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 唐曉東
醫學人文精神在醫院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文/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 唐曉東
本文論述了醫學人文精神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將人文精神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主導地位和核心內容的途徑。
醫學人文精神;文化建設;地位;作用
醫院是為人們提供醫療護理、衛生保健服務的機構,是人們生老病死最重要場所。醫療服務活動的過程中,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這就是醫學人文精神,是醫院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醫院文化的基礎。醫學人文精神是人類在醫學活動中摯愛生命、體現和堅持以人為本精神,反映人類對生命根本態度的精神,既是醫院文化建設的出發點,也是醫院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因此,在當今復雜的醫療環境下,大力培育醫學人文精神,對醫院文化建設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人類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包括人的價值、人性的內涵與道德的修養、人格尊嚴與社會責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關于人的價值觀念。現代人文精神可以說是一種自由的人文精神,是一種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維護人的權利,實現人的目的和理想的人本意識。關于人文范疇的內涵見仁見智,詮釋很多,但無論怎樣的解釋均不可背離其宗。人文范疇的基本內涵是人類文化,基本內核是關于美好人性的理想,終極指向是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從生命本體論的角度而言,人的生命健康是唯一,而其他的一切都是附加值;從生命價值論的角度而言,醫學和人的生命健康緊密相連,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至高無上的人文價值;從醫學哲學的角度而言,醫學人文精神是人類在特殊狀態下和特殊場景中表現出來特殊的情愫,是人性超越本我的尺度,而醫學在本質上是“求真、崇善、尚美、達圣”的,其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掙扎、飽受軀體疾患和精神痛楚折磨的病患個體,因此 ,醫生除了應具備有用而必要的醫學科學知識之外,“還應當具有優秀哲學家的一切品質:利他主義,熱心、謙虛、冷靜的判斷、沉著、果斷、不迷信。”所以,醫學人文精神是醫院文化建設的基礎。
隨著醫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醫學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后,醫學技術主義抬頭、醫學人文精神失落的現象隨之出現。有觀點認為是醫學技術主義的盛行,導致了醫學人文精神的失落。關于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的關系,有一個曾被廣泛認同的觀點,即兩者之間是所謂“對立統一”的關系,這種觀點顛覆了醫學人文精神的至上性,其思想基礎是對“人文”和“科學”關系的誤讀,即將人文和科學作為一個對應、對等、對立的范疇,用“求善”“情感”“主觀”等話語限定“人文”,用“求真”“理性”“客觀”等話語限定“科學”;認為人文和科學兩者之間的對立和背離導致了“科學主義”和“技術主義”——人文關愛生命,科學遠離人性。一些國外學者干脆將人文與科學稱之為“兩種文化”。這種觀點影響甚廣,甚至有學者不但接受這種觀點,并將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的關系誤讀為對應、對等甚至是對立的關系,表面上看似乎是對兩個范疇之間是并列關系還是從屬關系界定的語言邏輯問題,但實際上卻是關乎醫學人文精神至上性是否迷失的本質問題。這是一種非理性的錯誤裂解。這種觀點認為,是醫學技術主義放逐了醫學人文精神,甚至醫療資源浪費、醫患關系惡化、醫療糾紛頻發、醫療費用高漲,都要算在醫學技術主義身上,因此,要振奮醫學人文精神就必須鏟除醫學技術主義。這種觀點不但過于偏激,甚至可以說是“本末倒置”。事實上,不是醫學技術主義的興起導致醫學人文精神的失落,而是醫學人文精神式微使得醫學逐漸遠離人性。醫學通過技術改變了醫學,技術是醫學的本質要素之一。但需要明確的是,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醫學人文精神失落的原因,而醫學技術主義的盛行,恰恰是醫學人文精神失落的結果。
自古以來,醫學就一直被認為是最具人文傳統的一門學科,醫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職業。縱觀東西方醫學的發展歷程,始終將醫學人文精神貫穿于醫療活動的全過程。“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這都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醫家當以病人的生命為本。因此,在為病人診治的時候,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極其謹慎,同時要像手擒猛虎一般堅定有力,全神貫注,決無分心。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以生命為本的醫學本質觀和以人文關懷為本的醫學目的觀。《希波克拉底文集》同樣認為醫學人應有超越世俗的愛人之心:“哪兒有人類之愛,哪兒也就有醫學之愛”。醫學的目的不僅是療病救傷,更重要的是對人的關愛。
因此,醫學目的的實現過程也就是醫學人文精神實現的過
程。現代醫學目的的內容在本質上與醫學人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醫學科學包含著醫學人文精神,兩者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現代醫學科學體系。
“醫學是一門需要博學的人道主義的學科,應該具有生命的溫度。”醫務工作者面對的是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同時所救治的病人,還關乎他們身后一個個家庭的幸福。人們的病痛一方面來源于人們生理上的、軀體上的痛苦,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人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痛苦。現代醫學不只是要使我們醫院的建筑和設備越來越現代化,現代醫學的目標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讓醫學更加科學,讓醫學更富有人性色彩。這就是現代醫學的追求。作為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的醫院,應當更加注重醫學人文精神的傳承,并將其作為文化建設的核心。醫學還只是一門探索中的科學,是一門并不成熟的科學,它在眾多復雜的疾病面前常常并不是勝利者,有時候甚至是蒼白無力的,絕大多數疾病還處在一種未知的、探求的狀況。醫者只是運用自己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和技術給予患者一定的幫助,而一個人最終戰勝疾病的主要還是靠他自身的免疫力及自身戰勝疾病的精神和意志。因此,醫者不僅要為患者提供醫療技術上的幫助,更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藝術化地與患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充分體現人和人之間的同情和關愛,對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生命意義的關心、維護和追求,從而促進醫患之間的相互親密、信任,真正走進患者的世界中。醫院的發展,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協作才能實現。醫院的文化建設,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優秀文化積淀,才能凝集而成。醫院文化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作為現代醫院的管理者,應不斷提高自己引導和影響文化的能力,將人文精神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主導地位和核心內容,注重倡導高尚的文化理念,創設良好的人文氛圍,不僅要重視在醫務人員中大力倡導和培育醫學人文精神,而且更要注重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和精神滋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廣大醫務人員救死扶傷、履行自己神圣職責的使命感,激勵自己全心投入到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的神圣事業中,不斷強化忠誠的服務精神和人道的服務文化,引導高尚的價值追求,為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立新功,為共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