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趙帥英 呂 多 劉 歡 楊 寧 劉 丹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檢驗系,湖南 邵陽 422000)
?
老年肺結核患者抗結核治療后血清胱抑素C與尿酸水平的關系
劉 艷 趙帥英 呂 多 劉 歡 楊 寧 劉 丹1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檢驗系,湖南 邵陽 422000)
目的 了解老年肺結核(PTB)患者抗結核治療后血清胱抑素C(CysC)與血清尿酸(S-UA)水平的關系。方法 抽取空腹靜脈血3.0 ml,進行血清CysC及S-UA的檢測。結果 抗結核治療前實驗組、對照Ⅰ組、對照Ⅱ組的血清CysC和S-U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抗結核治療后血清CysC水平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P< 0.01),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比較差異亦具統計學意義(P< 0.05);抗結核治療后試驗組的S-U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P< 0.01),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的S-UA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血清CysC與S-UA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934,r=0.913,均P< 0.01)。結論 老年PTB患者抗結核治療后血清CysC濃度升高與S-UA具有良好的相關性。血清CysC可作為抗結核藥物早期腎損害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肺結核;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酸;早期腎損害
為了解老年肺結核(PTB)患者抗結核治療后血清胱抑素C(CysC)與血清尿酸(S-UA)水平變化的關系及其對評價抗結核藥物早期腎損害的臨床價值,本研究對200例抗結核治療的老年PTB患者、98例中青年PTB患者和10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血清CysC及S-UA的檢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篩選本院 2012年 1 月至 2014年 5 月入院治療的PTB患者。試驗組:200例老年PTB患者,男105例、女95例,年齡60~78(平均69)歲;對照Ⅰ組:98例中青年PTB患者,男 62例,女 38 例,年齡18~57(平均37.5)歲;對照Ⅱ組:100例健康體檢者,男52 例,女48例,年齡16~72(平均44)歲。試驗組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②痰結核桿菌檢查陽性;③無嚴重臟器疾病,治療前腎功能均正常,無痛風及高尿酸血癥。對照Ⅰ組入選標準參照②、③且滿足:18歲≤年齡<60歲。所有PTB患者診斷均按照新修訂的PTB診斷標準(WS288-2008)。
1.2 抗結核治療方案 抗結核治療方案均為初治標準方案(2HRZE/4HR,H:異煙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抗結核治療前均進行飲食宣教,囑咐其避免食用可明顯引起血尿酸增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骨髓、海味、魚蝦類、酒類、豌豆、菠菜等。
1.3 實驗室檢測 按照臨床常規方法,試驗組和對照Ⅰ組在抗結核治療前及治療后第6個月月末、對照Ⅱ組在體檢當日抽取空腹8~12 h晨間肘靜脈血3.0 ml,2 h內離心,分離血清。血清CysC采用增強免疫比濁法,S-UA采用氧化酶法。儀器為日本日立HITACHI 7600-020IS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質控物由 Randox公司提供,按臨床實驗室(SOP)操作規程進行。試劑及定標物均購自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ANOVA和多重比較,對t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法進行相關性分析。
2.1 各組血清CysC、S-UA檢測結果比較 治療前,試驗組和對照Ⅰ組、對照Ⅱ組血清Cys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對照Ⅰ組>對照Ⅱ組(P<0.01),治療前,試驗組和對照Ⅰ組、對照Ⅱ組比較S-UA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對照Ⅰ組>對照Ⅱ組(P< 0.01)。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CysC、S-UA檢測結果
與治療前比較: 1)P< 0.05,2)P< 0.01
2.2 PTB患者血清Cys C與S-UA水平相關性 Pearson相關分析表明:試驗組、對照Ⅰ組血清CysC與S-UA水平顯著正相關(r=0.934,r=0.913,均P<0.01)。
目前,國內PTB發病率有逐年升高趨勢,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結核病的流行高峰也逐漸向老齡人群轉移。對初治PTB進行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規范徹底的治療是目前控制結核病最重要的策略。老齡人群免疫力普遍下降,老年PTB患者重癥病例多、應用單一抗結核藥物療效差、藥物耐受性差、組織修復機制減退、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等特點使得結核病全程督導短程化療(DOTS)實施難度增大。
抗結核藥物的腎毒性及其他一些毒副作用始終讓臨床醫生感到棘手,它影響甚至決定著化療方案的完成情況與效果。研究表明,S-UA水平和早期腎功能損害獨立相關〔1〕。動態檢測S-UA水平的變化對結核病情、療效觀察和發現、治療并發癥,并指導抗結核藥物臨床運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2〕。研究發現PTB患者抗結核治療后S-UA濃度升高與α1-微小球蛋白(MG)、β2-MG、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四項聯合動態檢測可為抗結核藥物早期腎損害的預防及診斷提供更好的實驗室依據〔3〕。血清CysC是一種理想的反映腎功能損害的標志物,腎小球濾過率(GFR)早期輕微改變較Scr等更為準確和敏感〔4〕。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已于2004年批準血清CysC作為腎病診斷的標志物之一〔5〕,但目前血清CysC在反映抗結核藥物早期腎損害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
本研究數據表明,提示血清CysC、S-UA檢測對老年PTB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預測有指導意義,與血清S-UA相比,血清CysC敏感性較高、臨床適用性較好。但血清CysC的參考區間在不同性別、年齡、血尿酸水平的人群中存在差異,臨床應用時建立或選擇適宜的參考區間并控制其他混雜因素顯得尤為重要〔6,7〕。本研究中,抗結核治療前三組人群血清CysC水平總體并無差異性,分析可能與樣本間年齡、性別差異較小有關,是否還與地域性有關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同時,本研究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ysC與S-UA水平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PTB患者血清CysC和S-UA水平升高可能是腎臟功能受損害的真實反映,兩者均是反映PTB患者腎功能改變的敏感血清標志物。在老年PTB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和早期抗結核藥物腎功能損害獨立相關,血清CysC、S-UA的聯合動態監測更有利于抗結核藥物腎功能損害的早期診斷與發現、預防與治療。
1 何 森,陳曉平,蔣凌云,等.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早期腎功能損害的關系〔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10):658-61.
2 鄭 蘭,汪 潔,鐘 輝,等.吡嗪酰胺抗結核治療前后血尿酸水平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8):1-3.
3 劉 艷,劉 丹,朱 瑾,等.抗結核治療后血清α1-MG、β2-MG、Hs-CRP與UA水平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2):2021-3.
4 Sagheb MM,Namazi S,Geramizadeh B,etal.Serum cystatin C as a marker of renal 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normal serum creatinine〔J〕.Nephrourol Mon,2014;6(2):e15224.
5 Dieterle F,Sistare F,Goodsaid F,etal.Renal biomarker qualification submission:a dialog between the FDA-EMEA and Predictive Safety Testing Consortium〔J〕.Nature Biotech,2010;28(5):455-62.
6 林勇平,彭淑瑩,劉忠民,等.血清胱抑素C參考區間的建立及其應用〔J〕.廣東醫學,2012;33(13):1954-6.
7 Li DD,Zou MN,Hu X,etal.Reference intervals an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erum cystatin C level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J Clin Lab Anal,2012;26(2):49-54.
〔2015-03-14修回〕
(編輯 安冉冉/曹夢園)
湖南省2013年大學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資助(No.2013-578)
1 邵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劉 艷(1981-),女,碩士,講師,主管技師,主要從事醫學檢驗教學及實驗室研究。
R644
A
1005-9202(2016)19-482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