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穎
淺析流散文學對文化傳播的影響——以林語堂的Moments in Peking為例
郭 穎
林語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憑借其深厚的英文功底和與生俱來的文化背景,成為中西方文化傳播的使者。旅居國外多年,使得他能夠脫離母體,從而獲得一種反觀母體的必要距離,呈現一種離散的狀態,毫無疑問,這種以他者的角度來書寫本族的文化方式對文化的傳播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本文以林語堂先生的Moments in Peking為例,淺析在離散文學的視角下,Moments in Peking這部小說在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加強中西文化溝通方面具有的深刻意義和獨特價值。
流散文學 文化傳播
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是小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林語堂刻畫了許多女性,通過這些女性的人生坎坷經歷,林語堂表達出了自己特有而完美的女性觀點。他認為完美的女性應該是體現出“東方文化為體、西方文化為用,儒家思想為表、道家思想為里”的美好品質。在Moment in Peking這部小說中,可以說木蘭的人物形象兼具了“曹雪芹筆下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美貌和史湘云的風姿。”但她并不是純粹的傳統型的,她也體現著中西文化思想的辯證統一。首先她對待愛情的態度,雖然她并沒有不顧一切與所愛之人廝守終生,但卻有著西方人對愛情的執著和為愛情殉道的決心。同樣,她也向往自由和平等,雖然嫁為人婦,但她受不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而是接受新鮮事物,外出游覽,渴望自由不拘束的生活。這一點從她極力邀請曼尼外出和自己一起去看電影可見一二。同時,木蘭也反抗著男尊女卑的惡俗,在她訓斥體仁說道:“我不相信女孩子要規矩,男孩子就應當壞。男女是平等的。”在這里,木蘭不是唯唯諾諾,儒家文化中的小女子,而成為了追求平等的女斗士。自由與平等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主張。林語堂在Moments in Peking中刻畫的姚木蘭一人物形象可以說就是林語堂眼中完美女性的化身。通過許多生動形象的刻畫,林語堂不僅極力改變著外國人筆下中國人地位卑微、行動猥瑣、衣著古怪的固有形象,而且向西方社會展現了一個即具有東方古典文化素養又不乏西方追求民主,富有熱情的珍貴品質。“林語堂把經過自己的文化道德規范所篩選出來的東方和西方的女性美,全部糅合于姚木蘭一身。因此,姚木蘭實質上是東西聯姻所生出來的一個文化混血兒,林語堂就是這次闊過婚姻中的媒婆。”通過這樣有血有肉,兼具東西方優良品格的女性形象,林語堂更好地向西方社會傳播了那個時代的東方文化與價值觀念。
林語堂出生于閩南漳州平和縣,這是沿海地帶,是中國受西方文化(特別是基督教)影響比較大的地方,可謂中西文化碰撞的前線。而他的父親又是一個基督教的牧師,他從小受到基督教會的恩惠,生活中隨處可見與基督教相關的東西。在《林語堂自傳》中,林語堂曾說道:“我在童年是一個十分熱誠的教徒,甚至在圣約翰加入神學院,預備獻身為基督教服務的。”由此可見基督教思想給林語堂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隨著林語堂思想的不斷成熟,她更加倚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形成了解釋宇宙與人生的獨立思想系統。”中國傳統的儒道倫理觀念是林語堂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在面對尋求如何解決種種矛盾和沖突辦法之際,林語堂在Moment in Peking中表露了自己的人文主義思想,即林語堂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和基督教信仰建立起了以人性論為基本內涵的普世主義人文價值系統。Moment in Peking全書將莊子格言作為題旨引用,以導家精神貫串之,同時儒家思想也時刻顯露。小說中的姚思安信奉道家哲學,體現了道家順乎自然,超脫禮俗和返樸歸真的思想,曾文樸信奉儒家哲學,體現了儒家重人倫秩序和修身齊家的思想。最后寫到姚木蘭逃難途中收留孤兒,她這么做也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萬古長青的中華,為了延續中華民族的生命,身邊的嬰兒現在成了她的民族不朽的象征。這種普世主義人文價值觀在小說的結尾處顯露出來。小說竭力表現了將儒道哲學與西方思想的結合,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結合。林語堂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圈內不斷穿梭,努力尋求兩者的切合點,這不僅為中華民族在面對國難時提供一條解脫之路,同時也使得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接軌。
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發發展成為了不可阻擋的潮流,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而又難以被其他文化所理解的部分,但是面對當前的局勢,故步自封只能被時代所拋棄。因此,尋求積極走向世界文化之林才是正確的選擇。流散文學的珍貴之處在于,它可以使得作家肩負起傳播本族文化的重任,而且在搭建文化交流的平臺過程中它還可以賦予作家能以全新的他者角度來觀察本族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站在世界文化的至高點上,來看待不同文化的發展,不僅可以完成傳播文化的任務同時還可以使得本族文化蓬勃發展。
[1]施建偉.林語堂傳[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1999.
[2]張振玉譯.京華煙云[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郭穎(1991-),女,滿族,河北承德人,陜西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