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醫藥學院 孫鶴瑜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初探
文/吉林醫藥學院 孫鶴瑜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推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學生思想受到經濟及網絡環境的強烈沖擊,面對這一問題,高校必須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引導和規范學生們的思想教育,完善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讓高校成為思政教育的新陣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重點闡述了新時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的構建策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思政教育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質量息息相關。因此,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特點,確定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目標及教育體系,明確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將現代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是思政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有利于各階段思政教育的對接。思想道德教育貫穿整個學生時代,大學思政教育很多內容與中學思政教育內容相通,甚至有所重復,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想活動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方法,有利于明確大學思政教育與其他階段思政教育的不同與相同之處,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大學思政教育體系。
(二)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大學教育與其他教育階段不同,隨著學生學習階段的變化,大學生思想及心理會產生不同的認識與精神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順應學生的發展而轉變教育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對知識的要求,同時也能夠將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三)有利于大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高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養關系著學校的發展,同時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這是大學思政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才的基本素質。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新時期,傳統的思政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精神需求,高校思政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優化思政教育模式,完善教學體系。
(一)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網+環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技術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充當著無可替代的角色。高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搭建網絡平臺,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實現大學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由于網絡傳播速度快,信息豐富,并且網上資料存儲空間大、檢索方便,教師可以利用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學生們分享課件,推薦書籍、刊物,并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充分利用師生的碎片時間,營造更多的交流機會,讓教師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知識漏洞,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構建社會實踐平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學習仍然是學習的重點,而思政理論教學內容枯燥,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低下成為高校思政教師頭疼的問題。社會實踐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國情,幫助學生將思政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現代大學生主要由90后學生組成,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人的呵護中長大,很多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并且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存在偏差,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實踐能力差等問題在很多學生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新時期大學思政教師必須總結上述問題,讓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課堂,走出書本,轉變說教的形式教條主義,把教學變得更加日?;蛟焐鐣嵺`平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框架,以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社會實踐的深入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國夢等精神體現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增強自信,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動力,并引導學生從細處著眼,從點滴做起。讓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的端正思想態度,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愛國熱情及民族自豪感。
(三)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論及說教形式為主,教育方法單一,缺乏對大學生思想規律的深入研究分析,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向及重點把握不準。近年來,從馬加爵到藥家鑫再到林森浩,大學生惡性事件仍然時有發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大學思想教育。面對這一社會問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結合學生實際,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學生自身情況,對家庭有困難和身體有疾病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和關懷,給做到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引導,切實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其次,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網絡和各類社交軟件建立心理咨詢平臺,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排解,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第三,針對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就業問題,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就業信息服務系統,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創業服務,解決大學生最切身的利益關切??傊?,通過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1]馬金寶,梁君,鄒桂祎.論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2(69).
[2]許雪冬,李忠君.高?!傲灰惑w”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之我見[J].金田,2013(03).
[3]羿爭.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J].才智,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