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明陳賢梨
不忘初心樂從教 繼續前進獲幸福
金發明1陳賢梨2
有首歌最動聽,那就是師愛;有種人生最美麗,那就是教師。教師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絢麗耀眼的光環,只有三尺講臺上的默默耕耘。每天與學生心心相印,和學生一起上課,一起歡笑,一起感動,一起成長。正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守望,讓教師倍感充實,更因為喜歡而一路前行獲得幸福。
賞識 疏導 心靈感化 幸福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新的深處。”對于九年級的學生,知識的豐富、視野的拓寬,使他們顯得更“成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較強。這個時期尤其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相互尊重,相輔相成。
我班有一名男生A上課時總是趴在桌子上,好像若有所思;課間,靜坐一隅;放學后,又獨來獨往。但從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窺探到了一絲希望。經多方了解我才得知,他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以致于快樂對他來說是一種奢望。一天上課時,我發現他在看一本網絡小說。經一番思考,我決定選擇另一種方式去“揭穿”他。剛好有一道仿做練習題我便點名讓他回答,我原本以為這道題對他是有些難度的,沒想到他回答很精彩。頓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看到了他臉上露出了一絲難得的微笑。我抓住時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我想到他如此認真的讀那么厚的小說并且能回答出一個難題,表明他很喜歡讀書也很聰明,只是缺少一個人去正確引導。想到這,我決定去充當這個引路人。我告訴他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并與他商議好上課期間“借給”我,放假的時候“還給”他。在這一借一還中,我發現他漸漸的變了,上課積極發言,成績提高了,人也變得開朗了。教師節那天,我收到了一張來自他親手制作的賀卡。這讓我感覺到,只有心與心的交流,才能換來愛與愛的快樂。我心中溢滿了幸福。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這種愛是無私的,她要毫無保留地獻給所有學生。
有個學生B,父母離異,跟60多歲的爺爺奶奶生活,不幸的家庭遭遇使孩子幼小的心靈承受著難言的重創,自卑心里日益嚴重,學習大大滯后。一天,因爺爺打了他,他逃出家門。得知消息后,我便帶幾個同學去找,找到他才知道,原來他是想去找媽媽。把他送到家后已是深夜11點多了,當時大雪紛紛,天冷路滑,在踉蹌中我思索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讓我下定決心:用濃濃的愛去填補他心靈的創傷。
平日里,我利用課余時間跟他談心,輔導功課;天冷了,我提醒他加件厚衣服……有一次,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眼淚汪汪地說:“老師,我會努力的”聽著他動情的話語,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切的感受到,只要老師用真誠的愛心去撫慰學生受傷的心靈,就能在學生心里點燃信心和勇氣的火種。我堅信,皮格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頭變成少女,我也定能以至誠的愛心感動學生們,讓學生們幸福快樂地成長,這既成就了學生們,也幸福了我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特殊的琴弦,只要你去撥動它,就會發出獨特的聲響。”教師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確立做人的尊嚴與自信。
要冷靜面對孩子的犯錯,教師應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關心的語氣去幫助學生。記得一次自習課,我班一個女孩沒有學習而是在忙著寫一封信。等老師發現后,她偷偷地放到桌洞里面。后來讓細心的我還是發現了:滿滿兩張紙,寫的工工整整,字里行間情真意切,主要是向一位異性同學傾訴自己的煩惱、思念、以及不被理解和關注的痛苦心情。從中不難看出:她在朦朦朧朧的暗戀著一位同學,正陷于無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難怪上課心不在焉、悶悶不樂,成績下滑明顯。經過耐心的思想工作,她如實地說出了真情,并自覺地承認了錯誤。事后,我沒有聲張,并在班級替她保了密。我多次找她談心、及時引導她:未成熟的青蘋果過早收獲會又酸又澀,成熟季節的果子才會又香又甜。
愛學生,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你愛他們,他們也會愛你。
記得那天,我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他們在看到我的一剎那,全從桌底蹦出來,每人手里拿著一朵花,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教師節快樂!您辛苦了!”接著每個人遞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卡片,上面寫滿祝福的話語。看到學生們天真無邪的笑臉,讀著學生們真摯的祝福,感動油然而生。
我記得去年教師節,一大早就收到了畢業學生的家長送來的大束鮮花和滿滿的節日祝福。我有感而發,在微信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有種快樂,叫教師節快樂;有種感動,叫孩子畢業了,家長和自己成為好友的感動;有種幸福,叫收到各屆孩子們的短信、微信祝福的幸福;有種“紅包”,是畢業的學生們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有種期待,是我現在叫的學生們兩年后的金榜題名的期待。
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來自學生,來自教學,只有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才有收獲感,才有師生的共同進步。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甘愿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做班主任,我們不忘初心樂從教,繼續前進獲幸福。
(作者單位:1.湖北省武漢新洲區倉埠初級中學;2.湖北省武漢新洲區倉埠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