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省汪清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 金春蘭
信息管理在醫療保險管理中的應用
文/吉林省汪清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金春蘭
為了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醫保管理體系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制度,讓全國的9億農村居民和3億城鎮居民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益。醫保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統一性,對于實現醫保的現代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統一的醫保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加速完善和規范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
醫保;信息管理系統;現代化管理;社會保障
隨著醫保體系的逐漸完善,很多地區已經建立了醫保信息平臺,其中包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這樣在對居民實行醫療救助的時候可以體現一站式的服務:醫保補償的實時化、醫療服務監管的精細化等,讓居民深切地體會到醫保的改進和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福利。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計算機是必不可少的。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醫保體系中的應用,醫保的信息化管理逐步踏入正軌,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也規范了操作的流程。依靠網絡的力量可以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統一的城鄉醫療管理系統。同時加強了信息的管理,也提高了辦公的效率。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國建立起了醫保信息的管理系統。醫保信息管理系統是一項范圍比較廣、規模比較大的信息工程?;驹O想是以一個網狀的形式,將全國的各個醫保機構與醫療機構相連接,形成一個在網絡上比較完整的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可以由信息的錄入,與各個醫保機構之間進行網絡上的信息交流。通過網絡對患者的信息進行篩選、審核、傳輸,從而實現網絡一體化的目標。
但是現在的醫保信息管理系統還沒有達到完美無缺,不過經過不斷的完善,信息系統已經從單一化逐步向統一化發展。隨著醫保工作的逐步深化,很多醫院與醫保信息管理系統之間形成了一套信息交流的體系,有了數據聯機操作的標準,使各個醫保體系與醫院之間進行HIS聯絡。并且現在很多醫院信息系統與醫保信息系統之間已經建立了HIS系統的鏈接。這種情況下,實現了醫保信息系統與HIS系統的無縫隙鏈接。這樣在保證了醫院的HIS系統正常運轉的情況下,醫院的一系列信息都會通過接口傳遞到醫保信息系統中,這樣不僅免去了患者要攜帶病例、賬單等的麻煩,也使患者的信息被更快速、更準確地傳達到醫保工作人員的數據庫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由醫保人員對患者的信息進行整理、審核,然后再將數據傳達到醫療機構的HIS系統中。對診療項目、藥品的花費進行實時篩選,確定哪些由醫保機構負責,這些一系列的活動都可以有醫保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跟蹤審查。這樣做讓患者及家屬在很大程度上更方便,在患者住院、出院期間也可以節省開支,并且其醫藥費用也及時得到了報銷。
醫保信息管理系統就是通過醫保信息平臺讓管理機構可以充分了解到辦理醫保居民的信息,在患者就診、醫療補償等方面進行行為上的規范。在醫保管理中,醫保信息管理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醫保機構的工作人員通過HIS系統對患者的病例進行分析,實行相應的補償制度。對醫療機構內部而言,可以適當地起到規范的作用。醫保信息管理體系的運行,使醫保管理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網絡的聯系,對患者的信息進行及時的匯報。醫保管理機構也可以通過網絡強化醫療機構的內部管理,醫療管理機構可以在網絡上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核實、審查。醫保信息管理系統和醫院HIS系統的相互連接,不僅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地域的不同、患者數據的丟失、在監管方面的疏忽等。這樣由醫保管理系統對醫療機構進行一定范圍內的監督,也可以防止醫生在對病人進行診治的時侯亂收費,多收費,不認真治療等。當今社會,這種亂開藥方,虛假收費,虛報醫療費用,違規補償等的情況屢次發生,現在有了醫保管理系統,這樣的事情在很多時候就可以避免,必要的時候為聯系司法部門提供了足夠的證據,逐步讓這樣類似的違法行為從醫療機構中消失。醫保信息管理系統可以使各個醫療機構與醫保機構之間的交流加強,讓信息更快速地傳遞。應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數據庫,使很多患者及工作中的信息可以更透明地展現出來,也可以將數據反復使用,更實現了各個醫保信息管理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資源共享,也能穩定地保存在數據庫中。醫保信息管理系統的發展,促進著整個醫保體系向更完善、更高效的方向前進。
總體來說,醫保信息管理系統在外部滿足了患者的很多需求,讓患者及家屬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患者的情況,通過網上的信息進行了解,避免因紙質信息的形式而造成流失,更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也可以讓醫療機構更快速地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篩選、審核,及時提供需要報銷的項目,患者及家屬也可以更快地得到補償。從內部來說,對醫保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內部人員也有一種約束,讓大家在工作期間時刻處于一種透明的狀態,防止有舞弊的行為發生。醫保信息管理系統是在計算機中運行的,更多的時候可以避免出現錯誤,也大大地提高了醫保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以保證醫療機構穩定、高效地運行。
[1]賴茂生.信息資源管理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0.
[2]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