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太倉市中醫醫院辦公室 許士明
知情同意所引發的醫務人員心理問題原因探析
文/江蘇省太倉市中醫醫院辦公室 許士明
醫學上處理醫患關系的一大法律原則和基本倫理準則就是知情同意權,最近幾年,醫學行業諸多學者已經就醫患關系至今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但是卻很少有人基于知情同意原則在具體時間過程中所帶來的醫護工作者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本文就知情同意所帶來的醫務工作人員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
知情同意;醫務工作者;心理問題
知情同意權是國際上一致認可的一種基本權利,同時也是醫護工作者和患者之間義務與權利的有效體現。從某種程度上說,醫患關系的核心就是知情同意權,同時這一權力也是所有醫療活動中的必要的組成部分,在臨床上處理醫患關系所依據的一項必要法律原則和倫理準則就是知情同意權。但是當前知情同意在醫療實踐中帶來了諸多問題,很多醫學工作者對此進行了諸多研究和探討,但是卻很少有學者真正關注這一原則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對醫務工作者所帶來的心理問題。
比如,三十歲的王某被醫院告知被診斷為右眼復發性結膜囊腫并做了手術摘除,在手術之后王某感覺右眼上眼瞼有些下垂,于是再到該醫院就診,并做了右眼瞼下垂矯正手術,但是手術效果甚微,出院之后,王某到另外一家醫院就診,被告知右眼上眼瞼之所以下垂是因為瞼肌肉受到損傷,所以講被告醫院以有過錯為由,申請相關的醫療事故鑒定。最終結果現實不屬于醫療事故,但是原告王某以醫院在手術前沒有告知術后會有相關并發癥,并且在手術過程中割斷提上眼瞼肌為由,將醫院訴諸法庭。
(一)醫患糾紛頻發,醫務人員面臨的社會壓力以及經濟壓力增大。最近幾年,我國衛生部針對醫務工作者相繼頒發了相應的工作條例以及職責要求等,雖然當前我國很多醫院都已經形成自身相對比較完善的責任制制度和規章制度要求,但是因為沒有足夠有效的監管機制以及管理模式,經常出現違章操作以及有張不遜的狀況發生,從而使得醫院醫療秩序混亂,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同時醫院就診環境相對較差、流程不夠合理等狀況也普遍存在,從而容易出現醫患糾紛,并且這一狀況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從某種程度上使得醫院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壓力有所加大,加上醫院對醫生的業績以及科室的業績也有所要求,從而使得醫院醫務人員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
(二)知情同意原則執行困難,加重醫務人員的心理負擔。首先,在醫院醫務工作者在履行告知義務的時候,其中“要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后果”這樣的規定就會使得醫務工作者面臨兩難的境地。當前我國很多法律法規都對以上規定作了明確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國公民進行保護,但是這些法律和法規在規定醫務人員具有告知義務的同時,卻要求醫務工作者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后果,這樣的法律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甚至還帶有道德法律化的趨勢,這無疑會加重醫院醫務人員在履行告知義務方面的責任以及心理負擔,只是對公民進行了保護,但是對醫務工作者卻沒有進行合理保護。“不利后果”對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和理解,目前還沒有權威機構以及學者就此作為明確的界定。
當前醫學理論學一直關注的一大焦點問題就是對患者自身的醫療風險以及病情要不要如實稟告患者以及家屬。因為醫院醫務人員所面對的患者因為自身的職業、身份、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生長環境、身體狀況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這就使得醫務工作者在履行告知義務的時候會有很多變數和困難,以上不同因素往往會帶來告知效果的巨大差異性。所以說,醫院醫務人員就會在臨床實踐活動中因此承擔一些刑事責任或者是民事責任,從而就會加大心理壓力,產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果醫務人員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合理的解決,就會使得醫務人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收到嚴重影響,甚至帶來一些身體上的疾病。
其次,保護性醫療措施帶來醫務人員心理問題。醫生在臨床醫療活動中會采取的一項較為特殊的干涉權就是保護性醫療措施。在某種程度上告訴患者所患疾病沒有治愈的希望往往是一項十分困難的事情,很多醫院的醫務人員都不太希望成為這一壞消息的傳遞者,基于此帶來的心理感受往往會使得醫生不希望也不情愿去做這一事情。很多人包括醫生回避痛苦的有效方式就是“回避”,這樣一種告知患者的方式往往會使得醫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另外,保護性醫療措施的實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醫生淡化病情以及隱瞞病情的過程,但是又需要醫生打消患者的顧慮,繼而需要醫生找各種各樣看似合理的解釋和說辭來勸說患者,或者是直接對患者“避而不見”。這無疑會給醫務工作者尤其是主治醫生帶來焦慮、緊張、矛盾等不良的心理反應,使得醫務工作者自身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和嚴重。
再次,醫院醫務工作者告知不當或者是疏于告知將會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依據我國醫療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實告知患者醫療措施、患者病情以及所面臨的醫療風險是醫院醫務工作者需要履行的義務,如果告知不當或者是疏于告知,就會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帶來侵害,從而就會使得醫務人員面臨違規風險。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相關配套文件的施行,主要是為了維護患者的權益,但是對于醫患關系的另外一個當事人——醫務人員的權利卻沒有足夠合理的保護。這樣一種狀況無疑會使得醫務人員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以及心理障礙。
(一)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拓展衛生知識服務范圍。當前,針對患者知情同意權已經有諸多法律法規作保護,患者自身享有的知情同意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了法律依據,但是隨著我國衛生改革的不斷加深和完善,依舊需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真正將醫療糾紛歸入法制軌道上來,使得醫療服務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得到客觀對待以及切實保護,需要積極構建醫療賠償保險制度、醫師責任風險保險制度、醫療意外保險制度等,從而使得醫生和病人兩者的合法權益都得到切實保護。對這些制度加以積極制定和不斷完善,將會有助于維護醫務人員自身的合法利益,從而最大程度降低以及緩解因為知情同意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使得醫院醫務工作者自身的心理健康不受影響。
(二)建立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及相關術前討論制度。為了使得知情同意權得到有效維護,同時避免或者是減少知情同意權行使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醫院應當積極建立特殊治療、特殊檢查以及相關的術前討論制度。尤其是對于那些相對復雜的大型手術來說,醫生無法對后果進行預測,醫院此時可以召集那些能夠參與手術的專家開展術前討論工作,同時依據實際情況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接受能力邀請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屬進行龐統,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因為聲音的主觀臆斷帶來對知情同意的負面影響,同時對于醫務工作者也是一個有效的保護措施,這一方式有助于患者做到準確知情以及理解同意。
(三)進一步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使患者完全知情、有效同意。當前我國醫院以及醫務工作者應當重視知情同意權。就醫療機構而言,其所面臨的更為重要以及更為長期的工作就是要引導和要求醫務工作者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學習和臨床實踐。其中,醫務工作者就需要對知情同意權這一概念的內涵、實質有清晰的認識和掌握,依據現代化的嚴要求以及新標準來規范自身的醫務工作,通過這一方式才能夠有效保護醫務工作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自身利益。
(四)建立并完善心理論證以及法律見證程序。為了使得知情同意原則能夠得到正常有序的實施,醫院應當對相關的法律見證程序以及心理論證程序加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依據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醫生在告訴患者病情以及手術風險之前,應當要嚴格履行相關的心理論證程序,要請心理醫生針對患者從心理角度對患者病情進行研究和分析、判斷,然后在確定醫務工作者告知信息的范圍以及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醫患糾紛,使得患者和醫務工作者自身的權益得到維護,避免醫務工作者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和障礙。
綜上所述,我國針對知情同意權出臺了諸多法律法規,目的就是為了對患者的合法權益進行有效保護,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出現醫患糾紛,保障患者、醫院以及醫生的利益最大化,促進醫患雙方能夠良好互動和交流。但是就當前知情同意權的實施效果來說,其對我國醫院醫務工作者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心理問題就不容忽視。基于此,應當針對這一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積極分析和研究,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夠消除醫務人員的心理障礙,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為我國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夯實基礎。
[1]陳華.醫務人員視角下知情同意臨床實踐之實證研究——以廣州地區為例[J].醫學與哲學,2015(20).
[2]梁淑玉.患者知情同意權保護的兩難問題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10(8).
[3]陳永生.患者醫療知情同意權及其實現研究(三)——我國患者醫療知情同意權實現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醫學與法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