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古人就有言在先:“貪欲之心不除,如飛蛾撲火,焚身方休。”吏治腐敗問題并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而是伴隨著國家誕生應運而生的一個問題,本文將從貪污案件的定義談起,對貪污案件的最新特征、偵查策略的綜合運用進行討論,并簡單介紹貪污案件偵查的新思路——網絡反腐。
關鍵詞 貪污案件 偵查 程序
作者簡介:王秀玲,甘肅政法學院公安分院治安教研室,助教。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416
貪污罪是具有極大社會危害性的犯罪,對社會在整體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重創,同時還影響到黨群關系,以及國家廉政建設損害政府公信力。切實做好反貪工作,不僅僅關系到國家公務人員的隊伍建設,更關系到社會的公平與整體的發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黨中央領導班子一直保持著反腐敗的堅決態度。因此一定要強化對貪污案件偵查的策略研究,以使反貪偵查工作的平穩進行。
一、貪污犯罪的概念
貪污賄賂犯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國有單位及其他有關個人或單位,違反國家廉政制度,貪污、挪用、私分公共財物等其他損害國家公務活動廉潔性、公正性,依法應收刑罰處罰的行為。2015年出臺的新刑法修正案(九)中對貪污賄賂犯罪相關條款進行了修改與完善,這其中包含對受賄罪量刑標準等方面的調整,使之更適合對新時期貪污犯罪的懲處。
二、貪污案件的新時期的特點
貪污案件在不用的大環境背景下表現出不同的特征,與原有的貪污案件相比,在新環境下有表現出新態勢新特征。
(一)發案率上升走勢明顯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所凸顯出來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貪污案件發案率也總體上呈現出上升的態勢。關于反腐黨中央常抓不懈,堅持“打老虎”、“拍蒼蠅”同步進行、從懲治預防兩個方面著手。從十八大召開至2014年5月查辦的縣處級以上公務人員多達1603人次,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40834件54249人,同比分別上升18.71%和22.57%。
(二)手段更加新穎,活動更加隱蔽
以往的貪污犯罪的手段以造假票據、修改賬目等手段為主。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現階段出現了新形式的貪污手段譬如招標、所有形式改革等,犯罪分子運用各種伎倆侵犯公有資產,更甚至利用股票等形式,徇私舞弊,中飽私囊。
(三)涉案人員級別向上層蔓延
在過去的時間里,職務犯罪有明顯的有底層向高層蔓延的傾向。有數據顯示,縣處級干部職務犯罪由1999到2002年的10354人,平均每年2588.5人,發展到為2012到2015年的31246,平均每年7811.5人。廳局級干部職務犯罪由1998到2002年的687人,平均每年172人,發展為 2012到2015年的1536人,平均每年384人。高官貪污犯罪也呈現出上揚的勢態。更是出現一批“大老虎”令人愕然。
(四)涉案金額驚人,影響極其惡劣
貪污案件的涉案金額一般比較大,近年來所曝光貪污案件犯罪分子貪污受賄成十萬上百萬的案件屢見不鮮,僅2016年一年我國各級檢察院查辦貪污賄賂、挪用公款100萬元以上案件多達4537件,同比上升23.16%。
(五) 跨國犯罪傾向明顯
傳統的貪污犯一般發生在我國境內,危害程度是相對有限,而新世紀以來有的貪污腐敗分子攜款潛逃,有的貪污腐敗分子將子女配偶安置于國外,更有甚者與境外金融機構勾結進行“洗錢”,引起世界的關注。
三、偵查策略在貪污案件偵查中的運用
(一)偵查策略在貪污案件偵查中的運用
1.偵查策略運用的意義:
在貪污案件偵查過程中依法運用偵查策略能夠推動案件偵查的進展,減小偵查阻力,大大提高偵查機關的工作效率。同時,合理的在法律規定范圍內運用偵查策略也對犯罪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2.偵查策略運用的原則:
(1)依法運用原則。偵查策略的運用一定要在法律所劃定的范疇內運用,不能違反相關的法律政策。同時,還必須依照法定的程序加以運用,按章程辦事。
(2)適時運用原則。偵查策略的運用應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時機,最恰當的策略運用。在偵查過程中遇到僵局時,適時地選擇恰當的策略可以推動案件偵查工作的進行。
(3)批示原則。在偵查過程中會需要進行采用某種偵查策略時,必須要向有關主管領導請示匯報,批準后方可采取偵查策略。偵查人員無權自行采取偵查策略,否則將違反《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二)查賬在貪污案件偵查中的運用
查賬是反貪部門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最長用的偵查手段,對突破案件、固定證據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查賬具體查什么:
我們偵查過程中查賬一般是盤點現金,核查銀行存款賬戶,核查應收應付賬款等往來科目,審查記賬憑證與原始票據,檢查收款收據存根。以發現和調查是否存在可疑線索,以此來搜集證據或補充證據鏈。
2.查賬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查賬把握“精、準、穩”。在貪污案件中偵查工作一般具有較復雜、難度大、工作量大的特點,在偵查查賬過程中這些特征更為明顯。因此,查賬中偵查人員一定要“把準脈”,盡可能的減少工作量,以節約司法資源。
(2)充分運用技術鑒定手段。查賬對專業要求較高,因此在查賬過程中需要擁有專業技術人進行鑒定。偵查機關需要將提取的物交由權威機構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專業的鑒定,以確保檢查結果的可信性與權威性。
(3)充分利用線索價值。在偵查工作當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案件的潛在信息價值,以一破百,各個擊破,破獲更多的貪污腐敗案件。
(三)偵查訊問在案件偵查中的運用
偵查訊問,在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這一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1.偵查訊問的任務:
偵查訊問實際上是偵查審訊人員與嫌疑人之間展開的一場心理戰,所以,在訊問過程中偵查人員必須提出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的問題,認識矛盾的兩點性與重點性的統一,抓住關鍵矛盾。在貪污案件的偵查中運用偵查訊問還要追查同案嫌疑人、發現其他犯罪活動或線索。
2.審訊的突破技巧:
在對案件的基本情況了解之后,偵查訊問人員有規劃的提出訊問計劃,形成策略體系,以應對偵訊過程中嫌疑人出現的各種阻礙偵查的行為。
(1)真情感化。偵查人員在偵訊過程中要從當事人的視角出發,考慮到犯罪分子內心的情感的變化,以真情實感來換取犯罪分子的信任,以配合調查,減少不必要的工作。
(2)運用語言技巧。偵查人員在偵訊過程中需要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外在行為表現,來判別犯罪嫌疑人的態度變化,適時地以恰當的語言表達對犯罪分子的態度,使偵訊工作順利進行。
(3)抓住漏洞。偵查人員在偵訊過程中要詳細記錄犯罪分子的表述,依據前后表述進行對比,發現表述中自相矛盾部分,以此作為突破口,進行偵查力求找到更多的與案件相關的線索。
(四)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對貪污案件偵查的作用
科學的運用“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化辦案一項基本要求,它的合理運用對排除無辜,確定犯罪嫌疑人,發現線索,查清事實,防止刑訊逼供,提高辦案效率,有著明顯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貪污案件的偵辦中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作用就更為顯著了。
四、貪污案件偵查策略新思路——網絡反腐
(一)全新的線索來源渠道
無論如何給網絡反腐下定義,網絡舉報的內涵始終被包含在內。網絡反腐最初也是以網絡舉報或者說網絡曝光的形式展示出來的,其現如今已經發展成為職務犯罪偵查部門獲取線索的重要陣地。在所做的調查研究中顯示,當受訪者被問及發現職務犯罪線索后傾向的舉報渠道時,僅23%的人愿意直接向相關部門舉報,77%的人更愿意在網上舉報或在網上曝光相關問題。
我們認為職務犯罪偵查部門應當把握網絡反腐的新形勢,開辟線索獲取的新渠道。通過對實踐部門、現有機制以及理論研究的考察,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拓具有網絡特色的線索渠道:
1.建立專門的網絡線索收集中心,集網絡線索的獲取、分析研判等功能為一體。這樣便可充分利用工作人員對地方情況的了解以及運用自身職業敏感性和專業知識及時對線索進行篩選研判。
2.布建網絡線索發現專員,這是指在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內部指派專業人員時刻關注民間網絡舉報中心、商業網站、論壇等網絡平臺有關本轄區內涉及職務犯罪線索的信息材料,并在需要的時候隱匿身份線上直接與相關人員進行互動了解情況,如回帖,取得信任后的交流等。
(二)外部監督提高效率的新作用
網絡反腐是公民主動履行憲法所賦予的監督權、批評權、檢舉權等政治權利最為集中的體現。除了針對職務犯罪本身,網絡反腐對職務犯罪偵查部門的工作也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監督作用。最典型的案例便是2012年8月的“微笑局長”,網絡輿論壓力的倒逼之下,2012年9月21日,陜西省紀委發表聲明:撤銷楊達才陜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隨后職偵部門介入調查楊達才案件。從網上曝光到線下撤職歷時不足一個月。
因此,面對網絡反腐的新形勢,職務犯罪偵查部門亟需加強的工作便是對網絡輿情的有效回應,對外建立輿情反應機制,對內建立輿情負責制,以高效、積極的態勢回應網民的訴求。
如今,貪污腐敗已經是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社會綜合癥”,這不僅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甚至引發個別國家政治危機。事實表明,貪污腐敗通過有效措施是可以加以控制的,我們應建長效機制加以防范打擊。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反腐倡廉政策措施,在這些雷厲風行的舉措中,我們可以明確煩人感受到黨中央反貪反腐的決心和勢在必行的堅定立場。然而,最好的辦法不是打擊,而是防范。我們需要健全防腐機制讓權力真正的做到在“陽光下運行”。
參考文獻:
[1]陳正云、文盛堂.貪污賄賂犯罪認定與偵查實務.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2]張輝、江海昌.反貪實戰全程指南.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
[3]趙煜.懲治貪污賄賂犯罪實務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陳昊哲.淺談貪污案件的偵查.法學之窗.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