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婷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
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執行力情況調研
——以河南★★地區為例
周慧婷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摘要】了解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土地流轉政策的執行力情況,是下一步進行土地流轉政策改革、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依據。筆者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實地走訪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并從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與程序、流轉面積與流轉耕地特征、流轉后農民的收入與流轉土地的用途、流轉期限與合同的簽訂情況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土地流轉;執行力;調查報告
為了解當前農村土地政策的執行力狀況,筆者于2015年7月13日到9月1日在河南省某地進行了歷時近兩個月的調查。課題組對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試調查的反饋結果定稿,最終敲定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與問卷結構的安排。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以求客觀、全面的反映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執行力的現狀。筆者需求選取了15個行政村和5個自然村,每個村做25份調查問卷,共計500份。在調查中又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兩戶村民做深入的訪談。調查和訪談的對象主要是普通村民,也涉及少量的村干部。此外,調查組還要求調查人員對鄉鎮負責干部進行訪談,以從政策層面了解目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執行力背景。通過調查,課題組共回收有效問卷500 份、訪談記錄 2份、土地承包合同書2份。課題組在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后,將有效數據輸入專門制作的問卷統計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并得出統計結果。
從以上調查數字我們可以看到,河南省某地的土地流轉政策執行情況基本還是令人滿意的,下面筆者主要從農村耕地流轉的方式和程序、流轉面積與流轉耕地特征、流轉后農民的收入與流轉土地的用途、流轉期限與合同的簽訂情況四個方面進一步剖析其執行情況。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調查組對農民會選擇怎樣的流轉方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3.1%的人會選擇交由同村人耕種,65.4%的人會選擇交給親友耕種,22.1%的人會選擇托管,33.7%的人選擇交給種地大戶耕種,2.9%選擇讓從事畜牧業的人使用,僅0.96%選擇讓從事非農業者使用,還有1.9%選擇其他。這充分說明,農民還是比較熱衷于期限短、流轉面積少、流轉對象為熟人的傳統流轉方式。就流轉程序而言,流轉方式的不同在極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流轉程序的不同。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截止到2014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03億畝,比2013年增長18.3%,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0.4%。據河南該省農業廳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河南省流轉總面積3393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土地的34.8%。調研組可以通過政府統計的大數據,就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得到具體數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狀況。故而本次調研問卷設計者從政策的客體——農民角度出發,設計了“您家的土地有無流轉(包括轉入與轉出)”這一問題,以探究人數的比例情況。其中回答有流轉的有189人,占37.8%,沒有流轉的有311人,占62.2%。此比例與筆者搜集到的國家與河南省農村耕地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比重相差不大。
農村土地流轉是為了創新土地經營方式,便利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節省人力資本的投入,整合社會人力資源,以達到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流轉后有17.44%的農民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有69.77%的農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只有9.3%的農民認為土地流轉后生活基本不變,另有3.49%的農民認為生活質量下降。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實施后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農村土地流轉后絕大部分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質量得以改善。那么,農村土地流轉后其用途是什么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81.4%的人會使用流轉后的土地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有13.95%的人會發展畜牧業,還有4.65%的人會建廠等發展非農產業。
流轉期限的長短直接決定了種植流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對流轉土地的使用規劃與投入情況。根據調查我們發現,流轉合同的簽訂情況與流轉期限的長短呈正相關關系,流轉期限越長,流轉合同的簽訂也就越多。流轉合同簽訂情況更與土地流轉接受對象有直接關系,據我們調查,只要是單位接受流轉土地,都簽訂有流轉合同,而農戶個人承接流轉土地,絕大部分只是口頭協議。根據我們的調查,農村土地流轉中,只有36.54%的農戶簽有流轉合同,占63.46%的農戶是沒有簽訂流轉合同的。
作者簡介
周慧婷,1991年3月,女,漢族,河南省尉氏縣,碩士在讀,鄭州大學,研究方向為政府體制改革與創新。
**縣為農業大縣,農耕收入是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每戶可承包使用的耕地面積直接決定農耕收入的多少。在問及“您家平均每口人有多少畝地”的時候,有232人回答平均有1-2畝,占總調查人數的46.4%,所占比例最大;回答平均有2-3畝的有14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8.2%;回答平均有0-1畝的有83人,所占比例為16.6%;而所占比重最少的為3畝以上,占8.8%。“平均每畝地的年純收入為多少元”這個問題一共有311人作答,有71.7%的人回答自家耕地每畝的年純收入為800-1600元,有22.19%的人回答是1600-2400元,有5.14%的人回答是0-800元,還有0.96%的人回答是2400元以上。就所調查的平均情況而言,農耕收入能保證供給一個家庭最基本的消費支出,耕地為農民提供了保障功能。當問到“您對目前我國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了解嗎”,共有500人回答,回答非常了解的占8.4%,基本了解的人占68.8%,不了解的占22.8%。調查小組在調查的過程中對所占比例最大、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基本了解的人進行了進一步的問詢,這類人回答如是:只知道國家允許農村土地流轉,具體怎樣流轉就不知道了。通過對這二組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農民對目前我國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還是比較滿意的,同時也認為此政策的執行情況良好,此政策能滿足農民對耕地的需求,保障農民基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