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面設計中,設計者應從審美表現的層面上,對中國傳統吉祥圖形的解構與創新入手,結合時代對傳統吉祥圖形的寓意進行新的詮釋,充分展示具有極強的時代感和藝術感的傳統吉祥圖形的藝術魅力。立足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在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裝潢設計、招貼設計等平面設計形式中,將中國傳統吉祥圖形與平面設計進行創新結合,創作出既現代又不失傳統的設計作品。
關鍵詞:中國傳統吉祥圖形;解構與創新;民族個性;現代設計藝術
中圖分類號:J5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263-01
一、圖形的解構與創新
圖形中的“解構”,有分解的意思。指以一種自然物為基礎形,把它分解重新構造,解構后的形態,不是自然的形,或者沒有之前的功能,只是成為某種符號構成另外一種新的造型?!敖鈽嫛敝傅氖窃跇嬙煲环N新的思維中,要從若干個元素進行考慮,實際上就是使造型要素慢慢轉化成解構。比如在平面設計中,設計師對于中國元素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內容元素的提取上,如在格局上借鑒了傳統太極圖形的構成法則,并與現代手法的解構相結合,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本土設計,這便是藝術創作中解構藝術表現的典型范例。
所謂創新,我們單從字面來理解,創就是“創造”,新就是“新意”。簡單的說也就是發現且創造新東西。我們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比如說一塊布,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服飾出現,現代人雖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穿古代服飾,但經過改良的唐裝卻受到普遍的歡迎,這就是解構和創新的魅力所在。在平面設計中,常見有如下傳統圖形元素被設計師采用,如云紋、龍鳳、萬字、回字、太極、如意、四神、喜鵲、麒麟、蝙蝠、鯉魚、銅錢、壽字、陶俑、佛手及書法的筆畫等,設計者采用傳統圖形的目的是借助其古典文化含義,確立著自身的現代文化意義。
二、傳統吉祥圖形的解構與創新
傳統吉祥圖形的解構與創新,就是將傳統的吉祥圖形原形打散,重新組合,它借助了傳統圖形的原形,用現代圖形的形式美法則對原始形式進行再創造,構成一種新的意味的圖形。傳統吉祥圖形這種獨特的視覺語言表現形式,給大家創造了一個無拘無束的想象空間和創意來源。實際上解構的形式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裝飾紋飾中就已出現。在原始彩陶中的魚紋、葉紋、漢代染織紋樣、器具裝飾中都運用了這個方法。半坡魚形紋樣的演變,就是這個原理。它在人們的勞動實踐中演變,經過多次解構重組,最后形成等式的幾何狀紋樣,表達了人們當時的思想和情感。
中國的吉祥圖形注重傳統民俗文化,沒有時尚元素,這一點是我們在解構時需要注意的關鍵因素。我們通過吉祥圖形和現代設計結合的方法去打造新的吉祥圖形,以此來滿足人們各個方面的精神需求。下面我們結合不同的中國傳統吉祥圖形實例來一一分析。
(一)中國傳統十二生肖的解構與創新。
十二生肖是中國吉祥文化的一種,發展到今天,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吉祥物。每年到年初的時候都會有一些關于生肖的吉祥娛樂節目,如一年一次的春節晚會。除此以外,還有十二生肖的郵票發行,等等。生肖的吉祥觀念在人們意識中越來越強烈。在現在的十二生肖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到與現代生活非常貼近的具有創新之處的十二生肖。
(二)民間剪紙的解構與創新。
剪紙,又稱剪花、刻紙、窗花,是民間最為流行的一種傳統裝飾藝術。它以剪刀或者刻刀為工具,把紙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運用虛實相間的手法,刻畫內部線條花紋,通過虛與實的對比體現圖形。這些圖形為花、鳥、動物、人物等各種吉祥圖形。在民間節慶、風俗活動中作為禮花、燈彩等各種裝飾,營造出一派喜氣洋洋、吉慶歡樂的氣象。在設計創意中,如果我們能夠把現代圖形與傳統剪紙藝術相融合,就能賦予它全新的寓意,不僅繼承了傳統,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
(三)傳統吉祥文字的解構與創新。
我國的漢字歷史悠久,它以特有的民族風格屹立于世界文字之林。漢字經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字形上發生了不少變化,但漢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在使用它,古今漢字之間始終保持著的承繼關系。傳統的吉祥文字具有表意性和象征含義,給人以神奇感和微妙感。我們常見的吉祥文字有百福圖、百壽圖、雙喜、黃金萬兩等,還有以十二生肖構成的福字。它們的特點是在保留文字結構的基礎上,用物形代替字的筆畫,或在筆畫中加入形象,組成具有裝飾性的吉祥文字。
三、中國傳統吉祥圖形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平面設計是一種設計文化活動,它不僅以一種物質形態出現,同時又以隱性文化精神出現。平面設計專業包含了CI設計、書籍裝幀、包裝裝潢設計、廣告招貼等。
(一)CI設計。
CI設計,也稱企業整體形象設計,是將企業的理念、經營方針、生產、流通等企業經營的因素,從文化和傳播的角度,通過挖掘、歸納和整合,使其在社會信息傳播中形成有效的識別標識,從而使公眾產生認同感和價值觀,以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開發和設計的行為被稱為CI設計。CI設計是將企業信息完整地向企業內外及社會環境傳遞,并有效地產生影響的視覺設計形式。
(二)廣告招貼設計。
廣告招貼是廣告藝術中比較大眾化的一種形式,用來完成一定的宣傳鼓動任務,即為廣告、勸喻、教育等目的服務。中國傳統圖形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這種統一的,生動的,有韻律和節奏的審美感覺,在我國的招貼畫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特別是中國畫,也可巧妙地運用。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木版年畫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現代招貼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
四、結語
中國傳統圖形是中國文化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其形成和演變積淀了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資源。它不僅創造了浩如煙海的傳世圖形精品,同時也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圖形設計的哲學思想、構圖意蘊、構成法則、色彩學說等的完整的藝術理論體系。中國傳統圖形的理論與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遺產,為中外藝術設計界所重視。
參考文獻:
[1]董葵.設計方法基礎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2]丁悅.淺析平面設計中傳統圖形元素的解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1):57.
[3]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207.
作者簡介:胡亞蘭(1991.04-),女,漢族,湖北省,研究生,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