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迅美術學院 劉宇
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道路探索
文/魯迅美術學院 劉宇
本文以檔案文化產品的產業化開發為出發點,以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實現為落腳點,通過開發整合檔案信息資源,充分挖掘檔案信息資源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探索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新途徑,從而更好地推進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的進程。
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
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是我國檔案事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和必然發展趨勢,也是近幾年檔案界熱議的話題。筆者從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的原因以及發展對策三方面加以闡釋,著力探索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新途徑,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的積極作用,將存放在檔案庫房里的“死檔案”盤活起來,進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所謂檔案文化產品,筆者認為,就是檔案工作者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檔案管理部門的館藏,深入地進行分析、研究、開發、編研,從而形成的有市場價值和文化傳播價值的檔案文化產品。而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就是將檔案文化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推廣、市場流通,構成一個市場化的鏈條,用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從而實現市場價值的完整體系。從目前來看,我國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具體表現為:
(一)檔案文化產品方面。1.檔案文化產品數量比較少。目前,市場上的檔案文化產品大抵有以下幾種形式:第一類是利用檔案管理部門自身的館藏資源編研的各類書籍、畫冊、出版物等;第二類是檔案孤本或珍貴檔案資料的高仿真復制件;第三類是依托館藏特色開設的主題展覽、講座、沙龍等;第四類是根據特色館藏資源而設計制作的工藝品、紀念品等文化產品。從檔案文化產品的開發情況來看,其開發的數量比較少,市場流通量相對也比較少。2.檔案文化產品內容不夠豐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所開發的檔案文化產品內容尚不夠豐富,缺乏吸引力,對檔案館藏的研究開發不夠深入,不能滿足文化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3.檔案文化產品特色不鮮明。檔案工作者不善于從檔案館藏資源中挖掘核心元素,開發出來的檔案文化產品館藏特色不突出,文化市場缺少檔案文化精品。4.檔案文化產品形式比較單一。與國外先進的檔案文化產品開發經驗相比,我國檔案文化產品的載體缺少變化,形式有些單一,推陳出新的速度比較慢。
(二)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方面。1.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國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體系不夠完善,各類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都在探索新的發展途徑和方式,但都缺少統一的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的行業標準,沒有形成專業化的產業鏈條。2.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程度不高。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目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市場開發水平不高,檔案文化產品的推廣深度不夠,銷路沒有打開,消費市場還需進一步完善。3.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創新性不強。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開發缺少創新性,文化市場缺乏創意性的檔案文化產品。應該把脈市場,以檔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為切入點,開發出既具有文化欣賞性,又具實用性和創意性的檔案文化產品。
通過對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現狀的研究,可以看出,一些因素制約了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的發展。
(一)體制方面。從管理學角度來講,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受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機構設置以及管理權限劃分等諸多行政因素的影響,一些有價值的檔案信息并沒有完全對社會開放,而是限制其利用范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文化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的進程。
(二)政策方面。目前,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還沒有正式出臺鼓勵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方面的相關政策。各地方檔案管理機構都是根據自身的工作需要對所在單位的館藏檔案資源進行必要的開發和編研,暫沒有全面促進和推動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相關政策。
(三)觀念方面。從當前文化市場的消費情況來看,檔案文化產品并不是文化消費的主流,社會大眾還沒有完全形成對檔案文化產品的消費觀念。也就是說,人們對檔案文化產品的價值認識還不夠深入,檔案意識比較薄弱,從另一方面來講,檔案文化產品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和利益體現得還不夠明顯。
(四)人才與技術方面。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在人才與技術方面,都比較短缺。主要表現為:人才方面缺少既懂檔案編研,又懂經營管理的文化產業復合型人才;技術方面更加注重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檔案工作者只有具備較高的檔案專業素養、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市場研發能力,才能將海量的檔案信息進行篩選、加工、提煉,開發成最適宜的檔案文化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銷售進而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資金方面。現階段,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檔案文化產品開發的資金都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往往都是檔案工作者根據本單位自身的館藏開發出一些編研產品,這些資金都是針對專門編研項目的專項資金,很少有鼓勵自主開發檔案文化產品的專項資金或獎金,這些都是制約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的因素。
(一)出臺有利于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發展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近幾年來,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多元化的市場經濟已經基本建立,檔案資源除了行政管理外,還可以進行市場調控。因此,建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關的政策吸引人才,鼓勵投資和消費,為檔案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二)引入市場化運作,創新管理模式和機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引入市場化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檔案文化產品市場。檔案工作者在開發檔案文化產品之前一定要進行前期市場調研,全面考慮不同群體的文化消費水平。檔案文化產品要避免簡單重復的開發模式,要繼續加強檔案文化產品的市場推廣和銷售,創新經營理念,讓檔案煥發新的生機。
(三)培養文化消費的環境和習慣,培育檔案文化市場。要進一步加強對檔案文化產品消費意識及行為的引導,積極培養檔案消費群體的消費態度和消費習慣。要將檔案消費者置于市場的主體地位,從市場的角度關注消費者的檔案文化需求,以消費引領檔案文化產業的發展。要“走出去”“請進來”,通過開拓聯合,提升服務等方式培育檔案文化產品消費市場,提高檔案文化消費水平。
總之,檔案文化產品走產業化道路,是檔案信息資源與檔案開發利用的完美結合,也是檔案適應市場經濟、實現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有效途徑。因此,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要用鉆研的態度和開闊的思路努力開發出更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檔案文化精品,推動市場繁榮,助力文化建設,創造經濟效益。
(本文為2016遼寧省檔案局檔案科技項目:“檔案文化產品產業化策略研究”,項目編號:L-2016-R-11。)
[1]馬林楠.檔案文化產品開發的幾個問題[J].蘭臺內外,2014(2).
[2]石金瑞.加強檔案文化產品開發工作[J].蘭臺內外,2013(1).
[3]侯景風.開發檔案文化產品的重要性及其對策[J].蘭臺內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