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定
紅山文化走出紅山
聶 定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其作用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紅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促進紅山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是我們的責任與遺物,本文主要從鄉村、城鎮、校園三個角度進行分析,探尋紅山文化的發展路途。
紅山文化 城鎮 鄉村 校園 產業開發
文化是一個國家重要是軟實力。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從原始社會的圖騰符號到現在的信息技術;從衣食住行到文學藝術;從儒家文化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都是文化的范疇。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紅山文化,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它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玉文化,尤其以紅山玉龍最為突出,此外還有玉豬龍、玉佩、玉龜、玉鳥等。它展現出了新石器時代西遼河流域高度繁榮的祭祀文化,女神像、祭壇、玉石雕件等都成為紅山祭祀文化的代表。他還表現出了獨特是喪葬文化,積石冢、葬玉等是其代表。以及發達的制陶文化,不僅有獨具特色的橫“之”字形紋與直線紋,還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彩陶紋飾。文化內涵如此豐厚的紅山文化,更需要合適的方式和渠道,來推動其產業化發展。而現今對于紅山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主要有:孫永剛、黃文博、王思雨、段巖濤等總體上論述了紅山文化的價值,以及其創意開發①;王升、陸平、張國芬、王瑞金、趙國棟等從赤峰市的旅游業角度論述了紅山文化的發展②;孫柏楠、金曉明等從單個紅山文化遺址的保護和開發方面論述了相關問題③。從中可以看出前人對紅山文化的產業開發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未能具體將紅山文化的發展與農村、城市、學校等不同人群相結合來分析,故本文將從此入手,尋找紅山文化產業發展的路程。
農村市場在我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雖然近些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人口在不斷地減少,但是知道2015年底鄉村常住人口仍有6034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3.9%④。雖然農村擁有這么多人、如此廣大的市場,但是文化產業開發方面在農村是很不足,很少有農民從事文化產業相關的行業,也很少有農民購買文化產品,其原因不是農民不喜歡文化產品,而是缺少適應農村市場的文化產業開發思路。對于紅山文化在農村市場的開發,需要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就是紅山文化所在地的農村。對于紅山文化所在地的農村也主要從兩個方面去開發。一方面,就是讓當地農民了解和喜歡紅山文化,紅山文化遺址發掘雖然很多,但是對于當地的村民來說,他們對于紅山文化其實還是很陌生,缺乏觀念上的理解和認同。因此我們應該將紅山文化融入他們生活中去,第一點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參與到考古發掘中來,當然這種參與不是無序的、無條件的,而是在制定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參與規程后,讓他們可以但現場去參觀、去實踐,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文化的感知力。第二點,就是要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僅強調物質文明、強調美麗環境,還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強調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抓好移風易俗,樹立健康文明新風尚⑤。在具體建設中可以將農村文化墻、文化宣傳欄等上面融入紅山文化的特色。讓村民更加直接具體的接觸本地區的紅山文化。另一方面,就是讓當地的村民自主從事文化產業開發。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只有發動起群眾來,讓他們自己去探尋紅山文化的產業化發展道路,才能讓紅山文化擁有更多種渠道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給村民提供相關的書籍、產業管理方面的培訓、成功的案例等等。通過正確的引導,加上充分發揮村民的自主創新能力,相信這樣一定能促進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
其次,在紅山文化所在地以外的農村。中國國土面積龐大,農村眾多,而且各個農村的發展情況、風俗習慣、地域環境而相差很大。因此紅山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想深入這些農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與當地的文化特色相結合,例如:在東北地區就要與冰雕、冰燈、冬泳等風俗相結合 在西藏地區就要與藏歷年、招女婿、搶親儀式等相結合;在福建農村地區就要與媽祖節、寧德畬族風俗、客家風俗等相結合;在云南地區就要與潑水節、火把節、摩梭風情等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當地居民認可和接受紅山文化的產品,才能有助于紅山文化產業的發展。其次,就是把紅山文化的產業開發與實用器物相結合。農民很少買沒用的東西,只有具有使用價值,才會有價值,紅山文化產業開發的產品也是如此,想要打入農村市場去,不僅僅是要涉及的巧妙、構思比較神奇之外,還應該具有很強的使用價值,甚至要比同類的其他產品擁有更高的使用價值,只有這樣紅山文化開發出的產品才能更好地融入農村市場。最后還要注重產品的價格定位,其價格定位必須要低于當地農村的一般水平,因為農村不同于市民,農村都量入為出,不會超前消費,因此只有低于其消費水平,才能帶動其消費的積極性,才能促進相關的文化產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城市的數量在不斷地增加,規模在一步步的壯大。相對于農村來說,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紅山文化產業想要在城市中發展也需要不同的發展思路。在中小城市中,首先需要緊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將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與其相結合,具體來說可以在城鎮的基礎設施、設備中融入紅山文化的元素,例如:C型玉龍的水龍頭、帶有紅山玉蟬的健身設備、紅山文化元素的噴泉等室外景觀。其次,要與中小城鎮的節奏相適應,中小城市的節奏比較慢,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逛街、購物、休閑,因此紅山文化產業開發的過程中,相對于中小城鎮這一塊就要更多地去考慮居民的休閑,比如需要從夜市、 娛樂場所、購物廣場、超市之類的入手。最后,就是需要把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與中小城市的產業結構相適應,尋找合作的商機,例如:加盟店、分廠、經銷商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擴寬產業鏈條、降低產品成本,相互合作共同發展,才是一條合適與正確的發展道路。
相對于中小城市來說,大城市的消費能力更強,消費意識更前衛,人口規模也更大。紅山文化產品想要進入大城市,首先就是要有品牌意識,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大城市產品種類更加齊全、產業規模更加宏大、競爭強度更加激烈。一個文化品牌想要自立,就必須具有自己的創新意識,有自己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必須注重信譽,對于市場競爭來說,一個產品,尤其是文化產品最具有價值的就是產品的信譽,良好的信譽能夠贏來意想不到的收貨。其次,就是要與大城市的生活節奏相適應,大城市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尤其是各種上班族,其最大的空閑時間也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或者吃飯的時候,因此紅山文化在產業開發與宣傳方面一定要抓住這一特點,過程中多考慮與地鐵、公交車、出租車、快餐店等相結合,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要抓住大城市人口的消費心理。費心里對消費的影響非常大,只有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情況,才能具體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因此,紅山文化的產業開發,需要正確把握大城市中人口的消費心理,更具其消費心理,制定出來的消費產品和消費策略才能正確、有效。最后,要針對大城市中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口,制定相應的產品。其中重點要放在兒童與老人上面,因為兒童和老人的消費量非常大,有些東西是必需品,而且兩者具有聯動效應,可以帶動其父母、子女等。將兒童與老人用品中融入紅山文化的因素,這樣就能夠更快的促進紅山文化產業的發展。
學校在商周時期就存在了,在《孟子·見梁惠王》中記載:“謹以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氣”。作為教育機構,學校一直在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作為新生的力量,他們具有驚人的創造了和活力,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感與探索精神。因此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必須要走進校園,只有與學校相結合,與學生想交流,才能讓思維碰撞出更加新穎的火花。對于校園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要以從事學習為主的中小學,一類是主要以從事研究為主,學習為輔的大學。針對這樣兩類學校,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對于中小學,此階段的學生主要以學習為主,還不太具備獨立的研究能力以及對事物準確徹底的分析能力。因此,紅山文化在中小學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循環學術講座,而這種講座必須要是通俗性,能讓中小學生理解。讓學生從小就有一種文化的意識,接受文化的熏陶,對紅山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自己的記憶和理解。其次,就是要組織實地參觀,作為紅山文化發源地的學校有條件的,一定要組織去紅山文化遺址和紅山文化博物館去參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實地發掘,感受一下考古發掘的氛圍,培養了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從小就使他們學會保護文物的好習慣。再次,就是可以組織課外手工藝課。手工藝課的內容可以涉及到制作陶器、制作紅山元素的剪紙、簡單的石器加工操作、玉器設計、紅山文化元素拼圖等等。這些既能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宣傳紅山文化,促進紅山文化產業的發展。最后,可以與學校合作建立夏令營等。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等學生的空閑時間,通過游戲游戲、度假等歡快、娛樂的方式,來宣傳紅山文化,同時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也能讓學生有所收獲。
對于大學,此階段的老師,都是從事各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而此學生也主要是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的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因此紅山文化進入大學校園,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與大學合作研究,紅山文化的產業開發必須有專業的人員,其中作重要的就是從事文化產業研究、歷史研究以及考古學研究的人,而大學中正是有這樣的專業教授以及專業學生。他們與地方合作能夠充分的利用紅山文化的資源,發揮自己所研究和所學的專業內容,為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找到一條科學的、規范化的道路,因此要注重和高校聯合從事紅山文化的產業開發。其次,舉辦相關的學術會議,學術是需要碰撞的,一個埋頭研究不如一堆人公開辯論,紅山文化的研究也需要這樣一種氛圍和條件,只有這種學術氣氛的存在,才能激烈學者的研究,也才能探索出更多的發展思路。再次,要注重學術論文、專著。教授和學者的學術論文,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經過實地考察以及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其對現實中文化產業的開發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因此要多看相關學術論文、多與學者溝通,還可以聯合從事學術項目研究。最后,要和大學聯合從事紅山文化的相關考古發掘以及遺址博物館建設,能讓紅山文化,更加形象、具體的展示在觀眾的眼前。
此外在紅山文化產業的發展中,還需要注重國外市場,互聯網市場、電子營銷等,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并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讓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軟實力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一個不變的話題,因此文化產業作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其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當今的文化產業擁有眾多的發展模式,而且每一種發展模式都不是成熟的也不是完善的,因此紅山文化產業想要沖出重圍,成為文化發展產業的領軍式旗幟,就必須從農村、城市的具體情況出發,分析每一類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并且與高校的專業性人才相結合,共同研究合作開發,這樣才能使自己能夠隨時掌握外界市場的變化市場,又能保證自己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活力、有斗志,有創新能力。而對于市場的開發以及產品的創新力的把握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根本,只有擁有了這些紅山文化的產業發展才能更好。
注釋:
①孫永剛,黃文博.試論紅山文化的遺產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2013(5);王思雨.淺析內蒙古紅山文化與當地創意產業發展[J].大眾文藝,2014(18);段巖濤.在紅山文化基礎上的視覺形象設計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②王升.提升赤峰市紅山文化產業競爭力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12(12);陸平,張國芬.論紅山文化在赤峰市旅游業中的地位及發展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11(9);王瑞金,趙國棟.充分利用紅山文化和遼代文化資源發展赤峰旅游產業[C].中國古都研究——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2001.
③孫柏楠.關于活化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思考[J].理論界,2014(6);金曉明.新體制新機制驅動牛河梁紅山文化旅游產業開發[N].朝陽日報,2014-9-5(1).
④2015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7億 男比女多3366萬[EB/OL].中國新聞網,2016-01-19.
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S].2016-1-27.
[1]孫永剛,黃文博.試論紅山文化的遺產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2013(5).
[2]王思雨.淺析內蒙古紅山文化與當地創意產業發展[J].大眾文藝,2014(18).
[3]段巖濤.在紅山文化基礎上的視覺形象設計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4]王升.提升赤峰市紅山文化產業競爭力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12(12).
[5]陸平,張國芬.論紅山文化在赤峰市旅游業中的地位及發展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11(9).
[6]王瑞金,趙國棟.充分利用紅山文化和遼代文化資源發展赤峰旅游產業[A],中國古都研究——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
[7]孫柏楠.關于活化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思考[J].理論界,2014(6).
[8]金曉明.新體制新機制驅動牛河梁紅山文化旅游產業開發[N].朝陽日報,2014-9-5(1).
[9]2015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7億 男比女多3366萬[EB/OL].中國新聞網,2016-01-19.
[1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S].2016-1-27.
[11]陳國慶.紅山文化研究[J].華夏考古,2008(3).
[12]索秀芬,李少兵.紅山文化研究[J].考古學報,2011(3).
[13]劉國祥.紅山文化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15.
[14]段巖濤.在紅山文化基礎上的視覺形象設計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15]劉敬華.紅山文化遺產活化與旅游區構建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碩士論文,2015.
[16]王升.提升赤峰市紅山文化產業競爭力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12(12).
(作者單位:赤峰學院)
聶定(1991-),男,漢族,河北保定人,赤峰學院文物與博物館碩士,研究生。