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統局,國民政府的情報特務機關。抗日戰爭期間軍統局在收集情報、反諜工作、鋤奸活動發揮了其特有的意義。
關鍵詞:抗日戰爭;軍統
中圖分類號:K2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097-01
軍統局,國民政府的情報特務機關。軍統局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更多是其所從事的暗殺活動,也是因為暗殺活動更增添了其神秘性與恐怖性。抗日戰爭期間軍統局在收集情報、反諜工作、鋤奸活動中奉獻了“一己之力”,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軍統的來歷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以加強國家統一,為日后全面抗戰做準備,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黨”,在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十三太保”的策劃下,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有人稱蘭衣社),1932年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一九三七年底,力行社特務處,與特工總部(1927年成立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合并,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局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下轄二處,第一處負責黨務,第二處則負責情報,并直接向委員長蔣中正負責。力行社特務處編為該局第二處。軍統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1946年,由毛人鳳繼任。
二、抗日戰爭中關于軍統的事例
(一)蘇浙別動隊。
七七事變爆發后,日本擺出了咄咄逼人的侵華態勢。戴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組建了特務部隊:“蘇浙別動隊”。這支由特工、黑幫等組成的雜牌軍,在淞滬戰場上成了一條看不見的戰線。蘇浙別動隊在諜報工作和掩護主力部隊撤離中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上海是中國經濟的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擁有發展軍工生產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是遠東的國際經濟中心之一。“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后,中國志在必保,日本是志在必得。中日之間高層次的間諜斗爭,在戴笠與日方一流特工高手南本實隆少將之間展開了。戴笠除了指揮蘇浙別動部隊的戰事外,還設法收集敵方情報,并派了一些可靠的部屬前往正規部隊充當聯絡員,以隨時掌握部隊及戰爭情況,向蔣介石回報。[1]204-205
10月下旬,日寇大量增兵。“蘇浙別動隊”第四支隊奉命掩護正規部隊由閘北撤往蘇州河南岸。該隊全體人員本著“不怕死”的精神,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由于他們都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當正規軍撤退之后,第四支隊的2000余人幾乎全部陣亡。[2]205
11月上旬,正規部隊奉命大撤退。第五支隊及第二、三支隊的部分隊員,奉命配合正規部隊固守南市,以掩護主力部隊往浙皖邊境撤退。接到命令后,戴笠即令諜報組織和周偉龍送去命令,讓陶一珊部效仿“八百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壯舉,固守南市,沒有他的命令,決不許撤退。蘇浙別動隊堅守南市掩護大部隊撤出南市的當時,日寇就開始用飛機、大炮開始向南市猛烈轟炸。整個南市地區終日硝煙彌漫。烈焰騰空。[3]205-206
(二)誅殺內奸(黃浚案)。
七七事變后全民族抗戰逐步展開,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也出現了很多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通敵賣國。軍統在懲處漢奸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37年8月5日,蔣介石親自主持,召開盧溝橋事變以來最機密的一次最高軍事會議。會議決定:貫徹“制敵先機”戰略,在日軍發動上海戰役以前,向日軍主動進攻,先行殲滅在上海的日軍海軍陸戰隊,封鎖江陰要塞,攔截江陰上游各港口和江面上的日軍艦艇與商船,確保南京、武漢等大城市的安全。
會后,各部門加緊行動,準備加強江陰一帶的軍事力量,破壞江陰一帶長江水面的艦路標志,在江面通道立即布置沉船使之堵塞,并布設密集水雷。
可就在命令尚未開始執行之際,8月6日、7日,重慶、宜昌、武漢、九江、南京等各港口的日本軍艦、商船,均全部開足馬力駛往長江下游,沖過江陰要塞;各港口城市的日本僑民也突然停止一切工作,隨商船逃離。兩天中,沖過江陰要塞的日本軍艦、商船大約有30艘,國民黨海軍僅扣留了兩艘日本小商船。
8月25日,最高軍事會議又制定了一項絕密計劃:蔣介石要親自前往上海,作抗戰軍事部署,考慮到英國駐華大使漢閣森也將因事前往上海,白崇禧即在會議上建議,蔣介石的車隨漢閣森大使的車一起到上海,因為漢閣森的車上有英國國旗,日軍不會對英國使館的車采取什么行動,蔣介石同意了這一安排。
但第二天,漢閣森大使乘轎車沿嘉定路行駛時,兩架日本飛機凌空而至,對準他乘坐的小車扔下幾顆炸彈,小轎車被燒毀,漢閣森大使身負重傷。命大的蔣介石,因臨時有事,未能成行,躲過此劫。
事不過三日,8月30日,蔣介石計劃在中央軍校“總理紀念周”上發表講話。儀式尚未開始,有人卻發現校園里出現了兩名可疑人員,遂向蔣匯報,蔣立即取消演講,叫來戴笠。
幾經周折,嫌疑人就被揪來了。他叫黃浚,時任行政機要秘書兼最高軍事會議記錄員。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歸國后,長期在北洋政府中供職。北洋軍閥垮臺后,參加國民黨,一路攀升至現職。他與日本駐南京領事館領事須磨是大學同學。他兒子也在日本留學,回國后在外交部工作。黃浚平時生活腐化,揮霍無度,其經濟來源可疑。
據此,戴笠下令對黃浚父子進行日夜監視,發現黃浚經常獨自一人常去的地方是南京新街口一家外國人開的咖啡店。一個星期剛過,終于找出了真想。
于是黃浚一案中的所有日本間諜,全部被騙請到黃浚家作客,待到他們如約前往,等待他們的是軍統特務的鐐銬。至此,黃浚一案所牽涉到的日本間諜被一網打擊。[4]264—265
軍統,一個神秘、恐怖、陰險的角色,隨著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的終結而淡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1][2][3][4]:楊暉 編著:《軍統魔王:戴笠》,團結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簡介:肖勇(1989.01-),男,漢族,廣東普寧人,中學歷史教師/中學二級教師,本科,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慈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