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便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的內心距離慢慢加大了,人際關系疏離淡化嚴重,親情友情愛情也受到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影響,日益的單薄冷漠變質,這些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獨。孤獨感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且與大學生密切相關,其影響對當代大學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有利于對改善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提出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有利于避免大學生受到這些不良影響,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關鍵詞】孤獨感;影響因素;大學生
一、孤獨感定義
孤獨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所提及,“孤獨”一詞起初是醫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是用來表達個體在人際交往、人際溝通、情感表達上的障礙。孤獨還是一種主觀上的孤立狀態,是普遍的對人產生困擾的心理障礙,且個體經常會感覺到與他人隔離、接觸不足而引起的未被認同的痛苦體驗。
二、大學生孤獨感影響因素
1.外在因素
(一)家庭環境
在孩子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家庭環境起著長久深遠的作用,父母的相處方式、家庭的整體氛圍、家庭結構的變化這些都是作為重要的家庭環境影響因素,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孤獨感。
(二)學校環境
學校是繼家庭之后的對人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個場所,而學校環境是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影響因素,學校環境不僅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適應和社會行為,例如,孤獨感,自尊,其他行為問題等。大學是集體、獨立的生活,大學生活環境不同于中學時期。
(三)社會及其他環境
社會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社會支持,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陳秀敏:處于困境時他人伸出的援助之手,獲得成功時,周圍人的贊許、鼓勵、認可等。
2.內在因素
(一)自我意識
進入大學之后,學生到了由不成熟向成熟轉化的時期,自我意識進一步加強,非常在意自己的獨特人格特征,從而發揮自我防御作用以保護自己,很多的大學生會以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所以一些時候干什么都常常我行我素,我行我素的結果可能就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失去了對別人的吸引力,使得其他同學遠離他,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孤獨。
(二)自我評價
人的自我評價與孤獨之間存在著固有的因果關系,如果一個人自我評價低,那么他就會害怕在正常的社會交往活動中遭到拒絕,因此就對社交活動避而遠之,久而久之,會產生自卑心理,進而陷入孤獨狀態。如果一個人自我評價過高,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在交往中表現為不尊重他人、抵觸他人的意見、固執己見、以自我為中心,這樣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導致人際關系疏離、不和諧,進一步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因此感到孤獨。孤獨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的自我評價。
(三)人際交往
人際關系不良、人際交往障礙可以說是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大學生處于個體發育的成熟期,此時的他們非??释c他人交往,大學是一個準社會群體的交際圈,在這里,學生試圖進行獨立的人際交往,也希望自己可以順利成功的交往,交往能力是大學生衡量自己必要能力的指標。
(四)情感障礙
人際交往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情緒情感成分,人際交往中的情緒情感障礙與人際孤獨有密切的關系,人際孤獨往往是由該類障礙而誘發的。
(五)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同樣影響人對孤獨的感知,英國心理學家??松J為,人格具有兩個極端:其一是外向,而二是內向。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的一般態度類型分為內傾型和外傾性兩大類,他認為:內向者重視個人主觀世界,精神往往會專注于個人的思想、觀點、情感和行為上;內向者喜歡沉思、內省,經常進行自我欣賞和陶醉,但是過度的將精神集中在自我世界容易引發孤獨感;內向的人孤僻、寡言、害羞、冷漠,適應環境困難;或常常缺乏自信,擔心自己所持的觀點不被他人認同或遭到拒絕,進而選擇緘默。如此,難免不會孤獨。
(六)自尊水平
自尊是自我意識中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Maslach指出,自尊是自我評價、定義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崔光成,姚齊和.對初中生孤獨感的影響因素及其應對方式比較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3):195-196.
[2]孟晉.533名大學生孤獨感狀況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10(2):113-116.
[3]馬蔚蔚.大學生孤獨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
[4]黃海.大學生孤獨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作者簡介:于姍姍(1991-)女,漢族,遼寧省朝陽市人,碩士,單位: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