社會科學等許多方面,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促進理論方法的深入研究。目前,這方面的應用還有待拓廣。其中,包括本文提出的部門和諧論,就是進一步向具體實際中拓展應用領域。
(一)部門和諧論的概念及框架體系
為了更進一步把和諧論推廣到不同領域,提出部門和諧論的概念和思路。部門和諧論是指,運用和諧論的思想、理念以及理論方法,研究國民經濟某一部門或某一領域和諧問題的應用分支學科。部門和諧論以和諧論的一般理論方法為自己的理論基礎,是和諧論應用于具體部門或領域形成的獨立分支。因此,既可以看成是和諧論理論方法的應用,也可以看成是和諧論體系中“應用實踐研究”的一部分。
具體來講,就是應用和諧論的思想與理念、量化理論基礎(和諧論五要素、和諧度方程、和諧平衡理論)、技術方法(和諧辨識、評估、調控方法)以及應用實踐經驗,研究國民經濟具體部門或領域的和諧問題。根據目前我國部門管理現狀,可以應用的部門或領域有: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國土規劃、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林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經貿金融、安全穩定、國防建設等。根據這一思路,構建了部門和諧論框架體系,如圖1。

圖1 各個部門和諧論框架體系示意圖
(二)部門和諧論主要研究內容
由于各部門所面對的對象不同,各自相對獨立,其工作內容、目標、思路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很難一一列舉其主要研究內容。但從共性的角度,可以大致把其研究內容劃分為三大部分。
1.和諧論思想和理念的應用。和諧論思想用作部門工作的指導思想,在處理各種關系時采用和諧思想和理念。比如,在處理人與人關系、人與團隊關系、區域與區域關系、人與自然關系、資源開發與保護、環境污染與保護等,都應采用和諧的態度,達到和諧共處、和諧發展。
2.和諧論理論方法的應用。和諧論理論方法為許多重大棘手關系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法論。現實工作中存在許多重大棘手關系問題需要采取有效途徑來解決。比如,人口不斷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對資源需求增加、對環境污染增加,但自然界可提供的資源量有限、受納污染的能力有限,這一重大矛盾如何解決?再比如,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圍不斷擴張,但可利用耕地受到紅線保護,如果解決這一矛盾?再比如,畜牧業發展與草地載蓄量有限之間的矛盾,不同部門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以及與國土用地有限之間的矛盾,農業多種作物協調發展需求與不同區域盲目耕作之間的矛盾,國防建設、經濟建設、國際關系不協調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眾多矛盾的解決,需要一套科學的定量化理論方法,正好和諧論理論方法適應這一需求,是和諧論理論方法的用武之地。
3.和諧論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推廣。一方面,在部門工作中積累和諧論應用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把和諧論已有的理論和經驗推廣到部門工作中,促進該部門和諧論分支學科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豐富部門和諧論內容,也不斷促進相關部門工作的進步。
(一)資源利用和諧論
人類生存和發展必然要開發利用資源。許多資源(水、空氣、生物等)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甚至是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此外,人類發展又必須借助一些資源,如水能、風能、礦產等。然而,由于自然界有其本身的發展規律。人類在開發利用資源的過程中,必然會對資源產生影響甚至是破壞。如果人類開發利用超過自然界可承受的極限,就會帶來自然界破壞(如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態環境惡化)。因此,人類必須限制自己的行為,保障資源利用與保護協調,促進和諧發展。因此,研究資源利用和諧論十分必要,也非常急迫。
資源利用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資源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諧關系;2.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及效率評價;3.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問題;4.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協調與綜合效益評估;5.資源開發與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協調;6.多種資源優化分配與科學利用保障體系;7.資源一體化綜合管理方式與管理體制。
(二)環境保護和諧論
環境問題是全世界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環境保護是21世紀人類發展的主旋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因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自然界一定程度上的破壞,反過來又影響人類自身。人類必須主動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護好人類的生存環境。這本身就是和諧的思想,因此提出環境保護和諧論非常重要。
環境保護工作內容非常廣泛,綜合性強,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環境保護和諧論涉及環境保護的方方面面,其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環境保護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資源適度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平衡;3.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和諧平衡;4.保護環境與保障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和諧關系;5.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的協調;6.工程建設、土地開發、城市建設等與環境保護的協調;7.環境保護的政府主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機制;8.環境保護政策法律制度;9.環境保護行政、法律、經濟、技術、宣傳等多途徑綜合與協調。
(三)城市建設和諧論
城市是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人口密度大,行政管理、工業和商業、住宅以及服務業比較齊全和集中的地區。城市化是人類發展的趨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化率越大,帶來的城市問題(如供水、交通、環境)也愈加嚴重。為了避免因城市發展帶來的問題,必須協調方方面面的工作,促進城市和諧發展。因此,城市建設中需要貫徹和諧思想,需要廣泛引用和諧論理論方法。
城市建設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城市規劃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城市適宜規模與資源環境約束關系;3.資源合理利用、環境有效保護條件下的城市發展規模確定;4.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綠色發展模式;5.城市文化傳承與生態文明建設;6.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7.城市水資源優化配置與調度;8.城市抗災與安全保障;9.城市體系規劃與重大基礎設施網絡配置;10.和諧城市建設與評估。
(四)國土規劃和諧論
國土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或地區編制中、長期發展計劃的重要依據。國土規劃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土地、水、礦產、森林、草地、海洋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以及勞動力、人才、信息、物質財富、資金、技術等經濟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提出國土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措施,以支撐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因此,國土規劃引用和諧論思想和理論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國土規劃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國土資源開發規模與布局;2.國土資源綜合利用與優化配置;3.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戰略;4.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協調問題;5.國土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空間匹配格局;6.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土規劃;7.國土資源的綜合評價及開發效益評估;8.國土整治和環境保護;9.國土開發整治關鍵指標(如可供水量、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率、防洪標準、耕地保有面積、耕地灌溉面積、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沙漠化防治面積、鹽堿化治理面積、森林覆蓋率、城市化率等)確定。
(五)農業發展和諧論
農業是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支撐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現代農業發展受生命科學、高新技術等的推動作用而快速發展。同時,農業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嚴重問題。在當今和未來應特別重視發展高科技農業,發展與保護協調,農業用地與生態植被用地協調,農業用水與生態用水協調,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農業發展和諧論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發展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農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農業灌區規劃與規模確定;3.種植農業與生態農業協調;4.農業用水與生態用水協調;5.現代農業建設與運行模式(綠色農業、物理農業、休閑農業、工廠化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立體農業、訂單農業、精準農業等);6.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協調;7.國家糧食安全與城鄉協調發展;8.新農村建設與農業和諧發展。
(六)工業發展和諧論
工業是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然而,工業發展需要消耗資源,容易帶來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在快速發展工業的同時,需要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協調工業發展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促進工業可持續發展。
工業發展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工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工業結構與布局優化調整;3.工業運行模式與優化;4.污染嚴重工業區位選擇;5.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
(七)林業發展和諧論
林業是一個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按照廣義農業的概念,其是農業的一部分。林業的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持續經營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林業發展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林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林業生態平衡戰略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3.林業發展保護適宜規模;4.林業社會經濟與生態綜合效益評估與生態補償機制;5.林區生態作用及生態林區建設;6.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及森林資源安全;7.植被恢復與森林質量優化;8.城鄉綠化及綠色通道建設;9.林木種植—采伐—保護綜合管理體系。
(八)畜牧業發展和諧論
畜牧業是一個利用畜禽或野生動物,通過人工飼養、繁殖,以取得肉、蛋、奶、毛、皮和藥材等畜產品的生產部門。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也是廣義農業的一部分,與種植業并列為農業生產的兩大支柱。然而,飼料是畜牧業的基礎,只有解決好飼料問題,才能保障畜牧業發展。同時,有些畜禽養殖還對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所以,畜牧業發展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必須因地制宜,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畜牧業發展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畜牧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生態平衡戰略與畜牧業發展規劃;3.草場載畜量與養殖規模;4.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市場有效供應能力協調關系;5.畜群結構優化與控制;6.草原綜合效益評估與生態補償機制;7.草地資源保護及資源安全;8.城郊畜牧業發展與副食品基地建設;9.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與綠色畜牧業生產;10.畜牧業綜合管理與安全保障體系。
(九)經貿金融和諧論
包括經濟、貿易、金融,是與經濟學有關的行業總稱。經濟、貿易、金融是現代社會中非常重要和活躍的領域。經濟學中既有博弈,也有協作,總體需要保持經濟、貿易、金融市場平穩、協調發展。
經貿金融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經濟、貿易、金融規則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自然和社會資源配置與經濟分析;3.經濟危機與穩定;4.貿易規則與模式;5.貿易平穩與失衡;6.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市場建設;7.金融組織體系、穩定制度和調控機制。
(十)安全穩定和諧論
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生產的重要保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復雜化、多元化,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必須以和諧的思想化解社會矛盾,防范各種不安全因素,扎實做好安全穩定工作。
安全穩定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安全穩定戰略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安全穩定風險預警與防范;3.安全穩定因素識別和風險管理;4.社會矛盾處置與和諧穩定;5.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施工安全、生產安全、校園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等監管與事故快速處置;6.和諧社會法律保障與法制建設。
(十一)國防建設和諧論
為了國家安全利益而進行的國防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是國防建設的重要任務。主要包括武裝力量建設,邊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設,國防工業建設,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后備力量建設等,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規劃、系統建設。同時,國防建設應與經濟社會、社會發展、國際關系、科技進步協調、融合、和諧發展。
國防建設和諧論主要應用領域包括:1.國防建設頂層設計與和諧發展;2.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4.軍民深度融合協同發展;5.國防建設體制機制與政策法規體系;6.海洋開發和海上維權;7.國防建設與國際關系。
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基于對和諧論理論方法體系的解讀,從推廣和諧論的應用領域視角,提出了部門和諧論的概念和思路,并構建了部門和諧論的框架體系,進而分別闡述了其可能應用領域。分析認為,和諧論思想和理念、和諧論理論方法、和諧論實踐經驗均可以推廣應用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城市建設、國土規劃、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林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經貿金融、安全穩定、國防建設等部門,對指導各部門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本文僅僅是第一次提出部門和諧論的思考,還沒有深入進行研究,期待更進一步的應用和研究。
[1]左其亭,馬軍霞.和諧論——一種新的研究社會科學的理論方法[J].社科縱橫,2010,25(3):8-10.
[2]周紀文.和諧論美學中的美育思想[J].汕頭大學學報,2005(6).
[3]文啟湘,冉凈斐.消費和諧論:面向科學發展觀的消費理論[J].經濟學家,2005(02):26-32.
[4]馮廣藝.語言和諧論[J].修辭學習,2006(02):14-17.
[5]許德專.經濟學視角中的社會保障和諧論[J].中國市場,2007(40):106-107.
[6]沈桂萍.中國特色宗教與社會關系和諧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69-73.
[7]左其亭.和諧論的數學描述方法及應用[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7(4):129-133.
[8]左其亭著.和諧論:理論·方法·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9]左其亭著.和諧論:理論·方法·應用(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C03
A
1007-9106(2016)11-0042-05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ZD2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9183);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32102310528)。
左其亭,(1967—),男,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