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 250000
試論提高企業執行力和落實力
劉 娟
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 250000
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在全省網絡整合成立后,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快速發展,內部管理逐步加強,經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針對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規模地不斷擴大,山東有線集團總部提出“提高執行力和落實力”的管理理念,指出有些問題的存在表面上是執行力的問題,實際上是改革和管理不到位的集中反映,直接指出執行力的問題是管理中的關鍵。因此,只要抓住執行力這個關鍵,便有了效率和效益,就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要實現“辦一流企業、出一流產品、創一流效益”的經營宗旨,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在員工中打造一流的企業執行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提倡執行力可以同化員工的思維,讓員工逐漸形成一致的價值觀、一致的立場,最終形成上下同欲的協同效應。只有一致的價值觀、一致的立場才能將口頭上的“執行力”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將執行的要求落實到員工的思維中,才能將執行力建設長期地支持下去,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執行力現狀,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強化企業的執行力,就是把“執行”作為最高準則和終極目標的文化。所有有利于執行的因素都應該以充分而科學的利用,所有不利于執行的因素都應該立即排除。通過一種強大的監督措施和獎懲制度,促使每位員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并從思想和行為上改變自己的行為,最終使團隊形成一種注重現實、目標明確、簡潔高效、監督有力、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執行文化。事實證明,優秀的公司都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可口可樂、百氏、麥當勞等世界上知名的大企業,都具有很強的執行力。一些曾經在執行力很差的企業工作的員工,加入到這些大公司里,也會被培養成訓練有素,執行能力很強的員工。可見,良好的執行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對于全省整合的網絡發展而言,如何提高執行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企業執行力是一個系統、組織和團隊。一個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完整的肌體,企業的執行力也應該是一個系統、組織和團隊的執行力。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只要企業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帶頭人,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管理執行力就一定會得到最大的發揮,企業就一定能創造百年企業的目標。一個執行力強的企業,必然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具有高素質員工隊伍的企業,必定是充滿希望的企業。
要提高企業的執行力,不僅要提高企業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的執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的整體執行力,只有這樣,才會形成企業的系統執行力,從而形成企業的執行力與競爭力。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立馬見效。而中國企業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心態,做一件事,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而不能急功近利。就像創造名牌產品,打造知名企業,在國外,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在美國,一個名牌,每年的廣告投放至少需要3000萬美元,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而在我們中國,很少有企業在做名牌時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和心態,似乎做了一段時間,投了那么多的錢,品牌知名度還沒達到一定高度,就急不可待,而做出來一定知名度的,往往又是過不了多長時,就又蹤影全無了。企業執行力也是一樣,這是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又是最難做的工作,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長的過程,所以,企業在提高企業執行力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此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作為一個企業,再偉大的目標與構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強有力地執行,最終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對員工來說,執行力就是一種能力、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態度。體現在單位、部門上,是一種和諧,一種團結,一種效率。
要加強企業執行力的建設,就要在組織設置、人員配備及操作流程上有效的結合企業現狀,將企業整合成為一個安全、有效、可控的整體,并利用在制度上減少管理漏洞,在目標上設定標準,在落實上有效監督,借此,企業執行力度自然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執行力差是企業的最大內耗,不僅會消耗企業的大量人才、財力,還會錯過機會,影響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發展。要提高企業的執行力,首先要從管理上得以體現,用管理的方法來形成企業的整體風格和氛圍,最后使整個企業和人員都具備這種能力。一個優秀的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做著同樣的事情,只是比別人做得好,落實更到位,執行更有效果。
“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提高執行力,應從改變員工的思想入手,一旦思維方式改變了,工作態度端正了,就會有很好的執行力。但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員工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方法是很難的,常常會引起部分員工的不滿和抵觸等對抗行為。但如果從一些行為活動上來改變員工的行為,相對比較容易些。
當今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使得員工素質日益提高,其自我實現意識日趨成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之”的傳統觀念難以適應而今企業管理民主化的潮流,員工關注的不僅埋頭苦“干”,更為關注的是“干”的目的、利益,有所求是有所為的真正動力。員工個體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不盡同質,因此企業不能盡靠整體利益激勵員工,諸如“企業利潤翻幾翻”,而且更多注重“對員工個體受益具體承諾”的激勵。“利之所趨”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心理,企業應使員工明白,制度是企業整體利益與員工個體利益價值、利益的形式轉換,強制性制度約束隱含著可取利益,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從而激發員工群體的盡責意識。眾所周知,“溫水煮青蛙”的故事,闡釋了這個道理,當員工的行為不知不覺中已被改變時,當越來越多的制度和規范被員工接受并遵守時,就意味著員工有了一致的行為模式。行為模式的統一與協調一致,形成廣大員工日常交流探討的焦點,這就是企業群體的執行文化,這種文化反過來也會潛移默化地推動思維模式的改變,直至員工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執行力就是通過習慣地養成逐步建立起來,要先在改變行為的基礎上,再改變思維方式。
世界500強知名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均有一套成熟而細致的操作流程與標準,來保障戰略的貫徹和目標的實施。他們會通過貫徹一套標準化、結構化的流程,用明確的規范和制度來控制和改變員工的行為,提高他們的執行能力,并使之成為員工的行為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員工會認為執行這些標準化動作是自然的,合乎常理的。而此時的標準化的流程逐漸變成一種條件反射或者是潛意識行為的時候,流程、規范和制度也就成為企業文化體系的一部分。
制度是一個標準而并不是一張網,僅憑制度創造不出效益,一個不能生發制度文化的制度不可能衍生盡責意識,如何將強制性的制度升華到文化層面,使員工普遍認知、認可、接受以達到自覺自發自動按照制度要求規范其行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轉化,是構建制度文化真正內涵。
古代兵家“先廉恥而后刑法,先起親愛而后律其身”的治軍理念對于今天企業制度文化構建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文而化之,“強制性”是制度自身屬性所決定的但同時也表明了企業的價值取向,本身蘊含豐富的教育意義,企業通過對員工權利意識、自主意識教育、引導,通過架構尊重人、關心人、相信人的人文環境來提高廣大員工盡責意識,借以強化執行的速度與力度。
山東有線網絡《企業文化》的建立,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從經營層到員工都以《企業文化》手冊為指導,按照部門職責和崗位要求,全面貫徹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過程的監督和執行,以持續改進為目標,來實現公司制定的質量目標。當通過一套標準化、結構化的流程,以及明確的規范和制度來改變員工的行為時,員工雖然在開始執行的時候,會覺得受到流程和規范的結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習慣會讓員工覺得執行這些標準是自然的,合乎常理的。
因此,企業沿著完善的振作規程和標準發展時,逐步推出更多的規范和流程,員工也不會覺得時時刻刻有條條框框在約束自己。
執行文化的建立,需要一支強勢的執行力管理團隊。因此,建立和培養員工的執行力,是建立執行文化的基礎,建立和培養中層干部的執行力,是建立執行文化的中堅力量;建立高效動作的領導班子,是建立執行文化的關鍵。
執行是一個從上而下的目標傳遞和完成的。目標是否按時保質的完成,和執行力的起點有很大的關聯。假設總經理的執行力為100分,副是是90分,中層管理人員是80分,班組長是70分,員工是60分,這就發生了40分人的偏差。根據以上分析得出,偏差越大,跟我們既定的目標差得越遠。所以,領導是一個團隊中領頭雁,團隊的習慣形成、工作作風都和領導的工作作風密切相關。領導做事,員工在學習,因此領導要以身作則,從細節做起,不僅自己要有良好的執行習慣,也要注重整個目標傳遞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執行情況,及時關注執行力差的人,及早修正,是保證目標執行的關鍵。
提倡企業的執行力和落實力,對于員工個人來說,是思想與行為逐漸統一的過程;對于企業來說,是思想(執行企業文化)與行為(執行能力)相互協調一致的過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山東有線的執行文化系統,樹立良好的執行心態,讓執行文化的日臻完善,必定會極大地促進山東有線的又快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