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鄭思聰
?
檔案鑒辨在社會記憶構建中的作用
文/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鄭思聰
【摘要】現下各地的“社會記憶”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檔案作為最可靠的歷史憑證在社會記憶的構建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檔案材料真偽的鑒別尤為關鍵,檔案與社會記憶之間彼此相互依賴,相輔相成。
【關鍵詞】檔案鑒辨;社會記憶;偽誤檔案
“社會記憶”即社會共有的記憶,是指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編碼、儲存和重新提取的過程的總稱。不同的社會群體,小到家庭、個人,大到國家、民族,都或多或少以不同的方式留存與其相關的歷史記錄,這些記錄或是通過口耳相傳,或是通過民間傳說,又或是通過文字的形式得以流傳下來,這些社會群體會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形成集聚力,這些得以流芳百世的歷史記錄就是所說的社會記憶。
檔案,是最真實可靠的史料,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珍貴的歷史記憶的結晶。承載著社會記憶的檔案,是我們立足現在,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連通器,檔案不再只是傳統觀念中的文件保管基地,還是人類的文化寶庫和記憶庫,彰顯了民族凝聚力,在社會記憶構建體系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檔案是當時當地形成的,絕對不是事后編寫的,因而檔案在眾多文獻資料中最具可信性。但是這也并非絕對,自春秋戰國起就開始出現的偽誤檔案使得檔案真偽混雜,其憑證性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檔案的權威性。所以說,要在紛繁蕪雜的檔案海洋中,確保一份檔案的真實性、可據性和可用性,就需要鑒定檔案本身之真偽、辨別檔案內容之正誤。因此,檔案鑒辨就要發揮其應有的效用了。
檔案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是人們對歷史最真實、最可靠的記憶。檔案同樣也是歷史的產物,受歷史局限的影響,某些事件無法做到全面深入細致的了解,就極易造成檔案內容的失實;有些檔案記述的內容并非作者親歷,而是道聽途說得來的,作者又缺乏鑒辨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造成檔案內容失真。此外,回憶錄作為補充檔案資料不足的一種手段,由于受訪者大多年事已高,單憑記憶很難保證回憶內容的準確無誤,容易造成內容失實。由于作者階級立場的不同,有時對于同一歷史事件的記載會截然相反,相差甚遠,有的檔案作者甚至有意違背歷史事實,僅憑自己的好惡篡改檔案,誣蔑他人;或是出于某些政治方面的考量而故意曲筆,寫上不實之詞。
以上這些檔案如果不加鑒辨,就無法知曉其真實意圖或是還原歷史真相,給后人傳遞錯誤的歷史信息,還會混淆史學,干擾正常的學術研究活動,嚴重的還會造成工作上的失誤,給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首先,檔案鑒辨保證社會記憶的來源真實可靠。在社會記憶的構建過程中,檔案部門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料,都本著廣征博取的原則擴大檔案收集范圍,同時鼓勵對檔案進行征集。收集的檔案數量眾多,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有必要對檔案進行鑒辨。客觀真實是檔案生命力所在,如果檔案中混入了不實材料而檔案部門對此又不加以鑒別,就會造成社會記憶的失真,使后人無法真實還原這一段歷史。檔案鑒辨可以通過對檔案來源、檔案載體、檔案字體、檔案書寫和用語規則等方面對檔案加以鑒別,以確保檔案內容的真實性,為后人留下確實可靠的檔案史料,從而為社會記憶的構建提供真實可靠的素材。
其次,檔案鑒辨保證社會記憶的完整和連續。記憶應該是持續的,是沒有斷點的,缺少某一點上的記憶是不完整的記憶。檔案在時間上是有連續性的,每一份檔案都有其形成時間,缺少時間的檔案也是不完整的,就很難判斷其歷史價值。在社會記憶的構建過程中,如果不對檔案的形成時間加以鑒定而盲目利用,就會出現用此時形成的檔案說明彼時歷史現象的荒唐現象,很容易造成記憶的錯位,致使后人無法準確把握事件發展脈絡,使社會記憶脫節,從而無法保證社會記憶的連續和完整。
最后,檔案為很多歷史事件提供真憑實據,確保社會記憶的一致性。例如,民間對于清朝雍正皇帝的繼位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雍正的皇位得來不正,有人卻認為雍正是正常繼位。經過清史專家多番查找檔案史料,通過檔案史料之間的相互印證,并對這些檔案史料加載事件的真實性反復加以鑒別,終于得出結論,雍正帝是康熙帝傳位于他,并不是民間所流傳的雍正篡位。正是檔案鑒辨理清了雍正繼位這一歷史謎團,得出正確結論,使后人不再為此所困,爭論不休。因此,通過對檔案內容和外形的鑒辨,可以理清歷史發展脈絡,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從而使社會記憶遠離偽誤檔案的困擾,構建正確、真實、可靠的社會記憶,保證社會記憶的一致性,那些錯誤的記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留存記憶是檔案的首要任務,人類的繁衍生息離不開社會記憶的延續。而檔案在社會記憶的構建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離開了豐富的檔案資源,社會記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說檔案與社會記憶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在社會記憶的構建中,確保檔案材料的真實可靠是首要任務,只有檔案材料的真實可靠才能確保以檔案作為素材進行構建的社會記憶的真實可靠,因此必須要進行檔案鑒辨工作,以確保檔案形成的真實、檔案內容具有可行和可讀性。否則,社會記憶就會失實、失真,造成社會記憶的缺失,使后人無法準確還原歷史事件當時的發展的情況,從而給這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