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崇黎
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董崇黎
服務業發展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不同的。單純強調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而忽視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不僅不利于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優化,也不利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研究利用威海統計年鑒以及第三次經濟普查等資料,從總量及增量的角度分析威海市服務業發展現狀及滯后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現代服務業 經濟增長點
(1)金融保險業聚集發展。近年來,威海市根據區域產業優勢和發展定位,堅持超前謀劃、提前介入,制定出臺了招商扶持政策,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嚴把招商引資關和規劃審批關,優先發展商務樓宇,提前為金融保險等服務業態入駐預留空間。
(2)高端商貿業快速發展。圍繞全市“中心崛起、兩軸支撐、環海發展、一體化布局”的戰略部署,狠抓市場主體培育,新建了一批高端商貿業項目,引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連鎖品牌。在中心城區區域內,聚集了一批高端百貨購物中心、服裝批發零售網點群、商業帶。
(3)文化旅游業蓬勃發展。堅持以品牌拓市場,加大山、海、島、泉等旅游資源整合力度,積極開發特色旅游產品,不斷聚集人氣、提升效益,打造全市文化產業高地。
(4)電子商務及通信行業穩步成長。采取政府投資的方式,建成了海裕城創新創業孵化器,免費提供給創新型企業使用,全力打造區域性高技術產業孵化中心,初步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電子商務模式。
(5)樓宇經濟適時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做活城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科學定位,對現有樓宇進行騰籠換鳥,引進高端業態,力促現代服務業發展。
(1)內部結構不盡合理,未形成協調發展的良性機制。在服務業發展中,占比較大的依然是商貿、餐飲等傳統行業。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發展不充分,特別是文化、旅游等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其蘊藏的巨大潛能還未充分發揮出來;科技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對區域經濟的服務能力明顯不足。
(2)龍頭企業較少,帶動能力較弱。服務業企業規模小,競爭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范圍廣、關聯程度高、能夠帶動行業發展、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偏少。
(3)人才匱乏,缺少智力支持。服務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專業人才缺乏,尤其是現代物流、中介咨詢、信息服務、文化產業等行業性高端人才十分匱乏。
(4)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企業自身創新意識不強,很多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即使有創新轉型的想法,但創新發展的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跨行找不到路子、創新舍不得票子、管理打不破框子、引才邁不開步子”的現象比較突出。
(5)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整體競爭能力不強。部分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不強。
(1)加大政府管控與支持力度。與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相比,服務業對人才和市場空間的依賴程度高,需要政府無形之手的推動作用,實現服務業低成本、高效率、快發展的目標。第一,完善進入機制、退出機制以及價格管制,實現服務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第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促進各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將起到相互融通,相互促進的作用。第三,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示范和杠桿作用,從財稅、信貸、信息、土地和價格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
(2)加快服務業創新步伐。一是發揮區位優勢,走差異化戰略,集中區域特色服務業企業群;二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服務業領域的技術創新。著重加大對自主創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鼓勵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創新服務公共平臺。三是全面落實國家鼓勵服務業創新創業的政策,為服務業創新創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創新服務公共平臺。
(3)加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對外開放度的增加,一方面需要加強政府的服務和引導職能,創造有利的引資環境;另一方面,服務企業應該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互動,加強區域分工與協作,提升現代服務業整體水平,實現服務企業信息技術管理網絡化,加快服務業內部結構和產業層次的升級,推動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
(4)充分發揮政府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的導向作用。現代服務業屬于風險性和消費彈性比較大的產業,其服務產品只有在完成消費后,才能夠形成產值,市場導向十分明顯,極容易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突變因素和國民收入的居民消費傾向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堅持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和市場為基礎,充分發揮好政府的主導、協調、規范作用,以及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才能有效降低現代服務業的運營風險,有效促進現代業的發展。
[1]李文陸,王英輝.河北省現代服務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作者單位:威海市職業教育服務中心)
董崇黎(1964-),男,漢族,山東威海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