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C程序設計語言(以下簡稱C語言)是一門通用計算機編程語言,應用十分廣泛。但對于初學者,掌握起來較為困難。本文采用“口訣記憶法”,分四個步驟對C語言中的知識點進行編寫串聯,嘗試將抽象的知識點趣味化,從而提升學習者學習興趣,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
關鍵詞:記憶法;C程序設計語言;口訣記憶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90-01
計算機C語言具有設計特性、高效性、可移植性、靈活性、強大的功能等優勢,學好C語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但由于初學者缺少先驗知識,該課程學習難度大,知識掌握較困難。本文采用“口訣記憶法”,將一些較為復雜和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編寫串聯,對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發生,提供了一種較好的選擇。
該課程新增知識點較少,教材內容變化不大,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如圖1),即可完成編寫過程,后續只需在教材章節的基礎上對知識點上進行細化。
一、分析環節
分析環節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是對學習者的分析,第二是對知識點的分析。分析學習者應該著重分析學習者的一般特征、入門能力和學習風格。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以前的學習成績記錄、直接向學生提問、與學生交談、與教師交談、標準化測試、教師自己出題等方式來了解教學對象的特征和入門能力[2]。學習風格可以選擇問卷或量表進行測量。在此基礎上,確定要進行記憶的重難點。教學者應重點關注那些理解力和思維能力較弱,但容易調動積極性的學習者,進行重點的教學輔導。
對于知識點的分析,一般應結合教材目錄、前人總結、課后習題、題庫試題等方面進行。以《第二章C程序設計的初步知識》[3]章節為例,首先借助教材對知識點進行初步細分。由目錄可知,該章節包括“簡單的C語言程序的格式”、“標識符、常量和變量”、“數據類型”、“算術表達式”、“賦值表達式”、“自加、自減運算符和逗號運算符”等小節。其次是對每小節具體知識點進行分析,教材一般都提供了課后習題,這些習題是專家教師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學者可以將其中一部分作為要點暫時列出。最后在結合對學習者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要點知識,即編寫知識點。
二、選擇記憶方式
對于編寫知識點,可以采用口訣記憶可以選擇諧音、簡化、對偶和綜合等方式進行編寫。諧音記憶就是把需要記憶的教學難點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起來,采用押韻、聯想等方式進行記憶;簡化是將復雜的知識點,突出重點后進行選擇性的簡化;對偶是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效果,但一般情況下在記憶法中,較難達到完整的對偶,只要求字數大概一致即可;綜合的方式是指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將幾種方式結合運用(如表1所示)。初步完成編寫的記憶法往往較為粗陋,還會存在混淆概念或知識點的可能,教學者需要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同時最好配有口訣的解析說明,方便學習者理解記憶,避免產生歧義。
三、學習者參與編寫
對編寫的口訣而言,學習者參與編寫,可以發揮群體智慧,逐步完善其解釋和記憶功能。對學習者自身而言,積極參與會提高學習效果[2]。對教學者而言,可以減輕教學者編寫負擔。教學者可以定期組織學習者展示上交記憶法成果。
四、評價反饋與修改
評價反饋與修改在整個記憶法的編寫過程中都在不斷進行,包括判斷學習者分析是否準確、對知識點的分析是否適當、對記憶方式是否有改進、對學習者學習和編寫過程及結果是否有效。在此過程中,記錄調查結果、原始口訣和改進口訣及其解釋說明、學習者學習表現等都會為評價過程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同時鼓勵并組織學習者對學習中的重難點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最后,教學者要把握謹慎修改,修改必須記錄說明的原則,逐步修改和完善記憶法。
參考文獻:
[1]普拉塔.C Primer Plus(第五版)中文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2]斯馬爾迪諾.教學技術與媒體[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C語言程序設計[M].2010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袁立方(1988-),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