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詞安 (江西)
九江新關關稅及銀錠淺議
羅詞安 (江西)
九江新關銀錠,史料稱之為:九江關銀、海關兩、關平兩、稅銀、寶銀。因海關及其用銀充滿 “洋味”,九江民間又賦于 “洋寶”之稱謂。它是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九江海關上解稅銀的制式銀錠 (彩頁2圖1)。由于 “九江新關”銀錠現存的資料匱乏,實物難尋,影響了對九江新關銀錠的深入研究。筆者通過查找圖書刊物、拍賣信息等資料,試圖對九江新關關稅及銀錠鑄造、種類等相關問題作一些剖析探討。
1858年6月,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簽定 《天津條約》,規定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潮州、淡水、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從此西方列強深入到了中國的內河,也踏進了江西九江這片物產富饒的土地。1858年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對海關問題作了兩點修改:一是海關任用洋員 “各口劃一辦理”;一是“任憑總理大臣邀請英人幫辦稅務”①。由此,外籍稅務司制便以條約的形式確立下來,并成為中國海關制度的核心。
九江關是內陸常關,設在鄱陽湖西岸,與大孤山隔水相望,是舟楫出入鄱陽湖必經咽喉,離湖口15公里,到九江45公里,陸路到九江僅20公里。從明代的九江鈔關,到清代前期的九江榷關,九江關的地位一直處于上升勢頭,至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已成為全國內陸第一大關,地位顯要。1861年10月,赫德前往長江,先后設立江漢關和九江海關。1863年1月1日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九江新關正式成立,為區別舊關,稱之為新關,開關征稅。九江海關稅務司署設在九江英租界內,正副稅務司職位一直為洋人把持,其中英國人處于壟斷地位。管轄范圍,1864年劃為上至湖北的武穴,下至江寧府 (江蘇南京)。根據1876年 《中英煙臺條約》,安徽省的蕪湖于1877年開埠、設關,九江海關的管轄范圍大為縮小。1883年又按總稅務司通告,重新劃分了當時全國19個海關各自管轄范圍,九江關管轄范圍為上至湖北田家鎮半壁山,下至安徽安慶。
九江新關開埠后,商品貿易呈上升趨勢。在1871-1926年50多年的進出口貿易中,九江口貿易總值在1871年為9828970海關兩,隨后突破千萬大關,到1919年增加到43614860海關兩,除了中間1883年和1884年的貿易總值跌破千萬大關外,其余年份都在千萬海關兩以上。
從海關征稅來看,九江關稅征收在1864年為629 186.869海關兩,以后逐漸下降,到1867年為418611.961海關兩。此后海關稅收不斷增加,1891年達到一個高峰1 156 354.463海關兩。這也正好說明了在19世紀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九江關進出口貿易以大宗土貨出口尤為興盛,是九江對外貿易的一個黃金期,進而帶來了海關稅收的穩步增加。之后又不斷下降,1927年降到694 541.738海關兩。這一狀況也跟九江對外貿易的狀況相吻合。自19世紀末開始到20世紀20年代,九江及江西的貿易尤其是土產品貿易正走下坡路,大宗土產品的市場為洋貨或其他商埠出口來的貨物所蠶食。1932年,九江海關稅收降到不足100萬海關兩。1864-1927年的64年間,九江海關僅關稅收入一項,約有5000萬海關兩②(表一)。

表一(單位:海關兩)
九江新關銀錠鑄造資料不詳。目前僅見 《九江歷代貨幣》記載,九江新關在征收進出口貿易稅時,先后委托九江府永昌順官銀號、裕寧銀錢局九江分號和官商合辦的同泰銀號等金融機構收存,并鑄造一定規格的銀錠。據民國時期的 《經濟旬刊》調查稱:“自前清辟九江為通商口岸后,即有永昌順官銀號,附設爐房,將所收關稅銀兩,鑄成二五色寶銀解京,交總理衙門照收,至光緒三十年 (1904),改匯交上海總稅務司。此外,有福成錢莊開爐,名曰景成爐房,又有恒昌錢莊開爐,名曰恒昌爐房,其銀色均為二八及二七不等。”是否還有其它銀爐鑄造九江關銀就無法知曉。而從實物只有永昌、同泰兩個銀號得到驗證。
我國近代的銀錠主要消耗在四個方面:一是作為工業原料或生產銀制飾品;二是向列強賠款外流;三是作為新式銀元的原料;四是民間視之財富儲存和窖藏。作為九江新關制式的上解稅銀,時間長達70多年,經歷清末的同治、光緒、宣統三朝以及中華民國,每年有數十萬兩,甚至一百余萬兩。但存世下來的實物為數極少,至今面世的不足20枚。筆者深感不解,這也是新關銀錠研究困難之所在,給新關銀錠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從現今所收集的實物資料來看,新關銀錠存有五十兩、五兩兩種規格:
一是五十兩大元寶。目前,有資料可循的6錠,其中 “九江新關光緒年月永昌銀號”5錠,“九江新關光緒年月同泰銀號”1錠 (彩頁2圖2)。錠面上方戳印銘文 “九江新關”字樣,右豎戳印 “光緒年月”字樣,左豎戳印 “永昌銀號”或 “同泰銀號”字樣。銀錠長約100、寬約60、高44mm,重量在1 860~1 883g之間。
二是五兩圓錠。圓錠,存世12枚。銘文有兩種格式:一為錠面中間戳印 “新關”和“光緒××年×月分”字樣,如 “新關光緒廿四年二月分”(圖3);二為錠面中間戳印 “新關”和 “宣統××年×月”字樣,如 “新關宣統元年正月”(圖4),圓錠直徑在40~45mm之間,重量在170~200g。
九江新關是否有十兩錠,值得商榷。從常理來看,鑄造十兩錠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目前沒有可靠實物佐證,也未有文獻記載。現在僅見的 “九江新關”十兩錠,是2010年北京華廈藏珍國際拍賣公司春拍上面世,錠面右上豎戳印 “九江”字樣,左下豎戳印 “新關”字樣,重量為316g。因戳印風格不符,不少專家認為是老錠新戳 (圖5)。此外,民國時期的九江新關錠未見實物,這也是一個不解之謎,還有待今后的探討。見表二:

表二(單位:g mm)

序號規格錠名九江新關光緒年月永昌銀號形狀3大元寶五十兩1 8 8 3 . 9 1 0 0 × 6 0《中國歷代貨幣大系·清民國銀錠銀元銅元卷》4九江新關光緒年月永昌銀號1 0 8 × 6 1大元寶重量1 8 1 7大元寶九江新關光緒年月永昌銀號1 8 6 0 1 0 0 × 6 2《新疆錢幣》2 0 0 8年第三期5《中國銀錠圖錄》不詳九江新關光緒年月同泰銀號6大元寶九江市政府網資料來源不詳7圓錠不詳8新關咸豐拾年四月圓錠《元寶圖錄》1 9 7新關光緒廿四年二月分徑4 1 9新關光緒廿四年二月分圓錠1 9 2 . 1徑4 1 . 4《中國銀錠圖錄》新關光緒三十年六月圓錠不詳1 9 0 1 0 2 0 1 0年嘉德秋拍1 1 1 8 0新關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分圓錠1 7 8徑4 1《元寶圖錄》1 2新關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分圓錠1 8 1五兩徑4 4《元寶圖錄》1 3新關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分1 8 6 . 1不詳2 0 1 3年北京誠軒春拍圓錠新關光緒三十四年拾月分1 8 7 1 4徑4 3圓錠《元寶圖錄》新關宣統元年正月圓錠2 0 1徑4 5 1 5圓錠1 8 8新關宣統元年貳月徑4 0新關宣統三年四月1 6圓錠1 7 1 7 4《元寶圖錄》徑4 3 2 0 0 4年嘉德秋拍《元寶圖錄》《元寶圖錄》
至于是否有其它類型的銀錠等問題,現在無從知曉和破解,還有待同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這里僅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注釋:
① ② 陳榮華等:《九江通商口岸史略》,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69頁。
③ 楊華履:《九江歷代貨幣》,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84、85頁。
(責任編輯 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