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銘
[摘要]隨著手機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集各種網絡優點于一身的微博,憑借其開放自主的特性受到高校大學生的追捧和關注,一時成為最火的網絡應用軟件。微博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這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利用微博輿情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要樹立正確的微博觀,利用微博創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其正確使用微博;用微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情感基礎。
[關鍵詞]微博輿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引導機制
近幾年來,隨著網絡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以及新媒體終端的出現,互聯網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隨著微博進入校園并在學生中迅速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積極運用微博這一新媒體來開展工作。
一、高校大學生微博輿情的現狀分析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止2013 年12月底,中國網民達6.1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5億,而微博每天發布和轉發的信息超過2億條。我國微博用戶數2012年底就達到 3.09 億,其中大學生占微博群體三分之一以上,截止2013年6月微博大學校園用戶已逾三千萬。微博在大學生中間的迅速走紅,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和重視它走紅的原因。
首先,與微博自身的特點密切相關。如使用的便捷性,大學生可以不受電腦限制,隨時隨地發微博信息;平等性,每個大學生都可以利用微博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評論,享受平等的話語權;快捷性,對于一些突發事件,微博常常是第一時間的傳播媒體;豐富性,微博內容包羅萬象,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等等。
其次,與當代大學生自身的思想行為特點有關。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思想活躍,有了解社會、開拓視野、自由表達、宣泄情感等需求,微博的出現恰恰為他們展示個性、寄托情感、自我反省提供了平臺。
第三,微博迎合了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大學生的成人感逐漸增強,他們渴望像成人那樣參與社會活動,追求和展示個性。而在微博的世界里他們能夠產生較強的成人感,能夠彰顯自我,不遵循與其他人的統一,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微博還為大學生提供了參與權,使大學生可以就自己關注的話題發表觀點,成為意見表達的主體,并分享自己的思想,用微博記錄自我和表達生活的點滴。
微博是大學生智力發展的需要。智力是人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它是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的綜合。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人的智力最本質的表現。當下,大學生的思維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都大大增強。對大學生而言,微博平臺可以開闊視野,鍛煉思維能力,有助于創新思維方式。微博圖文并茂,信息傳播快,能夠滿足大學生關心世界、關心社會、了解和認識自我的需求。在面對豐富的信息流時,大學生也會逐漸學會辯證地看待各方言論,及時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
二、微博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作為網絡發展的新寵兒,微博以其強大的功能贏得了大學生的關注和青睞。微博的出現不僅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1.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
(1)微博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高校教師輔導員承擔的教學工作、科研任務較重,無法與每位學生深入交流,很難及時把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動態,而微博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狀況的平臺,通過微博消息的關注、轉發、評論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制定教育計劃,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微博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目前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為“90后”,他們已明顯不滿足于常規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灌輸教育。利用微博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為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礎。
(3)微博使受教育者更具學習主動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育者的說教、單向灌輸和強制壓服,受教育者很少能主動接受,且易引起逆反情緒。微博可以使教育者成為不為受教育者了解的粉絲,二者之間通過微博消息的回復、轉發、評論來暢所欲言地表達真實的想法,這樣就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對話壁壘,使受教育者能夠主動地接受教育。
(4)微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時代感和針對性。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思想教育工作者通過微博可以迅速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等信息,及時把握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然后將這些信息靈活運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去,使思想教育更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
2.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
(1)微博挑戰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課堂教育、社會實踐等,受教育者學習接受什么依賴于施教者過濾篩選后的內容。而微博的出現,降低了理論教育的實效,使教育的難度加大。
(2)微博削弱了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傳統教育中教師處于權威地位,而微博的幾何式爆發傳播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源,成為影響他人的“意見領袖”,這將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導地位。
(3)微博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微博信息良莠混雜,不乏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內容,這對于辨識能力尚不完善的大學生會產生不良影響,引發認知偏差,甚至沖擊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這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三、利用微博輿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微博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樹立正確的微博觀,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博,積極探索利用微博輿情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1.創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創建并熟練運用微博建立微博社區,讓學生成為自己的微博粉絲,最終將微博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新陣地,并利用微博新平臺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加強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博
微博是一把雙刃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博。首先,要了解國家有關網絡交往的法律法規,避免在微博上發表觸犯法律的言行。其次,對于微博上內容繁多的信息要學會辨別真偽,謹防成為非法分子散布謠言的幫兇。再次,用事實告誡學生,網絡交友陷阱多,網友見面需謹慎。最后,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現實世界與虛擬網絡的關系,以防患上微博依賴綜合征。
3.利用微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師生之間有著天然的屏障,大多數學生并不能對老師敞開心扉,而通過微博平臺學生與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進行相對平等的交流,增進相互了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正確認識微博這一新媒體,充分利用微博平臺,密切關注微博發展的新態勢,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立懷,徐百成.“微博”網絡生態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青年教育,2011(11).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項項目“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大學生轉型發展教育研究”資助,項目批準號:2015SJB757;鹽城師范學院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輔導員專題)項目資助,項目批準號:14YCKF001。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