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云峰 陳 風 高長征 田明玉 李 堅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無錫 214062)
?
替格瑞洛聯合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過云峰 陳 風 高長征 田明玉 李 堅1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無錫 214062)
目的 評價替格瑞洛聯合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以老年急診STE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阿司匹林+替羅非班治療41例納入對照組,聯合替格瑞洛治療58例納入實驗組,對比相關指標。結果 實驗組服藥后0.5、2、24 h、7 d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服藥后0.5 h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服藥前,服藥后2 h低于服藥后0.5 h,服藥后24 h低于服藥后2 h,服藥后7 d高于服藥后24 h(P<0.05);實驗組出血率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PCI術后1 w,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心絞痛發生率、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例次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老年急性STEMI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應用替格瑞洛聯合替羅非班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且不會增加嚴重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安全可靠。
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替格瑞洛;替羅非班
近年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的普及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死亡率得到初步控制。但是,PCI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方法,在接受再灌注治療時,約30%的STEMI患者梗死相關動脈開通并沒有帶來心肌組織微循環改善,出現“無復流”現象〔1〕。無復流具體發生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證實其與炎癥、遠端血栓等有關,與梗死延展、心室重塑、心功能不全、惡性心律失常密切相關,使患者近期與遠期死亡率明顯增加〔2〕。臨床對于急性STEMI行急診PCI的患者建議強化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替格瑞洛、替羅非班均為抗血小板藥物,但目前關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尚無明確定論。

1.2 方法 對照組:術前嚼服腸溶阿司匹林300 mg,靜脈應用替羅非班,0.4 U·kg-1·min-1,靜脈注射30 min,然后以0.1 U·kg-1·min-1速度維持靜脈滴注,微量泵持續泵入24~48 h。術后應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常規應用他汀類調脂藥、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替格瑞洛,頓服180 mg,此后每日早晚各80 mg維持量。
1.3 觀察指標〔4〕分別在入院即刻、服藥后0.5、2、24 h、7 d,經肘部靜脈抽取靜脈血4 ml,枸櫞酸鈉抗凝管保存,送實驗室檢測血小板聚集率。術后隨訪3個月,統計血小板減少癥、出血率、心血管事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情況 實驗組服藥后各時間點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隨用藥時間延長,血小板聚集率逐漸下降(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段血小板聚集率對比±s)
與實驗組相比:1)P<0.05;與服藥前相比:2)P<0.05;與服藥后0.5 h相比:3)P<0.05;與服藥后2 h相比:4)P<0.05;與服藥后24 h相比:5)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1 w左右LVEF和LVEDD的比較 PCI術后1 w時,觀察組LVEF〔(58.6±8.9)%〕顯著高于對照組〔(47.8±7.8)%〕,而LVEDD〔(51.2±5.1)mm〕顯著小于對照組〔(52.9±3.8)mm〕(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 實驗組出血率〔3例(5.2%),較微出血2例,嚴重出血1例〕與對照組〔3例(7.3%,較微出血2例,嚴重出血1例〕無統計學差異(χ2=0.194 1,P>0.05),實驗組心絞痛發生率〔1例(1.7%)〕、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例次率(0例/次)低于對照組〔心絞痛8例(19.5%),再發心梗1例(2.4%),嚴重心衰0例〕(P<0.05)。
PCI術后無復流是常見的嚴重并發癥,血管造影證實存在生物學機制。盡管無復流的具體發生機制尚未被完成闡明,但現有的資料證實,其可能與微血管堵塞、血栓碎片、細胞水腫、再灌注損傷、內皮功能障礙及微血管痙攣等因素有關,無復流危害極大,患者心肌損傷更嚴重,更易出現心衰等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風險明顯增加〔5~7〕。抗血小板治療是預防無復流的重要方法,但抗血小板治療本身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故當前治療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風險、獲益方面。
臨床上可供選擇的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P2Y12受體拮抗劑、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b抑制劑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果相對較弱,氯吡格雷無反應性達到15%~30%,基于抗血小板點反應多樣性的概念,近年來對于STEMI手術患者普遍采用強化抗血小板治療,提倡聯合用用藥。鹽酸替羅非班是一種糖蛋白Ⅱb/Ⅲb(GPⅡb/Ⅲb)受體拮抗劑,阻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抵抗血小板聚集;還可抑制血管收縮舒張冠脈血管,阻止血小板釋放氧自由基。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其可降低PCI術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8〕。
替格瑞洛是一種新型的抗血小板藥物,起效迅速,無需經肝代謝,不受基因多態性影響,但因抗血小板作用較強,用藥風險相對較高〔19〕。本次研究證實,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術,同時,使用替格瑞洛聯合替羅非班治療可快速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在控制安全劑量基礎上,不會增加出血并發癥發生風險〔10〕。
1 師樹田,聶紹平.歐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解析〔J〕.中國醫刊,2014;49(2):98-101.
2 王 仙,朱慧娟,胡 燕.抗血小板聚集新藥-替格瑞洛〔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11):12-9.
3 楊昭毅,向 倩,周 穎.新型抗血小板藥物替格瑞洛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5;22(2):235-40.
4 許 驥,華 琦,胡少東.替格瑞洛在老年STEMI患者急診PCI中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5;36(1):73-7.
5 李守凱,張愛萍,段玉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1):4783-4.
6 梁 欣,楊 蓉,蘇 斐,等.早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經急診介入治療后患者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35(12):1462-3.
7 楊躍進,楊進剛.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義解讀〔J〕.中國循環雜志,2012;27(5):399-400.
8 李 蕾,韓江莉,李海燕,等.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與血小板參數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2):916-20.
9 鄒軍鋒.瑞替普酶聯合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效果與安全性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10):1326-7,1330.
10 李安潔,蔣 智,梁青龍.等.術中及術后應用替羅非班在復雜冠狀動脈血管病變介入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研究〔J〕.貴州醫藥,2014;38(5):387-90.
〔2015-12-30修回〕
(編輯 袁左鳴)
1 無錫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陳 風(1967-),男,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治療研究。
過云峰(1976-),男,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研究。
R543.3
A
1005-9202(2016)19-475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