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商事登記又稱商業登記,是指為了設立、變更或終止商主體資格,由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登記機關審查,并將登記事項記載于登記薄的法律行為。我國目前的商事登記現狀呈現出一種零散無序、繁瑣冗雜的狀態。2013年,深圳和珠海開始實施改革商事登記的地方性法規,成為商事登記改革的試點。這次改革,包括主體資格和營業資格的分離、形式審查、創新企業監管等各個方面,對完善我國商事登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 商事登記 交易便捷 經營范圍 形式審查
作者簡介:羅金丹,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27
一、我國商事登記的現狀
商事登記又稱商業登記,是指為了設立、變更或終止商主體資格,由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登記主管機關審查,并將登記事項記載于登記薄的法律行為。商事登記行為是滲透著公法因素的私法行為,具有創設性、要式性和公法性。我國商事登記制度由于其產生于計劃經濟體制下,具有較強的管理性,從而與現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現出一種不協調的狀態。
(一)商事登記的對象和機關
我國實行強制登記原則,登記是商主體成立的必要條件,產生創設效力。我國的商事登記對象可以分為四類:公司法人、非公司企業法人、非法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每類登記對象均有相應的法規規制,因而登記法規、規章繁多,使登記顯得較為分散無序。
商事登記機關的登記模式在國外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一是以德國、韓國為代表的司法監督模式,即由地方法院登記。二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法院和行政機關模式,即一般商業登記由地方法院辦理,公司由行政機關登記。三是以英、美、澳、新加坡我國臺灣、澳門為代表的行政管理模式,即由行政機關登記。四是以荷蘭為代表的民間自治模式,即由專門注冊中心或商會登記。我國商事登記機關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即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法人登記條例》等,獨立行使登記管理權,并實行分級管理。
(二) 商事登記立法
商事登記的立法體例在國外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由商法典規定商事登記制度,如德國、韓國;二是由商事登記專門法規定商事登記制度,如法國;三是商法典與專門法相結合規定商事登記制度,如日本;四是由相關企業法規定(零散立法),如英美法系判例法國家。我國的商事登記立法更接近于第四種模式,但不同于英美法系國家,我國商事登記立法多元化、不統一、效力低,既存在著按責任形式劃分的商主體,也存在著按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商主體,且調整其商行為的法律法規效力級別最高為行政法規,至今仍不存在法律層面上的商事登記規定。
(三)商事登記的種類和程序
我國商事登記的種類分為設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和分支機構登記四類,登記事項繁多。如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公司的登記事項包括: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冊資本;公司類型;經營范圍;營業期間;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姓名和名稱。在2013年深圳的商事登記改革中,很重大的一項變化就是將刪去經營范圍的登記要求,經營資格與主體資格分離開來。這對于企業拓展業務,擴大市場,促進經濟更好地流通,產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也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精簡審批程序、增強企業自主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商事登記中,設立登記是最常見的登記類型。以公司設立登記為例,設立公司首先應當申請名稱的預先核準登記,預先核準的企業名稱保留期為六個月(網上申請為十天),在保留期間,不得用以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讓。其次,商主體向有關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登記機關對符合條件的予以受理。然后,由登記機關對登記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進行審查。第四,登記機關在法定期限內審核完畢,將結果書面通知申請人,核準發照。最后,登記機關應當將登記的有關事項進行公告,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讓公眾知曉。
(四) 商事登記的效力
由于我國目前采取強制登記制度,因此,在我國經登記,才能發生商主體設立、變更、終止的效力。
對第三人而言,有如下三種情況:一是應登記的事項在未履行登記或已履行登記但尚未公告時,不得以該事項對抗第三人,除非該事項已為第三人知悉,即第三人主觀上有惡意。二是應登記的事項已登記和公告后,該事項對第三人生效;但在公告后的一定期限內,對基于不可抗力之正當理由不知情的第三人不發生效力。這里的一定期限比較短暫,一般為15天左右,如《德國商法典》就規定該期限為15天。三是已登記的事項在公告發生差錯時,善意第三人根據已公告事實所為的法律行為依然有效。這是外觀主義原則的具體體現。這樣的規定一方面有利于確保公告的公信力,從而穩定交易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交易相對人快速獲取信息,把握商業機會,保障交易安全。
二、我國商事登記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我國由于歷史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在對商事登記的構建中帶有較濃的管理色彩,從而缺乏“經營自由”的理念。商法的精神是“營業自由”,商法的本位是“企業本位”,商事登記作為成立商主體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國目前的商事登記存在登記對象過于廣泛、立法體例分散低階、商事登記程序不完善、商事登記價值目標不平衡等問題,這極大地阻礙商業的發展。
我國商事登記的對象包括公司法人、非公司企業法人、非法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囊括了所有的商自然人、商法人和商合伙,類型繁多,且我國按照多重分類標準分別制定不同的登記法規規章。如此廣泛的登記對象不僅造成了企業巨大的登記成本,也增加了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不符合商法“快速便捷”的原則。同理,我國商事登記立法在法律層面未取得統一,目前最高效力位階仍為行政法規,這對統一我國市場,實現企業公平競爭不利。在商事登記程序上,一方面,我國商事登記事項繁多,前置審批許可耗時較長,注重設立程序而輕視注銷、變更程序等,也不利于我國企業的快速營利。本文在參考2013年深圳商事登記改革的基礎上,對上述三個問題提出簡要意見,期望促進商法基本精神更好地落實,進一步完善商事登記。
三、 我國商事登記的再構建
(一) 縮小商事登記的范圍
《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規定:商事主體登記事項包括:名稱;住所或經營場所;類型;負責人;出資總額;營業期限;投資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以及其出資額。從該規定中可知,商事登記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的分離,即將經營范圍排除在登記事項之外,給與企業更多的經營自由。從改革效果看,這是比較成功的做法。經營范圍的無限制性使得商主體有更多地自主選擇權,決定自己的業務領域與商品種類,這對于繁榮整個相關行業十分有利。筆者認為,除此之外,還應當進一步縮小商事登記范圍。具體而言是,對商自然人和商合伙,由于其承擔的責任形式是無限責任或無限連帶責任,因此,對其審查,可以采取形式審查的方式,方便迅速地辦理相關手續,使其能快速進入市場。但形式審查應當和相應的法律責任配套實施,比如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虛報資本等應承擔法律責任,從而確保市場秩序的穩定與安全。對于承擔有限責任的公司,其設立應當較為嚴格,可以繼續進行實質審查。此外,對于其他的一些申請材料,登記機關可以采取備案的方式而非登記的方式,由申請人自主決定是否備案,從而登記成本。
(二) 統一法律層面的商事登記立法
統一商事登記立法主要是為了提高商事登記的效力位階,以便形成一個統一、高效、公平的大市場。我國目前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法人登記條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等登記法規,法規規章數量較多但卻不統一,有些地方還出現了矛盾與沖突。筆者認為應當將相關法規規章進行整理,在法律層面制定一部統一的商事登記法,增強商事登記的效力。當然,統一商事登記立法并不意味著對所有的商主體都實行一樣的登記規則。在商事登記法中,可以按照不同商主體的特定性質做出不同的規定,在共性的基礎上允許例外存在,從而保證整個商事登記體系協調合理。
(三) 簡化和落實商事登記程序
商事登記的簡化主要針對過多的前置審批許可而言。據統計,有些地方的企業設立登記需要提交100多份申請材料,才能獲得核準設立。由于登記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雨綢繆的心態,企業創辦人或自然人往往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和文件,歷經大量的前置審批許可,這與我國簡政放權、建設服務政府的理念相違背。因此,筆者建議適當減少審批手續或者設立統一審批窗口,方便商主體的登記審批,也可以降低審批成本,節約審批時間。
在落實商事登記程序上,筆者建議嚴格落實注銷登記程序和變更登記程序,明確規定企業被吊銷或破產必須辦理相關注銷手續,企業相關登記事項變更必須辦理變更程序,以避免僵尸公司大量存在破壞市場交易安全、擾亂市場交易秩序。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商事登記變更不及時對交易相對人的利益造成損失。因此,在注重設立登記之時,必須要一并重視注銷登記和變更登記,以維護整個商事登記體系的完整性。
四、總結
商事登記是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商法中典型的滲透著公法因素的私法行為。我國現行商事登記應當盡量給與商主體自由經營權,保障商主體正當營利,逐步地減少對商主體各方面的管制,加強商事公示和政府服務職能,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真正地實現商法“企業本位”、“營業自由”的內在價值,實現交易便捷與交易安全的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鄒小琴.商事登記制度的屬性反思及制度重構.法學雜志.2014(1).
[2]朱慈蘊.我國商事登記立法的改革與完善.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6).
[3]黃愛學.我國商事登記制度的改革、創新與發展——評深圳和珠海商事登記立法.法治研究.2013(11).
[4]艾琳、王剛.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行政審批視角解析——兼評廣東省及深圳市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實踐.行政改革.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