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是搞好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本文中對國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開發管理,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國企改革;人才;開發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041-01
國企改革是大勢所趨,人才的開發管理必須先改。要改變傳統的“人才”的界定,真正認識、培養、選拔和管理好現代意義上的企業人才,促進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推進企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建立與國有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機制,國有企業才能面向市場著力轉換經營機制。我們在人才開發管理上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做一些新的嘗試。
一、不拘一格識人才
人與人不同,花有幾樣紅。只要有一副好眼光,各種各樣的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又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絕大多數人而言,人都是長處和短處的結合體,或擅長思考把握全局性長遠性的問題,或擅長處理具體性的問題,或擅長創造性思維,或擅長兢兢業業按部就班,或擅長交際,或擅長寫作,或擅長管理,或擅長辦事……不可盡述。
具體到企業而言,首先應當明確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只有最適合企業的人對企業而言才是真正的人才。譬如需要一個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人,而卻找來一個擅長處理具體問題的人,很明顯就是一個錯誤;同理需要一個擅長協調處理關系的,卻找來一個只能堅持原則按部就班工作的……很明顯,他們都不是適合企業的人才,而與他們本身的才能無關。
孔子有云: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很明顯,人才雖多,要找到合適的卻也不容易,往往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自己的喜好,偏錯過了不少千里良駒。“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人才,或狂放不羈,或謹小慎微,或圓滑世故,或兢兢業業,或瘋瘋癲癲,或深邃沉思,或大辯如納,或口若懸河……“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古今又有幾人真正做到了呢?誰做到了,誰就一定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二、允許犯錯識真才
《三國》中諸葛亮錯用馬謖被人詬病。其實這對企業如何用好人才實際上有極好的啟發意義。馬謖者,與戰國趙括類似,紙上談兵,缺乏足夠的實戰歷練,而不能將實踐與理論很好的結合起來,故而方有“街亭之失”、“長平之敗”。企業用人也是如此,需逐步在實踐中加擔子,并允許一兩次犯錯的機會(前提是做好相應的準備),只有這樣能在豐富實戰中通過檢驗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馬謖缺少的并不是理論,而是歷練,而恰恰孔明又太過優秀所以不能容忍別人失誤,馬謖沒有成為重要人才,其過全在孔明。
人才,無不是在實戰中不斷總結、改進、歷練出來的,在不影響大局情況下的一兩次小失誤,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對于一個真正的人才而言,失誤過后的成長方才更有價值,而企業能否擁有這種人才成長后的價值完全取決于自己。企業,要有敢于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為有能力的人一兩次失誤買單的能力,讓有能力的人逐步挑大梁就是最好的投資。“常格不破,大才難得。”我們的習總書記也說過“人才政策方面手腳還要放開一些”,就是要破除人才政策壁壘,尊重人才個性差異,還英雄以本色,給人才以通道。
三、合理激勵留人才
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有一個自下而上的層級需求理論: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很明顯,不同層次或者說是不同種類的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作為企業只有在恰當的時候針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激勵方式才能達到最大的預期。對于更需要金錢的,以金錢激勵;更需要安全感的,以安全感激勵;更需要權力的,以權力激勵;更需要展示自我的,以相應的尊重激勵……
而恰恰在成熟的企業里,規章制度十分復雜,甚至層級結構十分森嚴,故而在人才激勵反應上靈活度往往較一般新型企業要更遲鈍一些。故而能否在堅持原則前提下盡量增加靈活度,甚至打破一些不必要的條條框框都是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
四、適當競爭活人才
但凡生存能力強大的企業,都必然有相應的人才支撐,只有保持企業人才最持久的活力,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最好的保障。一個沒有活力,失去了競爭意識的企業是無法長久生存的。本質上,企業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活力,保持人才的不斷競爭流動或許是不二之法。
人才競爭流動大致分為企業內外及內部競爭流動。內外流動是打破封閉環境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當然也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而內部競爭流動大約包括上下及平行兩個方面,這種內部流動方式成為外部流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補充,唯能者居之,能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最大程度上激發內部潛力,防止員工思想僵化的重要激勵方法。而在這個人才不斷流動的過程之中,企業需要做的僅僅是創造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和評價體系。
五、揚長避短用人才
正如前面所言,人才大多具有明顯的偏性。這就要求企業在實際使用之時要盡量想盡辦法發揮其長處而避其短處,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盡用其才,達到價值的最大化。
企業根本上就是搭建一個平臺,而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綜合效力,企業的根本能力實際上就是如何使用好各類人才的能力。韓非子有云:上君盡人之智,中君盡人之力,下君盡己之能。孟子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呂氏春秋》有云:明主者,非遍見萬物也,而明于人主之所執也……皆此類也。
企業之要,首在得人。“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國有企業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新的歷史時期,機遇與挑戰同在,要最大化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探索用現代化企業制度和市場競爭選才任能,將優秀人才充實到國有企業中來,施展人才“智慧”,不斷推進國有企業各項事業奮勇向前。
參考文獻:
[1]諶新民.新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李霞(1986-),女,漢,四川資中,工程師職稱,本科,成都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