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艷紅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刁艷紅
伴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傳統(tǒng)文學著作成為人們研讀的重點書目,《儒林外史》就是一部深受讀者喜愛的小說,這部小說諷刺意味十足,堪稱古代諷刺小說之最。吳敬梓編著的這部長篇小說深刻揭露了朝政的奢靡腐敗以及害人不淺的科舉制度。在陰暗的社會環(huán)境下,作者將小說的第一人物杜少卿刻畫得十分到位,很大程度上源于杜少卿就是作者的縮影,因此這個人物形象比較飽滿,留給讀者較深的印象。與此同時,作者也借助杜少卿這一人物模型表達了自身的感受,嘲諷了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將文化精髓注入了書中。文章將從不同的角度對杜少卿這一人物形象進行解讀。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個典型的正面刻畫的人物。杜少卿出身于一個大地主官僚家庭,性格比較豪放,視權(quán)貴和名利為糞土。當時的科舉制度大環(huán)境下,八股取士成為很多書生追求富貴的橋梁,一旦中榜就變得貪得無厭,追求名與利。杜少卿與這些人物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藐視縣里的秀才,稱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對多少人來說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卻在家裝病極力婉拒。杜少卿的夫人打趣他說,朝廷請你去做官,你怎么裝病不去呢。杜少卿開玩笑似的跟夫人表達了自己不愿意做官,向往自由舒適的小日子的愿望,充分表現(xiàn)出杜少卿對功名與富貴的不屑。
封建社會制度下,三從四德成為婦女的束縛。杜少卿卻不受這些封建習俗的禁錮,對待自己的妻子格外尊重,認為婦女應該站在一個社會平等的地位上,不倡導社會形態(tài)下出現(xiàn)的三從四德。杜少卿反對納妾,尊重婦女,表現(xiàn)出明顯的進步思想。除此之外,杜少卿也贊揚敢于反抗保障自身權(quán)益的婦女。在這部小說中,沈瓊枝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女性形象,這位有勇有謀的女性用勇敢與智慧為自己的人格獨立進行斗爭,獲得女性尊嚴。與此同時,她也向人們表明努力才是解救自己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當時社會形態(tài)下,世俗眼光將沈瓊枝定位為江湖之盜時,杜少卿也極力贊揚她奮勇反抗,不慕名利,不甘心被人玩弄的精神,進一步體現(xiàn)出杜少卿的可貴之處。
杜少卿在當時社會制度等級嚴明的環(huán)境下,追求自由的生活,但十分注重孝道。在小說中有一個人物郭孝子,杜少卿十分推崇他二十幾年不放棄尋找自己的父親,在杜少卿看來,這種孝行是十分可貴的,也是值得贊揚的,為此杜少卿不顧惹禍上身的麻煩,讓郭孝子在自己家里休息,并跟自己的妻子一起照顧他的衣食住行。杜少卿與六朝文人存在一個共同之處,比較向往回歸大自然,認為自然是美好的生活家園,不愿意進京做官,向往與妻子一起看花喝酒,自由自在的生活。杜少卿雖然不經(jīng)商也不做官,也沒有什么賺錢的本領(lǐng),但是當別人遇到困難向他傾訴時,他會慷慨解囊相助,即便是杜少卿自己的日子比較清貧,甚至家弟拜訪也無力為他接風,但也不能改變他樂善好施的性情。杜少卿演繹出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真諦。
杜少卿還有一個可貴之處在于他敢于挑戰(zhàn)封建世俗的勇氣,對于當時社會中存在的封建禮俗,杜少卿勇于挑戰(zhàn)與反抗,在他的思想中,社會形態(tài)中不應該有等級,不存在名分,沒有尊卑順序。著名的大學者朱熹對經(jīng)書進行了解讀,并被世人尊崇為權(quán)威的解讀,但是杜少卿卻勇敢地與朱熹的觀點對立,并編著了《詩說》。杜少卿敢于進行學術(shù)反駁的精神足以表明了他勇敢挑戰(zhàn)權(quán)威,敢于表明自己立場與觀點的硬氣,并且向世人傳達出自己的生活理念與理想追求。杜少卿也針對《女目雞鳴》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反對那種慕名逐利的思想,杜少卿與妻子之間更愿意處在平等的地位,夫妻之間互相扶持,十分恩愛。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夫婦兩人一起攜手游山玩水是一件違反男尊女卑禮教的事,但是杜少卿卻可以牽著妻子的手游走清涼山,看得路人目瞪口呆。甚至當杜少卿想要將房屋賣掉搬家到南京時,都先征得妻子的同意,等到妻子答應之后,杜少卿才開始落實行動。這一系列的言行舉止都是違背當時封建禮俗的,但是杜少卿卻敢于挑戰(zhàn),勇于反抗。
書中有記載,杜少卿搬家到南京,朝廷開始征納良才,推薦考試,這種機會并不常見,是多少苦讀詩書的文人夢想中的事。當時皇帝征辟杜少卿,杜少卿兩次婉言拒絕,甚至以生病為由。杜少卿不愿意被束縛于朝廷之事,向往自由的生活。杜少卿喜歡廣交朋友,尊重個性,對待不同的人都很平等,只有對待官人比較特殊,橫眉冷對沒有好臉色。杜少卿生活在那樣一個腐敗且等級森嚴的社會,雖然不愿意做官,但是也沒有歸隱,而是在生活中開辟自己的天地,積極樂觀的天性感染著更多的人,也向世人傳達出樂天派的精神品質(zhì),他的放蕩不羈充分展示著他的個性與獨特。
作者單位:長春光華學院 130000
刁艷紅(1979—),女,漢族,長春光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對外漢語、應用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