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張 英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營造合作友好的學習環境以及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現代英語課堂的交際活動設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學生要在對知識進行再加工的基礎上吸收和消化,并且也要接受在初中英語發展過程中的客觀變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只給學生構建求知的基本框架,而不是讓學生在教學的設計中學習。學生需要在情景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索,體驗知識的變革性,從認識上接受知識不是靜態的,不是絕對的,要學會在思考中質疑,勇于深度思考。這樣會使學生從主觀上接受和喜歡英語,只要有了興趣,那么英語知識就成為動態學習,動中取靜,會有顯著的效果。
(一)網絡情景協助構建主義
當今初中英語學習要在網絡中進行。學生從任何一點切入,都可以在網絡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而這個網絡不能是老師構建教給學生的,而是在情境中,學生獨立構建的知識框架,老師只是負責疏通學生知識構建中阻塞的點,把握構建的大方向。老師要允許學生走彎路,這也是構建的必要過程,而不能對學生的問題,一答到底,剝奪學生自身的構建。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二)注重協作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因此,我們采用教學小組學習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協作學習,讓學生之間碰撞思想的火花。通過與學習小組的互動,消化吸收目標內容。教師,只起到答疑功能,而不是問題設定和堆積的操控者。學生針對具體情景內化知識,不能把答案絕對化。
(三)關注評價機制的全面性
我在評價機制方面一直不太成熟,如果帶初一新生,一定要健全這方面的制度。但是,我也一直在注意這方面的滲透。其實,評價機制不應該過多關注小組討論后回答的準確性。這樣會給學生一個終結性的錯覺,而且不利于全體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我們應該更多關注過程中評價,這里強調的是對學生情商的培養。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某種環境中展開的教學過程的穩定的結構形式。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下,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都對英語的教學有很大啟示。
(一)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根據歐共體的“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DGY III)有關文件,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因此,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搭支架的方式,逐步把問題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從整個支架范圍內獲取知識,然后再撤去支架。
(二)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
拋錨式教學要求學生到實際的環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而不是間接地學習這種經驗。拋錨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背景中,根據學習的需要,并且通過鑲嵌式教學以及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即合作學習,通過自身的主動學習、生生學習和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并達到目標的全過程。
(三)隨機通達教學(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這種教學也被稱為隨機進入教學,隨機通達教學就是提高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和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在這種學習中,學習者可以形成對概念的多角度的理解,并與具體情境聯系起來,形成背景性經驗。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習者針對情境建構用于指引問題的解決的圖式。
在初一英語階段更多地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是非觀進行分階段的教育和滲透。在初二,能夠感覺到全班在對學習的主動性和對班級的責任感方面較明顯的轉變。并且,培養了學生做階段性反思的習慣,使學生的迷茫有階段性的開解和處理。這都是對學生英語學習思維方式的培養,它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做出理智的判斷,并且有助于英語教學管理。所以,要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對初中英語做出正確判斷,并從中獲得成長的快樂及成就感,使學生內化需求,提高成績。這個理念就源自建構主義思想。
當然,書中其他方面比如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也都對初中英語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并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710119
張英(1990—),女,山西盂縣人,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