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死氣沉沉的學習氛圍,構建生機勃勃并充滿魅力的課堂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必然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活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激情飛揚,樂于表現、勇于展示,充分喚醒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習熱情,是我們廣大一線物理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始終堅持生本教學理念,以打造活力課堂為抓手,通過優化教學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和素養,引導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盡情展示,從而真正實現了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持久發展。
1契合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
要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愿意從事一切學習相關的課堂活動,就要想辦法啟迪學生的靈動思維和智慧,促使學生產生努力進取的學習動力和內驅力。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唯有開展興趣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是構成活力課堂的第一動力所在。所以,要讓活力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充分地得以展現,必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課堂導入是否精彩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表現,如果課堂導入能夠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這一節課學生們的課堂表現都會是活力四射的。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激趣作用。在學習《力的分解》知識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堂導入:在一條平直的公路上,發生了交通堵塞。原來是在公路的中央有兩輛裝滿貨物載重貨車,因為自身的故障不能前行,堵在了路的中央位置。經過觀察發現這兩輛車之間相隔著一段距離,兩位司機非常著急,但是,沒有辦法。面對這樣的情況,一名高中學生走上前來,在車中找到了用來拖拽的鋼絲纜繩。利用這根鋼絲纜繩,高中生一個人就把這兩輛載重卡車拖離了公路的中央,緩解了交通的擁堵壓力。這名高中生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力的分解方面的知識,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名同學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假如將來在公路上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是否也能像這名高中生一樣圓滿地解決問題呢?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有關力的分解方面的知識吧。這樣的課堂引入,把學生帶入了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學情境中,自己作為情境中的一份子,設身處地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力。
可見,要營造具有活力的高中物理課堂氛圍,教師首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精心地設計引入情境,把學生帶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積極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期待和思維活力。
2運用教學智慧,讓課堂泛起智慧火花
實踐證明,一成不變,死氣沉沉的課堂不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尤其是那種按部就班、清湯寡水般的課堂,學生定會感覺興味索然。反之,那種時時閃耀著智慧火花,讓學生眼前一亮的課堂才會讓學生心向往之、流連忘返。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現活力課堂,教師一定要具有課堂智慧。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處置一些教學問題和突發教學狀況,在教師充滿智慧的處理和應對下,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激活學生的靈動思維,展現出課堂活力。
比如:在處理課本3-1第100頁關于質譜儀的例題時,我先提出問題:“能否從剛剛分析過的氣泡室中帶電粒子的徑跡得到啟發設計一個儀器,將所帶電荷量和質量比值(比荷)不同、初速度幾乎為零的帶電粒子分開?”,然后由學生進行討論設計、引出教科書中的例題,由學生自己處理,從而得出質譜儀的工作原理,并論證了實驗設計的可行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質譜儀例題的靈活處置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快樂。再如:在學習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運動的有關旋轉圓和縮放圓的臨界問題時,由于學生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們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出現了困難,不能準確畫出符合臨界條件的圓。我在課堂中看到學生們桌面上放著的透明膠帶,靈機一動,隨機設計了一個課堂體驗活動。我讓學生們把透明膠帶當著圓旋轉。在旋轉過程中,學生很快掌握了此類問題的解題關鍵和畫圖技巧。這種在課堂上隨機應變而產生的教學智慧,不僅解決了教學問題,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獲得了不一樣的感受,激活了課堂學習活力。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充滿智慧的表現,不僅讓物理課堂變得鮮活直觀,讓抽象晦澀的物理知識真實的呈現在學生眼前,更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處理教學中的揮灑自如,游刃有余,給學生帶給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使物理課堂時時處處彰顯出生命的活力。
3設置階梯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活力課堂離不開學生的傾情參與,而衡量學生是否真正參與課堂,關鍵是看學生的思維是否被充分調動了起來,他們的思維是否在物理課堂上得以優化和發展。如何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激情飛揚,思維的閘門大開?筆者以為,設計符合物理學科特點的教學問題,能夠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課堂表現。特別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設置具有階梯性的問題鏈,讓這些相互關聯的問題,環環相扣地激蕩著學生的思維,能夠有效的引領學生的思維進入最佳的境地,使他們在課堂上產生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良好狀態。
比如:在對物體的速度這一概念進行探究學習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概念的內涵獲得更加充分的認識,我在課堂學習中,設置了具有階梯性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和展示,激活了課堂學習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活力和表現欲望:一輛電動三輪車沿著一條平直的公路自東向西行駛,這輛電動三輪車在350秒內實現了1300米的位移。同時一輛公共汽車也在這條平直的公路上行駛,65秒的時間里這輛公共汽車實現的位移達到了650米的距離。一列城際列車沿平直軌道前進,在40秒的時間里這輛城際列車實現了位移為800米的距離。同樣的一架民航客機在天空中沿著直線飛行,在40秒內在天空中實現了7000米距離的位移。針對這樣的內容,我提出了幾個相互關聯和具有階梯性難度的問題:問題一:在這一道題中,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城際列車和民航客機的運動哪一個運動得更快?并說出你的理由。問題二: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電動三輪車和城際列車之間哪一個運動得更快?并說明理由。問題三:比較一下電動三輪車和公共汽車的運動狀態,看哪一個運動得更快?理由是什么,它們有什么樣的規律?問題四:根據你上面幾個問題的答案,總結一下,你是如何判斷出物體運動快慢的?要比較以上內容中四種交通工具的運動快慢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這具有階梯性的問題鏈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發現。其中問題一和二讓學生在相同中發現不同,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對運動時間的比較和運動位移的比較,都可以用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問題三是引導學生在不同中尋找相同點,也就是通過比較電動三輪車和公共汽車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多少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問題;問題四是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分析,通過自主思考,獲得物體運動快慢的共同特征和表示方法,從而對速度的概念和內涵獲得直觀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思維。
學生們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對知識點的探究,而且由于環環相扣的教學問題的提出,他們的思維隨著教師設計的階梯問題逐步深入,不斷推進,既深化了對問題的理解,更發展了思維,提升了思維的品質。可見,物理課堂上,設計富有層次的問題,逐步推進,有效引導,不僅可以激蕩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更猶如給物理課堂植入了活力無限的種子,長此以往,就一定會開出絢爛的花朵。
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興趣的激發,課堂智慧的展現,問題鏈的設置,可以不斷激活和優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盡情展示,物理課堂始終沉浸在充滿快樂和生機的氛圍中,師生的活力得以充分彰顯,課堂更洋溢著生命的光輝,在這樣的課堂中,師生智慧的火花不斷涌現,教師教得幸福,學生學得快樂,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和知識彼此交流的舞臺,更成為師生心靈休憩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