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論是跨文化交際中具有十分影響力的理論,它針對不同文化概括出衡量的標準。日本社會是一個十分守規矩的社會,這一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那么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日本社會的具有較高的集體主義傾向,高不確定性規避,較高權力距離以及男性化的文化模式,對其社會造成了有利的和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日本社會;文化模式;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60-01
一、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論
霍夫斯泰德是最早嘗試通過數據收集分析來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的,他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問卷調查從而總結出了五個衡量文化價值觀的維度,分別是: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是衡量個人行為取向的一種維度。通常,集體主義文化強調團體,合作,共同利益,和諧,傳統,公共利益和保全面子。個人主義的文化強調個人權力和義務,提出自我意見,隱私,自由,創新和自我表達。
(二)不確定性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高不確定性規避的文化會努力為人們提供穩定性從而避免不確定性和分歧,比如通過建立正式的社會禮儀,對非常規的意見和行為采取不容忍的態度,強調一致性,抵抗改變。為了避免不確定性,他們很愿意去制定一些成文的規則,計劃,制度,傳統禮制,儀式和建立社會行為交流的禮儀。相反的,低不確定性規避的文化,他們會更容易地區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對不尋常的行為現象傾向于接受,不會被不同的意見和人感到威脅。他們鼓勵創舉,不喜歡社會等級。他們更加愿意去冒險,更靈活,認為生活中規矩越少越好。
(三)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權力距離是指不同文化視角下的權力弱勢群體對于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的認可程度。高權力距離文化下的人們認為,權力和權威是生活中的現實現象。高權力距離的社會等級十分普遍,不平等現象也被制度化。低權力距離的文化中,是以法律,慣例和日常行為為導向,從而使的權力的區別越小越好。這些社會的人們不能容忍社會等級的不平等,即使是相對下層的人們也會認為上級社會的人們和他們并無不同,同樣的,擁有權力的人們也會盡力表現出親民的形象。
(四)女性化與男性化(femininity\masculinity)。在性別的態度上,女性化和男性化的維度來衡量,主要是看某一文化當中代表男性的品質如競爭性,獨斷性更多,還是女性的品質如謙虛、關愛他人更多,以及對男性女性社會功能的界定。
(五)長期取向與短期取向(long-and short-term orientation)。這一維度指的是,某一文化中的社會成員對于延遲其物質、精神、情感、社會需求的滿足所能接受的程度。
二、規矩的日本社會
談到日本人,我們都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日本人的禮貌,見面會畢恭畢敬鞠躬,尤其是日本人對于長輩和上司,一定會九十度鞠躬致禮。日本人的守規矩體現在方方面面,日常生活如排隊,交通;日本的經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一個經典的說法就是“格子里的日本人”。
三、分析
按照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首先從第一點說起,日本社會是一個以集體主義為維度的文化模式。日本人在公眾場合會充分考慮到整個人群的整體感受和利益,以此為出發點,因此日本人會在公眾場合避免高聲說話以免打擾到他人,日本人會在公眾場合悄悄接電話,同時對他人持以抱歉的態度;日本人甚至在電車上讀報紙的時候將報紙折進去一半,這也是充分考慮到身邊人的做法;日本良好的交通狀況,絲毫不會引起堵車。種種跡象表明,日本社會文化是一個以集體主義維度作為行為取向的文化模式。
第二個維度是不確定性規避,日本社會是一個高不確定性規避的社會。日本人建造的房屋是十分結實和絕對抗震的,這也體現出日本高度的對于災難的規避和不確定性的規避。日本經濟當中也體現了高不確定性規避的特點,日本有著高水平的工人,這就是緣于日本工人的工作流程是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有一種說法是,你讓一個日本工人擰螺絲三下,他絕不會多一下或少一下。
第三個文化維度是權力距離。日本社會社會階層分明,人們對上司長輩或地位更高的人有天然的敬畏,表現為,局長說的事情要絕對服從。日本的職場是十分典型的階層分明。還有就是在地位高的人面前,地位低的人必須要九十度鞠躬表現出順從。
第四個文化維度是女性化和男性化。日本社會是一個典型的男性化社會,這一點表現也是十分明顯的。男性在日本社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能,表現是,在酒席期間,都是女性來分料理、斟酒。相對日本的男性來說,日本女性在職場上地位會低很多,重要的工作和升職機會很多都是男性在承擔。很多女性在結婚生子后就會成為家庭主婦。這些都是日本社會男性化的表現。
最后一個維度表現不明顯,故不在此分析。
四、文化模式對日本的影響
按照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維度理論,日本社會整體表現出了,較高的集體主義傾向,高不確定性規避,較高的權力距離以及男性化的文化模式,那么這些模式給日本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首先,日本社會高度的程式化,日本經濟也表現出較高的水平,這也緣于日本工人的守規矩。但也帶來了日本人拒絕改變的特點。
日本較高的不確定性規避,使得日本人做任何事都要有最大的預測性準備,這也使得日本經濟方面的發展。最大的預測能避免很多方面的風險。
日本較高的男性主義文化傾向,使得人們會形成“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的共同價值觀,促成了人們渴望成功的期望。
較高的權力距離使得日本社會的人們努力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財富。這在一方面也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經濟發展。
日本社會較高的集體主義傾向,也致使日本人能夠和諧合作,達到一致性決策,這也非常有利于日本社會的經濟發展。但是也使得日本社會缺少一些活力。
較高的集體主義傾向,高不確定性規避,較高權力距離以及男性化的文化模式為日本社會帶來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樣的文化模式也為日本社會帶來了一些不利之處,那就是近些年來,日本經濟遲滯,缺少活力。
除此之外,日本社會化格子化不好的一面造成心胸狹窄,思想僵化,這也早就了日本即使經濟上大有作為,但在政治上始終得不到話語權,國際政治外交上屢遭尷尬和絕境。這也在另一方面可以解釋為什么日本始終不能夠對侵華戰爭的歷史正確對待以及承認錯誤,而且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人思維上承接之前的禮儀和傳統,不能夠做出改變,已經成為一種程式。
參考文獻:
[1]Samovar,Larry A.,Richard E.Porter and Edwin R.McDaniel.跨文化交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葛文潮.“格子里的日本人”上海采風月刊 11(2007):14.
[3]何京.“在日本感受和諧交通”域外掠影 3(2008):39.
[4]彭湛峰.“日本人打手機禮儀”.中國社會報.2007-6-11.
[5]桑宏圖.“文化對國際創業的影響——基于美日德在華創業的比較研究.” Diss.吉林大學,2013.
[6]嚴圣禾.“日本家庭教育:守規矩重于學知識”文獻薈萃 5-6(2011):87
作者簡介:薛燕(1990-),女,漢族,山西人,研究生在讀,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