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璇
記者的另一種責任——成為“講故事”的人
李佳璇
談到記者的責任,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記者是事實的提供者,但不得不說的是,記者還有另一種責任常常被我們忽略,就是記者同時還是故事的講述者,講故事的人。記者為什么要成為“講故事”的人,就是本文重點想闡述的。
講故事 責任 新聞寫作
談到記者的責任,讓我想到有一句話,描述得很形象: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而這句話,就恰恰概括了記者的兩種責任。
一種責任,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記者是事實的提供者,這是記者最基本也是最本質的責任。
但我們不得不說的是,記者還有另一種責任卻常常被我們忽略,就是記者同時還是故事的講述者,講故事的人。因為記者不僅僅是事實的傳聲筒,所以記者要講的故事,不是what,who,when,where,why五大新聞要素的簡單堆砌,也不是我們自認為有說服力的一串串數據的羅列、權威專家的觀點摘述,而應該是有滋有味、有色彩的事實信息的分享。之前剛好看到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他說他之所以創建facebook,就是因為他發現網絡上什么東西幾乎都可以找到,但唯獨找不到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人所需要的聯系服務的東西,這就是他創建facebook的初衷。現在我想著重說說第三個方面,即寫新聞報道的是誰?是記者。那記者是什么,也是人。所以,記者所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人在描述另一個人或一群人的相關信息,并把這些信息通過故事的方式有效傳遞給第三個人。所以記者講故事的目的,就是如何把真實的故事變成優秀的報道,能讓更多的人對記者感興趣的真相也產生興趣,從而形成某種社會效應,這應該是我們新聞人孜孜追尋的理想狀態。自然而然通往這理想狀態的最佳途徑就是:記者要成為“講故事”的人。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為什么要成為“講故事”的人呢?最簡單和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大家都喜歡讀故事,所以如果新聞報道能以故事的形式傳遞給受眾,將會擁有更廣泛的受眾群。其實,我覺得記者最厲害的地方,不是將信息原封不動地呈現給受眾,而應該是你將提供的事實信息能讓閱讀人感受到與他有所聯系。“講故事”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效果,因為相比于冷冰冰的信息陳述,讀者更愿意將自己換位到故事中的某些角色位置進行思考。
第二個原因,我們不得不提到,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大環境,即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聞生產環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談到他為何回國創業時說,我創建百度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人平等地享受到盡可能多的信息。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互聯網時代的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基本已經得到了足夠的滿足。那么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讀者在滿足了最基本的對信息擁有及知曉層次的需求之后,他勢必將會對信息的內容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即讀者現在所要閱讀的新聞,不僅僅能為他提供信息,而且還要能夠吸引他,讓他感受到某種快樂。否則,為什么這么多新聞報道,他偏要選擇你所創作的新聞作品來讀呢?所以,這就涉及到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承擔的一種責任,一種常常被我們忽略了的責任,即我們既是事實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講述者,如果我們沒有做好這兩件事,就沒有人理睬我們的作品。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原因,所以作為記者的我們,不能再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上,而應該更多地考慮他們想要什么,以及他們會選擇什么樣的新聞報道進行閱讀。因此,成為“講故事”的人是解決這一問題很重要的出發點。
第三個原因是從記者自己本身對新聞作品的創作方面來說。這一方面又分為兩點。第一點,在新的輿論格局中,幾乎人人手握處于移動狀態的麥克風,人們大都可以通過手中握有的自媒體,及時披露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記者的一部分角色。在這種情況下,職業記者跟這些“公民記者”怎么區分呢?我們怎么在浩瀚的全民記者隊伍中找尋到我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呢?顯然,與公民記者相比,職業記者的數量遠遠不及他們,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可能在新聞現場。所以,提供第一手信息,以信息的第一爆料人占得新聞報道先機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發生的難度很大。那為什么還需要我們職業記者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比于“碎片化”的信息,我們能提供更詳盡的故事,相比于信息發布者的傾吐欲望,我們的新聞報道考慮的更多的是閱讀報道的人。可以看出,“講故事”是我們如今在信息爆炸時代尋求存在感的重要方式。第二點,新聞作品在創作構思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幻化成“講故事”的人,我們的目標就不再是從信息源的嘴巴中把信息一點點地擠出來,然后再壘出來,而是在對方的專業知識和獨到見解的幫助下,來構思一個想法,進而注入創作的活力,寫出形象的故事,讓信息變得具體,讓讀者觸手可及。然而我們新聞系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太少了,我們往往只學習采訪技巧和編輯技巧,這樣的一個弊端就是當我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我們在新聞報道的寫作過程中往往缺少激情,而讓我們的工作走入一個死胡同,甚至會讓我們感到痛苦,用一個心理學的詞語來形容,我們有可能患有新聞的“感覺剝奪”,也就是說,對于新聞的感覺麻木,敏感度不夠。這就是,從我們從業者自身而言,為什么要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的原因。
[1]威廉.布隆代爾.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2]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