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蕾
摘 要: 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是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體現。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為此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現在語文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除此之外,語文寫作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比如在接受高等教育時要寫入黨申請書,在工作中寫工作總結報告等。因此,語文寫作是人們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作者面向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分析應該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 高中寫作 寫作興趣 因文而異
寫作教學一直是老師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教學活動。然而,很多高中生反應,面對寫作任務的時候,很容易產生畏懼與反抗心理。一些老師反應,寫作是最難教的一個語文科目。雖然現在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但是依然不能忽視分數對高中生的重要性。因為我國的高考仍然是大學與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而語文寫作在高考中所占分數比重較大,所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教學任務之一。下面筆者從用閱讀促進寫作、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因文而異三個方面談談如何開展提高高中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活動。
一、以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均強調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高中生的人生經歷較少,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學習上。這就導致他們能夠積累的寫作素材較少。因此,老師應該在寫作訓練中重視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這主要是因為,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素材,并開闊他們的眼界。我們常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可以把一些記憶比較深刻或者角度比較新穎的內容摘錄下來,并根據不同的內容分門別類地進行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把這些感受比較深刻的內容記錄下來,就可以隨時翻閱,防止在寫作的時候出現記憶不清、模糊應用的狀況。學生可以在每次閱讀之后,寫出讀后感,訓練寫作能力,也是短期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老師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學生的讀后感拘泥在一種固定的格式內,而是要讓學生有感而發,順暢地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
另外,學生在閱讀過程,會依據文本讀物,了解寫不同文體的文章時應該具有的結構。比如在議論文中,一般包括論點、論據與論證。學生在進行議論文寫作訓練的時候,會意識到要提出論點、佐以論據、實施論證。
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開展有效活動的前提條件。因此,老師在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我國高中語文寫作課堂一直存在“立意高”的問題,提倡學生寫作的中心思想要體現出寬容、原諒、熱愛學習等高尚的情操;除此之外,我國高中寫作訓練一直以命題作文的形式出現,即老師為學生擬定寫作題目與范圍,學生在某種框架中進行寫作。這就很容易讓學生對寫作產生反感、枯燥的心理,漸漸喪失寫作興趣,寫出來的內容比較空洞。因此,老師在作文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并將其引入寫作訓練。老師可以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寫作訓練聯系起來,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比如老師可以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開展調查,并依據調查結果進行寫作。學生在調查之后,會更深入地了解這個社會問題,在寫作過程中感覺到有東西可寫,而非空洞地表達寬容、理解等內容。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使得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都存在新意,改變“千篇一律”的局面。
三、因文而異
因文而異,是指老師應該根據不同文體的寫作要求,展開不同的教學活動。老師在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了解不同文章的寫作需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組織結構,雖然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是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在寫說明文的時候,學生必須注意做到實事求是,客觀描述說明事物。在記敘文中,首先要確定這篇文章的記敘順序應該采用順敘、插敘還是倒敘,然后找到文章的線索等。老師面對不同的寫作要求,要注意根據不同的文體的文章的寫作特點,確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總之,高中生的作文能力對于他們的學習、生活及未來接受高等教育與工作都有重要的影響。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對他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更是社會與時代對他們的要求。為了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能力,老師要注重開展語文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并積極主動地展開寫作活動;根據不同的文體展開不同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探索寫作的客觀規律。
參考文獻:
[1]朱秀全.從寫作和閱讀的關系看寫作對閱讀的影響[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