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順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 河南鄭州 450016
發揚愚公移山精神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王天順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 河南鄭州 450016
2014年習總書記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上,指出愚公移山讓“愚公的家鄉同外界實現了互聯互通”,國內國際社會反響熱烈。本文基于愚公移山精神,分析了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并進一步探討了推進“一帶一路”面臨的困難,在妥善處理相關問題難題的基礎上,從多邊機制、設施建設、自由貿易、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提出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落到實處的政策建議。
“一帶一路”;愚公移山;互聯互通
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上,指出愚公移山讓“愚公的家鄉同外界實現了互聯互通”,“今天建設的互聯互通,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并進。”當今時代,實現內外聯動、協同發展是區域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帶一路”建設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互聯互通的新探索。新時期,更需要發揚“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愚公移山精神,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在開放中增強發展新動能、增添改革新動力、增創競爭新優勢,積極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一帶一路”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
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廣東、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
(二)“一帶一路”順應了我國要素流動轉型的需要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亟需外商資本、技術和先進管理模式的引進。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我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我國要素流動新趨勢,將我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三)“一帶一路”順應了我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
如今,我國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它們發展一些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制造、鋼鐵等產業,提高它們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能力,這也順應了我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四)“一帶一路”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
2001年,我國加入了WTO,這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我國經濟的封鎖。但是,近年來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并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我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處于“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我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一)政治安全不能有效保證
一帶一路”戰略所涉及的部分國家局勢緊張,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北非、中亞部分國家政局雖然趨穩,但局部地區武裝沖突時有發生。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面臨新舊政權交接問題。還有一些國家在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上效果欠佳,恐怖活動不容小覷。因此,不和平、不安全、不穩定因素已經成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在沿線國家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優先考慮的議題。
(二)投資環境不確定性增加
目前我國企業投身“帶、路”主要以大型基礎建設為主,由于基礎建設工程投資巨大、工期長、回收成本慢,那么當地的政策環境、政治環境穩定與否,直接決定了項目的成敗。此外,我國承建大型基礎建設工程多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因此項目本身就通常被視為具有強烈政治色彩,政治上的變動也經常對項目的開展造成巨大的風險。在近段時間,我國大型基礎建設項目多次由于政局變化,領導人更迭而遭受重大挫折。
(三)經營盈利前景不夠明朗
一方面,“一帶一路”上的許多國家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狀況易受到國際資源、能源價格波動的嚴重影響。另一方面,我國目前以基礎建設、基礎工程為主的資本輸出,還是建立在中國經濟“人力”的因素之上,盈利前景不夠明朗。只有國有企業才可能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去做這些不經濟的經濟行為,而中小民企進入該地區難以形成真正的規模。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行為是高度政治化的,它不僅難以取得當地社會的切實認同,而且由于國企的非企業特征,甚至可能引起當地民族勢力的警惕與反彈。
(四)法律風險漸成最大隱憂
由于“一帶一路”上的一些國家在法律上與國際接軌的程度較低,因此,我國企業經常面臨較為陌生的制度環境,并可能引起嚴重的風險。從目前來看,我國企業在所在國存在稅收繳納、勞資關系、安全環保、招標程序、國家安全審查等多方面風險。此外,一些國家還存在更嚴重的法律風險,如司法不獨立、腐敗嚴重、政策不透明等,還有一些國家政府公信力較差,經常有對國外企業的征收行為。
(五)社會風險長期普遍存在
“一帶一路”上的許多國家在文化、宗教上存在自身的特點。尤其指出的是,無論是東南亞還是中亞方向,許多國家都是伊斯蘭國家,有相當多不為中國企業所熟悉的文化禁忌。除了伊斯蘭教之外,“一帶一路”上還存在大量的佛教國家與天主教國家,其社會對于企業亦有相應的禁忌。我國企業,長期處于無神論的市場環境之中,往往對當地宗教、文化缺乏敏感,極易與當地社會產生誤解與沖突。
(一)解決好我國與他國利益不均衡難題
當今世界諸大國都是“一帶一路”的利益攸關方,如果不能協調各方利益,將不能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因此要秉持公道正義,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不能唯利是圖、損人利己。對外援助要重義輕利、多予少取。要尊重別國的核心利益,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內政,充分尊重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
(二)解決好政府與市場定位不清晰難題
“一帶一路”構想首先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盡管它具有政治與安全的價值,但與任何經濟發展戰略一樣,其推進的主體始終應該是企業。政府部門要著力減少國內行政審批、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等,采取多種形式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降低企業風險和成本。市場要發揮主體地位作用,鼓勵企業商業化經營;市場難以解決的,采取政府介入等形式加以解決。
(三)解決好國家和地方目標不統一難題
目前國內有不少于30個城市宣布自己為“一帶一路”的起點,這不利于“一帶一路”規劃的整體推進。國家層面需加大引導、統籌、協調的力度,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以沿邊地區為前沿,以內陸重點經濟區為腹地,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引領,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最終形成東西部聯結、南北方貫通的國內互聯互通局面,更好地推進區域開發開放。
(四)解決好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步調不一致難題
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之路。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要相互促進,不能偏一而廢。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基礎,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
(五)解決好對外開放與國家安全結果不相容難題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國外安全威脅也因為互聯互通而變得更加便捷,嚴重挑戰著我國國家安全。我們既要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又要大力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一)完善多邊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和磋商
一是以國家高層互訪為引領,廣泛開展包括部門合作、地方合作在內的各級政府合作,構建多層次、多渠道政府間合作體系。二是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依托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平臺,促進多邊國際交流合作。三是積極開展公共外交,發揮政黨、議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與沿線國家政治團體的黨際友好往來,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及時協商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突出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和互通
一是抓住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安全防護和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二是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三是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
(三)發展自由公平貿易,消除壁壘和障礙
一是沿線國家要加強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方面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的多雙邊合作,努力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二是加強與有關國家在產業鏈條上的分工合作,推動上下游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積極與有關國家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三是加強與有關國家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消除投資壁壘,協調解決工作簽證、優惠政策等問題,努力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
(四)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推動開放和互利
一是鼓勵符合條件的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為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積極探索以境外股權、資產等為抵押提供貸款,加大對沿線國家投資的貸款支持力度。二是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設,加快絲路基金有效運轉,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與沿線國家貨幣互換、本幣結算的規模和范圍。三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合作,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
(五)深入開展人文交流,增進理解和共識
一是國家之間,通過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文化合作協定或執行計劃,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區域合作機制建設,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文化議題方面的協調與溝通,形成絲路沿線國家統一的聲音與共識。二是社會組織之間,借助國家和“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的各類平臺和機制,密切各專業合作領域的交流,積極推動各類交流項目,實現信息分享、深化分工合作,共同提高絲路沿線地區社會組織的活躍度。三是民眾之間,簡化交流、旅游等手續,舉辦形式多樣的聯歡、招商等活動,方便絲路沿線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民眾之間的相互了解,把絲路傳統的友好精神植根于普通民眾的心中。
[1]劉哲.融入“一帶一路”需要愚公移山精神[N].河南日報,2016.3.23
[2]劇錦文.“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N].經濟日報,2015.4.2
[3]儲殷,綢繆“一帶一路”的五大風險[EB/OL].http://opinion.hexun.com/2015-06-12/176686975.html,2015-06-17
[4]石善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處理好的十大關系[EB/ 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512/c40531-26988581.htmL,2015-06-12
[5]穆虹.推進“一帶一路”建設[N].人民日報,2015.12.11
[6]張君榮.“一帶一路”進入落實之年[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3.8.
[7]陸大道.“一帶一路”符合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N].科技日報,2015-04-19.
[8]周方銀.“一帶一路”面臨的風險挑戰及其應對[J].國際觀察,2015.4
[9]張麗敏,劉俊義.“一帶一路”框架下東盟市場戰略研究.國際工程與勞務,2015.8
王天順,男,漢族,1961年7月出生,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政治經濟學碩士,經濟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