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文君

2006年,國家“特崗計劃”啟動。
當年,貴州在赫章、沿河等偏遠貧困縣試點實施“特崗計劃”,并逐步在全省推開。
撐起鄉村教育一片天
從2006年首批招聘192名特崗教師開始,沿河自治縣基本每年都有特崗教師到偏遠鄉村學?;蚪虒W點任教。如今,沿河自治縣共有特崗教師2651人,為沿河自治縣偏遠地區義務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是2013年以前,部分鄉鎮特崗教師比重一度達到70%—80%?!毖睾幼灾慰h教育局負責特崗教師招聘工作的范科長說。
這種情況,在全省偏遠鄉村學校普遍存在。
據畢節市赫章縣教育局局長劉宗貴介紹,赫章縣現有教師8900余人,其中,特崗教師5700余名,而且大部分都成了所在學校教學、管理方面的骨干。
黔東南州雷山縣柳烏完全小學現有教師11人,其中,特崗教師5名。今年8月底轉正的特崗教師唐錄美畢業于貴州大學音樂系,是一個地道的苗家妹子。她能歌善舞,待人親和,很受學生歡迎?!疤评蠋煵粌H負責全校的音樂課,還擔任語文、數學等其他課程教學任務,同時也負責學校少先隊組織工作。因為認真負責,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都很喜歡她。”柳烏完全小學校長楊偉說,“特崗教師教學方法新,也更專業,工作能力普遍較強,承擔了學校很大一部分教學任務。”
2014年,貴陽市被國家列入“特崗計劃”實施范圍。
陳璐是2015年考入白云區牛場民族中學的特崗教師,主要負責全校三個年級共12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在牛場民族中學,因為少數民族學生較多,美術課除了一般教學任務外,還包括教授少數民族特色藝術課程,如簸箕畫、刺繡等。而這些是陳璐在大學里沒有學過的,陳璐就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一邊學一遍教,和學生在交流互助中共同提高。
如今,特崗教師已成為全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重要力量。
千方百計留人留心
按照國家規定,三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特崗教師將由地方教育部門接收,并轉為公辦教師。然而,并不是所有特崗教師最后都會留下來。
“從新手到熟手,一般要兩三年,成為骨干了,又走了,對學校影響還是不小。離開的主要是外地生源,沒有親人在身邊,覺得孤獨,就走了。”沿河自治縣教育局人事科范科長說,從沿河自治縣歷年特崗教師接轉的人數來看,流失率大約在10%左右。
這也是雷山縣柳烏完全小學校長楊偉憂愁的事。
“家在本縣的教師基本都能留下來,來自外縣的教師就不太穩定,有考回本縣任教的,也有辭職干其他工作的。”楊校長說,要讓特崗教師留下來,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幫助特他們找到歸屬感。
2009年,是全國首批特崗教師應該接轉的時間。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貴州省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編委辦等相關職能部門先后印發《貴州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設崗位教師管理辦法(試行)》《關于簡化考試程序公開招聘農村中小學音體美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意見》《省教育廳進一步加強特崗教師招管用轉的通知》等文件,對特崗教師的考核管理、待遇保障等進行規范,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特崗教師工作、生活上的關心關愛,在教師公租房安排、培訓進修、掛職鍛煉等優先安排特崗教師。
“除國家培訓外,我們還為特崗教師開設了專門培訓項目,通過送出去(送省會城市、省外優質培訓基地)等方式,為農村特崗教師提供更培訓機會,使他們盡快成長為學校的骨干力量。”貴州省教育廳教師培訓處一位工作人員說。
為了讓鄉村教師安心從教,做到留人更留心,貴州省爭取國家資金45.8億元,建設農村教師周轉房、公租房12.93萬套,優先保障特崗教師使用,惠及鄉村教師近20萬人。
“縣里給我們修了教師公寓作周轉房,學校教師一人一套,現在工作生活都很方便,在這里就像在自己家鄉一樣。”從黔東南州鎮遠縣來到畢節市赫章縣興發民族中心小學的特崗教師楊杰說,他已經在赫章安家了,現在只想著如何把學生教好,讓他們走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特崗計劃”實施以來,貴州省招聘了近9萬學子奔赴全省各地鄉村學校擔任特崗教師。他們學歷高,有朝氣、有活力、有思想,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對于改善農村教師學歷、年齡和學科結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笈貚徑處熞殉蔀閷W校教學和管理的骨干力量。省教育廳將繼續加強對特崗教師的關心關愛和培養培訓,為他們成長成才搭建平臺,促進特崗教師專業發展,讓他們在廣袤的農村學校安心從教、快樂從教。”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鳳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