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玉英
摘 要:如今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和機構越來越多,辦學的規模也漸漸變大,辦學的模式多樣化。中外合作辦學不僅彌補了中國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缺點,還引入了發達國家先進的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積累了很多經驗,對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際化背景;中外合作辦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0C-0024-02
學生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聽取學生的意見,從學生的建議中找到中外合作辦學的優點和缺點,并加以完善,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使學生更有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成長和進步,從而起到強化品牌建設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經過多年辦學實踐,中外合作辦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重視融合雙方的優勢專業,結合人才培養方法,把培養國際化綜合人才作為目標。二是在課程體系上,不僅保留了原來的課程體系長處,還結合了外國課程體系的長處加強自己的專業。三是在課程安排上,實行雙語教學,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飛速的提升。四是培養和鍛煉了一支熟練掌握外語,具有豐富雙語教學經驗和國際化視野的教師隊伍。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采用文獻法、比較法等進行定量研究。A學院是一所以能源動力類專業為主的學院,2009年經省教育廳批準,教育部備案,開展合作辦學。按照《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要求,A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外語水平和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本研究就是以A學院工科類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從學生視角來研究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建設。
主要針對以下三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
(1)學生個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生源地、所學的專業、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習態度、目前的學習成績及畢業后的去向。
(2)學生對教學過程的體驗,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教師教學態度及教學水平及實踐環節。
(3)學生對自身的進步和成長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習能力及專業素養及綜合素質。通過比較學生入學初的水平和目前水平,分析A學院在工科類中外合作辦學品牌建設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有哪些問題值得反思。
三、研究結果
經過初步的定量統計,研究結果如下:
首先,在合作辦學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因為國內和國外高校課程安排、授課內容、教學模式有很大區別,中方下定決心要大幅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但由于中外教育體制不同,尤其是語言上的不同帶來的困擾,完全模仿外國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可能實現。中方為了學習和領悟外方教學方面的精華,特別邀請外方資深教師示范教學,但是并沒有得到學生的大力配合。
中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給學生傳授系統的理論性知識,卻很少給學生動手和實踐的機會。在課堂上,學生一直記筆記,缺少動腦思考的過程,課下就把上課記的筆記背下來。相對比,外方的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創新能力。所以,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加強中外交流互動,會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在工科類合作辦學開展以后的這些年中,我國已經深刻感受到外國對實踐這一環節的高度重視。很多老師都跟各種企業有密切關系,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參觀、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上學期間通過學校組織的實訓,課程設計等培訓,對企業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學生也因此會受到企業的青睞。
要想真正改變中方的課堂,變為以實踐為主,不僅需要資金投入,還要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外方的教師一般都有很多的實踐能力,能把理論知識和實踐很好的相結合。而中方教師的實踐經歷就很少,但理論知識特別豐富。這么來看,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最后,學生對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這兩方面,總體評價還是挺好的。這跟學校對中外合作辦學的高度重視和任課教師的全身心付出是密不可分的。跟普通專業比起來,合作辦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熟悉中文教材,還要學習外國的教材,這就需要這些老師比普通專業的老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需要這些老師有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堅持下來。學校在合作辦學教師的工作量計算上也有一些傾斜政策。為了保證合作辦學相關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學校應該制訂一些文件,例如合作辦學專業任課教師選聘辦法、合作辦學專業教師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等。
四、 創建中外合作辦學品牌的建議
(一)培育品牌學生
學生在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可以理解為直接的消費者,評論教育的好壞他們有最直接的發言權,如何樹立一個良好的品牌效應他們也是擁有絕對的發言權,一方面,中國式教育一直是循規蹈矩采用老師在臺上授課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要打破這種學習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多去想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對于知識要敢于質疑,擁有發散性的思維,敢于跟老師談論,將傳授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另一方面,多去參加課外的活動,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交技能,敢于在人前說話,勞逸結合,在活動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增加處理事情的能力、開發動手實踐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校為學生創造的。硬件設施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的器械以及用具,在多媒體教室等練習發音的語音室里學生可以自由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在校園環境方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開展一些課外的活動,也可以聘請外教來學校演講,通過師生交流的方式,增加與外教交流的機會,在與外教溝通的過程中,可以互相了解各自國家的文化,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敢說不怕錯的心態,多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語言特色。
(二)培養品牌教師
一個品牌有代言人,所謂的名校,也是因為有了那些優秀的教師而,他們代表著名校品牌。在一些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中,授課的老師可以采用雙語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使課堂教學在大家的參與下進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多給他們在課堂發言的機會,增加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靈活生動的課堂中完成知識的傳授。
其次,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通過對他們的引導授課,使他們可以獨立思考,提高尋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團隊合作,把大家整合成一個團體,增加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提升團隊合作的精神,通過這些方式讓他們開闊思路,提升面對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打下基礎。教師也不能一味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現代的環境下要多開發新式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要提升外語能力,在專業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的情況下要時刻進行學習,對前沿的信息要時刻掌握,與時俱進。
總而言之,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在建設學校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個學校的宗旨就是一個品牌,如果沒有了這個品牌,學校的靈魂也就不在了。在中國眾多的高校中,擁有特色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高校并沒有特色品牌,在現代這種的形勢下,面臨的挑戰嚴重,體現了中外合作辦學的重要性,也會給眾多高校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基金項目: 2014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 “國際化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建設-基于學生的視角” (2014lslktjyx13)。
參考文獻
[1]彭姍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品牌建設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3.
[2]陳麗萍.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建設研究[J]. 職業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